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雅
(福建省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血脂异常症的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未有明显体征,只有当患者在进行体检或者进行其他疾病排除的时候才知道患有血脂异常。当前对血脂异常疾病的了解渠道主要是通过一些古代的医学文献以及相关资料,以及大量的临床经验。在古代医学著作当中,一部分医家认为造成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就是痰浊以及淤血所引起的。比如说国内的知名医学专家王奇先生所使用的化痰健脾中药方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顺利地反证出痰浊和高脂血症这两者间的关系。又比如著名专家陈民对血脂异常患者运用因子分析技术,顺利地提取出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这两种症候类型,并且确定出病位以脾、肝为主,痰、瘀以及气滞为主要病因。通过上述的论点可以得出痰浊、瘀血以及肝郁气滞是引起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
涂晓龙研究员运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的方法,治疗病患36例,其中临床控制共有5例,其中效果明显的有1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可达88.89%。董桂芬医师选择高血脂患者50例,用温胆汤加减法,其结果为:效果明显者10例,有效36例,无效4例,其总有效率为92%。由于血脂异常的病位通常是在病患的肝、脾、以及肾脏等部位,因此有一部分医家就针对这三个脏器的不同生理特征来对血脂异常进行论证。比如说何明明认为造成高脂血症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肝失疏治所引起的。并且按照肼脏的生理特征,得出“治一脏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通过疏肝理气的方式能够帮助病患的血脉通畅。除此之外,通过疏肝能够有效地改善脾运,并且有助于气机的调理。由于高脂血症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比如寒热、虚实等),因此在用药的选择上不可过寒、过热,因此适合使用柴胡疏肝散来作为主方并进行加减治疗。王守一等认为脾虚而生痰,因此在进行高脂血症治疗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健脾助运。选用辛平芳香、健脾运化的方子来排除病患体内秽浊并恢复脾运,使得水从精微能够正常吸收,脏腑得以濡养。
对血脂异常采用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原因,就是可以通过多层次、多靶点的治疗加调理的方式来控制血脂,同时还能够维持病患的身体内部平衡并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著名专家宋学玲教授通过山楂提取物山楂三萜类物质(熊果酸)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而且还能够起到控制血脂的作用。又比如宋学玲等专家对山楂的主要成分进行研究后发现,山楂的主要成分由总三萜与山楂总黄酮构成,不但能够有效地减少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同时还能够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且拥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降脂效果好并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以及其他不良反应。何必武等报道大黄素可以有效地控制鹌鹑高脂血症模型的总胆固醇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TB)的含量以及LDL-C,同时还能够刺激并提高HDL-C。
陈平在治疗肥胖症患者时以针刺脾胃经的穴位为主,其手法虚补实泻,行针次数为每周一次,一个疗程十次。患者的治疗疗法程为1~4疗程。并且对患者进行冶疗前期、中期、后期进行血脂变化观察,其检查结果显示出患者在治疗中的甘油三脂以及胆固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患者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增多。齐思景等通过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共50例(取穴为:内关、三阴交、丰隆),结果显示其缓解血脂异常有效率高达81.3%,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为91.2%。
综上所述,虽然中医药的降脂效果被广泛认同,可按照当前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血脂异常的辩证分型仍是以古代的医学著作或者典籍、理论,以及病患表现、临床经验等方面进行确认,缺少一套完整、健全的指标,导致在辩证分型时没有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标准。所以必须要通过整体观来对中药复方进行深入探索,同时还要优选一些配伍精简的、降脂效果好的中药和针炙组方是今后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