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程承包和资源开发类项目多属于投资大、建设工期长的项目,所在国社会人文环境与国内千差万别,风险源很多,必须提前预见各类风险,做好防范措施。
随着“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有色金属建设施工企业借助国家战略的东风,走出国门,大力实施工程承包和资源开发,同时带动中国装备与技术一同出海,在国际上擦亮了中国制造、中国设计的闪亮品牌。
在实施海外工程承包和资源开发过程中,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股份”)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都会遇到各类风险,如何防范风险,实现企业安全、健康、平稳地经营,成为“走出去”的重中之重。
海外工程承包和资源开发类项目多属于投资大、建设工期长的项目,同时,远在异国他乡,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金融、劳工政策与国内千差万别,不确定因素很多,如果做不到提前预见,轻者遭遇经济损失,重者项目中止,折戟沉沙。
一是政治法律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可能脱离地缘政治的影响,或是政局变化,或是战争内乱,或是别有用心的势力阻挠,其中战争和内乱是最大的风险。政治风险一般不易预测,一旦出现往往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很大。另外,只要是主权国家,就有修改法律的权利,一旦企业利益与所在国利益发生冲突,企业存在被取消优惠政策、调整税收,甚至取缔经营权等风险。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找好当地的合作伙伴,关注当地的政治和法律的变化,了解政府动态,多联络、多沟通,并与中国政府和驻外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经营环境有变化的时候掌握主动。
二是市场风险。从招投标到项目报价,从执行合同开始直至验收交工,不可控的风险无处不在。有的企业在海外投(议)标时,忽略了内外有别,不熟悉海外招投标规则,往往低价中标,最终却造成巨大的亏损。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在投资前务必做好尽职调查,充分做好数据的收集和积累的研究,努力做到合作共赢。例如有一家中国企业获得了南美某国一个较优质的矿产项目,初始投资只有15亿美元。由于前期尽职调查工作不到位,到了现场才发现,由于自然条件困难,基础设施落后,仅配套电力和铁路预算就超过50亿美元。直到现在,项目设备和设施还扔在那里。如果当时能够做好充分的调研咨询工作,就不会交如此昂贵的学费。
三是社会文化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是宗教、社会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包括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宗教、对原住民习惯的了解、建设当中的拆迁工作、劳工的聘用培训、劳动合同的确立、当地工会的规则以及文物的保护等等。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些中国企业对东道国的文化不了解,与当地民众关系的处理不成熟,从而在合作过程中屡屡碰壁,矛盾越来越多,陷入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中色股份在哈萨克斯坦承建的哈铜阿克托盖铜矿选厂项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项目所在地贫困学生捐赠校服,维修学校围网;为当地医院捐赠医疗器械;为项目所在地镇政府提供各类机械用于物资运输、道路维修等,免费提供油料几万升;项目部还雇佣了近千名阿克托盖居民,每逢哈国节日,项目部与当地员工共同庆祝佳节。为此,东哈州阿亚果斯区政府给项目部写去了感谢信,阿克托盖镇政府颁发了感谢证书,感谢中色股份为当地公益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四是环境保护风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对投资者的环保限制也越发严苛,特别是矿山、冶炼、装备制造等大型项目,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环保的风险和成本投入很大,各国的规定不尽相同,需要详细的尽职调查。某中国企业在某国投资的矿山项目,就是因为对当地环保要求以及环保组织的影响力估计不足,造成项目迟迟不能投产以及投产后运营成本大幅提高。
中色股份承建的哈铜巴夏库铜矿选厂
五是资源和基础设施风险。对于矿业投资者而言,要尽量获得详尽的地质资料,做到提前预防不诚信的合作伙伴提供虚假信息给投资造成损失,对当地的水源、电力、道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也必须了解准确。譬如有的矿山尽管资源储量和品位都很有诱惑力,但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如要投资该项目,需要解决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就会使项目预算大增,从而使项目获利的难度和周期大大增加。还有一些国外项目业主为了获得资金支持提供虚假的资料,或是过时的资源储量数据,误导国内企业投资,从而造成惨重损失。此类情况都应当引起国内企业的高度重视,谨慎防范风险。
六是金融风险。海外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金投入普遍高于国内,尤其是前期投入很大,而且项目建设周期长,收益也不再当下,企业如果没有很强的资金筹措能力,没有通畅的融资路径,没有严谨的融资担保,海外项目将面临很大困难。再加上汇率变动,测算时盈利,而实际折合成人民币之后,却发现白白忙碌一场。
在国门之外的征途中,中色股份完全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国际惯例和规则,在工程承包、资源开发两大主攻阵地上打赢了多场攻坚战。特别是将中国先进成熟的有色金属工业采矿、选矿、冶炼技术和大型成套设备输出到“一带一路”各个沿线国家,极大地促进了所在国工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广泛认可,在世界舞台上树立了中国企业的崭新形象,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
一是提前评估,不打无准备之仗。在研判某一个项目时,中色股份组织相关人员系统分析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相关产业政策,组织相关人员编制《风险分析报告》,既要遵循国际惯例,又要与所在国的国情和法律法规融合,提前找出风险点,编制好预案,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派出专人在投(议)标之前,前往项目所在国的使领馆,向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多了解、多沟通、多咨询,让他们提供宝贵的信息和风险提示;各种渠道了解业主的信誉,通过信用等级评价,分别制定出不同的担保条款,对于信誉较差的业主,宁可放弃项目,也不为未来埋下隐患。
二是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注意维护好企业形象。中色股份每到一处开展工程承包和资源开发业务,都积极建立与当地政府、媒体、智库、民间领袖的联系,在安全、环保上树立高压线,杜绝发生安全环保等事件,以免授人以柄。在蒙古国,中色股份严格遵守蒙古国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依法纳税,积极推动企业属地化管理。公司还为当地政府修路、建公园、捐建医院、资助大学生上学等。公司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保护和改善环境,连续两年在厂区、水源地和西乌尔特市区植树绿化,聘请了专家对矿山所在地的水源地情况进行了评估,消除百姓的疑虑。公司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议题,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支持当地解决了一些百姓期盼的问题,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百姓对企业的支持和帮助。
三是打造专业队伍,预防合同风险。由于中外语言文字的差异,在合同中往往出现双方责任不清、技术标准不一致、付款条件存在漏洞等风险。为此,在长期“走出去”过程中,中色股份打造了一支既精通所在国语言、法律、文化,又懂工程、预算、合同执行的优秀团队,并与国际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律师机构、会计税务机构和中介咨询机构精诚合作,妥善处理各种合同、融资、劳工、税收等事务,拟定了周全的应对措施。
当然,在三十余年的海外业务发展中,中色股份也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可喜的是,一路走来,基本没有发生重大的风险事件,整体处于可控范围。目前,中色股份凭借较强的品牌实力和综合能力,正在向中高端的国际工程承包商转型,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产能合作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