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艳萍,罗世杰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1]的有关诊断标准:典型症状为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发热、呕吐、可伴便秘或腹泻;腹痛部位不固定,常见于右下腹;排除其他急腹症。确定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腹膜后淋巴结: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的淋巴结显像,或淋巴结长轴直径>10 mm,或短轴直径>5 mm,或L/S>2,或血流影像学提示淋巴结内血流显著增快,以上条件具有一项即可诊断为淋巴结炎[2]。
近年来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预防及治疗都进行了研究,目前西医通过禁食、抗感染、抗病毒、解痉止痛、补液等方法[3],虽能短期改善腹痛症状,但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祖国医学本无“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这一病名,按照其具体的临床表现归属于“腹痛”范畴。中医学该病的诊治方面优势显著,不仅可有效地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且副作用小,依据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思想,还可兼顾治疗其伴随症状,如调节饮食、改善睡眠、缓解便秘等。吾师罗世杰教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验丰富,吾有幸跟师学习,感受颇多,现将罗世杰主任医师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思路与经验整理如下。
小儿脾常不足,易被各种病邪所扰。如《素问·举痛论篇》记载:“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其病机为寒凝经脉,气血不通而腹痛;再如《素问·痹论篇》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其病机为饮食郁积肠胃,气机壅塞,传导不行而腹痛;又如《诸病源候论·久腹痛候》记载:“久腹痛,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连滞不歇,发作有时。”其病机为素体脾阳虚弱,温煦失职,气机不畅而腹痛;共同病机在于脏腑经脉失调,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基于上述病因病机的分析,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是经脉不通,气机阻滞,治疗常以疏通经脉,调理气机为法。罗师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软坚散结,行气止痛在治疗该病中的重要性。临床上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基础组方包括半夏、黄芩、黄连、干姜、海藻、昆布、莪术、木香、香附、延胡索、白芍。方中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四味配伍以调和肠胃气机。海藻咸、寒。《本草纲目》记录:“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故能消瘿瘤、结核、阴㿉之坚聚。”海藻与昆布、莪术相须为用,以增强软化坚硬、消散结块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1%莪术油对小鼠局部水肿、炎症有抑制作用。木香善通脾胃之滞气。《本草求真》记录:“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香附理气调中,助木香行气宽中。延胡索乃行气止痛良药,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白芍取其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之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芍提取物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诸药合用,共成软坚散结,行气止痛之功,使气机宣畅、血脉流利,疼痛自行缓解。
患儿,女,14岁,于2017年10月20日来诊。因“反复腹痛2月”来诊。患儿1月前曾患“感冒”,治愈后患儿间断性脐周疼痛,无明显规律,食纳差,夜休可,大便质稀,小便可,舌淡红,苔白厚腻,脉细弱。查体:全腹平软无隆起,脐周压痛(+),余无特殊。查腹膜后超声示:脐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最大为13×6 mm,局部结节相互融合。西医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断:腹痛(寒湿困脾证)。治则:温脾化湿,行气止痛。处方:清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4 g,干姜8 g,莪术12 g,木香10 g,香附10 g,炒白芍15 g,延胡索12 g,海藻15 g,昆布15 g,高良姜10 g,炒薏苡仁15 g,佩兰15 g,生麦芽15 g,炒谷芽15 g。12剂,水煎服,每日1剂。药后复诊:腹痛程度明显减轻,纳谷转馨,舌淡红,苔薄白,脉数。上方去高良姜、炒薏苡仁、佩兰、炒谷芽,继服12剂后症状悉除。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按:该患儿本脾虚之体,故可见食纳差、大便质稀等脾胃虚损之象。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胃功能失调,阻碍气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生腹痛。脾胃共主全身津液之输布,脾虚则肠寒,胃弱则湿停,患儿苔白厚腻均乃寒湿之象。治疗以温脾化湿,缓急止痛,标本兼治,在基础方上加高良姜温脾暖胃,助散寒止痛之功。寒湿留滞,易阻气机,故以佩兰芳香化湿,悦脾和中,令气畅湿行。薏苡仁炒用取其焦香之气以醒脾,增强健脾止泻作用。另外,加炒谷芽消食化滞,兼能健脾,而取得良效。
[1]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65.
[2]赵文辉.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0):78.
[3]项建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89例临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