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艳辉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吉林 132001)
听神经瘤常被称为神经鞘瘤,发病位置以桥脑小脑最为常见,具有听力减退、耳鸣、面部肌肉抽搐及面部麻木等临床表现,如果围手术期护理不当,很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了降低该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我院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组选取了48例患者,深入分析了在听神经瘤患者围手术期中采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在我院随机选取48例听神经瘤患者,选取时间2017年2月~2018年1月,均知情同意,2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9~52岁,中位年龄45.6岁,男女比例10:14;2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54岁,中位年龄45.9岁,男女比例11:13。入组时,对比2组患者临床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2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术前、术后均需要给予患者实施体征监测并做好患者术前护理、术后工作。
24例观察组患者行护理干预:(1)术前准备工作。术前,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做好术前解释,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及各项术前检查必要性,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并在术前1周禁止患者吸烟,可利用转移注意力办法或者替代办法来戒烟。术前,给予患者有效排痰指导以避免患者在术中出现呼吸困难,术前晚,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宣教,告知患者术后情况、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在晚间12点后禁饮禁食,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穿病号服,做好患者手术前皮肤准备处理。术前,需要给予患者实施术中带药皮试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2)心理疏导。患者由于手术原因,不良情绪严重,因此,护士在术前需要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积极沟通并及时发现患者内心不良情绪[1],护理态度温和,了解患者内心中存在的问题,详细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并安慰、鼓励患者,促使患者手术顺利性明显增加。(3)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因为切口疼痛易导致不良情绪加重,护士需要继续给予患者实施心理疏导,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告知患者如何正确缓解疼痛,及时沟通患者并尽力满足患者合理护理需求,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术后,患者需要禁食禁饮6h并给予存在吞咽困难患者实施鼻饲护理[2],动作轻柔并遵循少量多餐原则,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并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鼻饲3 d后,对患者病情进行细致观察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何时拔管。术后,给予患者摆放去枕平卧位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对患者体征、呼吸进行观察并做好随时抢救准备工作,术后6 h,可将患者体位更改为垫枕斜坡卧位,注意,患者头部抬高<30°。护理期间,护士需要详细记录引流情况并对引流液性质、颜色及量进行细致观察,以利于正确判断患者病情,避免引流管脱出或者弯折等。临床实践发现,患者术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角膜溃疡及术后面瘫等,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对症处理,及时汇报医生。
对比分析数据时使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行x2检验(率),统计学意义存在的标准是P<0.05。
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5.83%(23/24)、并发症发生率(角膜溃疡、颅内压增高、脑疝)8.33%(2/24)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66.66%(16/24)、并发症发生率(角膜溃疡、颅内压增高、脑疝)33.33%(8/24),x2=6.7009,4.5474,差异显著,P<0.05。
颅内肿瘤在临床上常见,听神经瘤占据7%~12%,也称神经鞘瘤,患病人群中,30~50岁患者常见[3],诱因与Ⅷ脑神经存在一定相关性,听力减退、耳鸣是本病患者早期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因为病情严重可出现步态不稳、小脑共济失调、呕吐、头疼等,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护理干预是临床上新提出的护理模式,可对患者内心状态进行重点关注,具有全面性、整理性、规范性及科学性,可促使患者护理流程优化,可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改善,在听神经瘤患者围手术期中采用护理干预,护理措施涉及心理疏导、环境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可对患者不良情绪起到有效缓解作用,可促使患者有效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可促使患者预后明显改善,对比常规护理,护理效果更佳。
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5.83%(23/24)、并发症发生率(角膜溃疡、颅内压增高、脑疝)8.33%(2/24)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证实,在听神经瘤患者围手术期中采用护理干预具有可行性及可靠性。
综上,在听神经瘤患者围手术期中采用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