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梅
(山西省晋中市荣复军人精神病院精神科,山西 晋中 030600)
我们为了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我院对40例患者,进行了如下过程探究和如下过程报道。
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计算机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所有患者均对本次探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明确探究目的、探究过程、相关护理方法,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是10例,女性患者是10例,最大年龄是58岁,最小年龄是35岁,中位年龄为(41.3±7.1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是10例,女性患者是10例,最大年龄是60岁,最小年龄是36岁,中位年龄为(42.2±7.61)岁。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进行对比发现,一般资料之间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并不存在。
在护理对照组患者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须知讲解、密切监测患者日常行为和睡眠质量、给予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
在护理观察组患者时应用康复护理干预,阐述如下。
(1)为患者提供一个空气流通良好、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适宜、安静、整洁的病室环境,对于存在兴奋和躁动的患者将其转送至观察室,将其与恢复期患者隔离,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变化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和合适的护理时间。
(2)患者入院后即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惑,通过详尽介绍医院环境、医务人员、疾病知识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帮助患者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3)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劝诫患者禁止吸烟并注意合理饮食和合理作息,午睡时间需要维持在1~2 h,其他时间需要适当参与一些娱乐活动,晚餐进食时不宜过饱,睡前不得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利用温水进行睡前泡脚其提升睡眠质量,告知患者睡眠卫生常识并酌情使用小剂量镇静药物和催眠药物。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对应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及各分项中除“催眠药物”外其他因子较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良好睡眠作为人类生存必须的重要过程在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时也存在重要意义[1],睡眠质量良好可以显著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具有难治愈性和反复发作性,一般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该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治疗[2],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并促进患者疾病反复发作,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睡眠障碍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非常注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康复护理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措施[3]。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包括多梦噩梦、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不足、醒后疲乏等等。康复护理是临床上提出的新型护理措施[4],通过环境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良好改善患者的紧张情绪,进而显著提升患者的睡眠率,并有效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5]。
本次探究中,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良好促进了患者的睡眠质量,观察组患者的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及各分项中除“催眠药物”外其他因子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对良好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存在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将其作为有效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1]邓 娟,陆雪山,梁凤珍,等.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3):229-230.
[2]李遵清,韩 鹏,仇爱玫,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98-1101.
[3]喻露杨,朱政仁.研究对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5(27):122-123.
[4]朱月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因素及康复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