高兆佐,张万义
(1.山东广饶县中医院,山东 东营 257300;2.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有限公司胜利医院,山东 东营 257100)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临床常见病症,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血管腔出现狭窄的现象,导致冠状动脉的供血效果严重不足,出现心肌缺血与缺氧等现象,引发心绞痛[1]。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得知,近年来我国心血管发病率逐渐增加,冠心病心绞痛的致死率非常高[2]。张万义教授是山东省名中医,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首批五级师承指导老师,主要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工作时间30多年,主要将中医方面的理论作为指导依据,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张万义教授根据宗气的生理功能等相关理论,提出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病理过程是“宗气虚—宗气下陷”的过程,确立了“升补宗气”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文分析张万义教授的临床治疗经验。
宗气理论形成于《黄帝内经》,是指积于胸中之气,又名大气。《灵枢》指出“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津液,故宗气积于喉咙,以冠心脉呼吸焉”[3]。后世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提出宗气即“大气”,并创大气下陷论,提出其“不但为全身诸气之纲领,并可为全身血脉之纲领”[4]。宗气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贯心脉行气血和走息道而行呼吸。对于宗气而言,会产生呼吸或是血行方面的良好推动效果,且人类在呼吸与肢体运动等等生理功能方面,都对宗气产生依赖性,只有宗气充盈,才能保证符合要求。
张万义教授提出,在人体年龄逐渐增长的过程中,肺腑之气会出现亏损的现象,而宗气主要就是元气在肺脏与脾脏之内的补气,因此,在人体衰老之后,脏腑的宗气就会减少,导致宗气逐渐衰弱。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心血管系统“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表现常以胸闷、呼吸困难、气短或心中“空坠”感为主,这与一般成年人心绞痛不同[5]。另外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且临床症状主要为胸闷与呼吸困难等,患者表现为浑身乏力,而宗气下陷主要属于宗气虚弱的主要发展情况,表现为胸闷憋气,心悸怔仲,或出现心律不齐等,宗气下陷,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引发心悸问题,且脉搏细弱,或是脉搏小数,亦或是出现结问题。对于冠心病心绞痛而言,其与宗气下陷存在直接联系,受到临床基础发病特点与其他特点的影响。由此可见,张万义教授在研究中提出了观点:宗气下陷是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病机[6]。
张万义教授根据临床经验提出在具体应用升补宗气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应以补益为重点,升提是关键,兼顾和血。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表现为气短、呼吸困难、胸闷,说明在发病机制上以虚为主。张伯臾教授[7]也提出“老年冠心病以虚为主,以补虚固本为治疗大法”。宗气下陷最为主要的就是虚弱与陷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需将补益作为核心依据,促进治疗工作的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补的宗气充盈效果,进而恢复走息道而行呼吸,贯心肺而行气血的功能。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形成的过程中,血瘀是老年冠心病心
绞痛的一个重要病理变化。因此,治疗上应兼顾活血化瘀。张万义教授在临床上常运用黄芪、党参二药补益宗气,葛根、柴胡、升麻三味升提阳气,当归、川芎二药和血,诸药相合,补中有升,兼顾和血,共奏补益、升提、和血之功[7,8]。
张某,男,62岁,2017年3月12日诊。主诉:反复胸闷不适5年,病情逐渐加重,临床症状还又有心慌与乏力,且此类症状连续7天左右。患者没有明显的诱因,出现了严重的胸闷症状,且心慌加重,乏力问题明显,经过休息与小憩此类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在当地的医院多次进行了住院治疗,但病情时轻时重。1周前患者因家庭装修劳累,心慌、胸闷发作较前加重,次数增多,持续时间较长,自服中药后症状未见缓解,伴气短、倦怠乏力、易汗出、纳呆、眠差易醒,小便调、大便稍干。 舌暗红,苔薄白腻,脉沉细无力。辅助检查:心电图:V1—V6ST段下移,T波低平,Ⅱ、Ⅲ、avF病理性Q波。中医诊断:胸痹(宗气不足)。西医诊断:冠心病;高血压病。治法:升补宗气。处方:黄芪29 g,党参29 g,升麻13 g,葛根11 g,柴胡10 g,知母12 g,当归18 g,川芎13 g,熟地黄16 g,酸枣仁30 g,7剂,水煎200 mL,分早晚2次分服。2诊: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减轻,睡眠质量较低,且大便呈现较为干燥的状态,观察口腔,舌苔显示了暗淡的颜色,且舌苔白色,脉搏较为沉细。在原来的药方基础上,增加了柏子仁30 g,远志12 g,郁金12 g,以增强安神、通便的功效,又取7剂。3诊:心慌、胸闷、气短、乏力明显改善,睡眠可。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上方继服7付。
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张万义教授勤求古训,从宗气虚、宗气下陷的各方面角度来讲,通过病理分析,可以将宗气的补气法作为主要治疗原则,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值得学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