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都在讨论纸媒的春天在哪里时,从小热爱文字的笔者在机缘巧合下“不幸”成为了众人唱衰的纸媒中的一员。
不可否认,互联网对纸媒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但也绝非纸媒已进入“寒冬”,纸媒行业依然大有可为。在网络的世界里,因为传播的便捷,人人可以发声,获取信息变得易如反掌。但是由于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获取的许多信息很可能是无效甚至虚假的。在信息过载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缺乏的不是面面俱到的信息,而是立场鲜明的观点和有深度的报道。容易获得的信息,往往也是最肤浅的。
经过读者大浪淘沙式的筛选,留下印象的反而是一些优质的纸媒。互联网取代的只是提供“热闹”、“猎奇”等信息的纸媒,却能够让那些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优质纸媒活得更好,这就是传媒生态链的“功能迭代”,公信力是媒体的第一生命力,并且在新媒体时代里,优质纸媒的公信力会得到越发加强。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位行业知名人物,他在查找资料时,都是从纸质书籍上寻找答案,很少依赖网络,他认为,纸质书籍经过多人校对编辑,可信度会更高。
当然,优质纸媒在打造优质内容的同时,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转型。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问题,要求我们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笔者认为,互动是新兴媒体的独特优势和显著特征,首先要加强媒体与用户间的互动交流,吸引用户提供新闻线索、报道素材和意见建议,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例如《人民日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版式及内容上不断寻求创新的同时也提倡“观点立报”,提出了将自身打造成“人民言论库”的目标,从2013年1月4日起就开设了新闻评论版,开通“人民网观点频道”作为观点内容收集和投送的网络渠道。评论版中有“人民观点”“评论员观察”“纵横”“风凉话”等多个栏目,为读者筑起了观点高地。
笔者希望人们在茶余饭后之时,忙碌工作之后,少去微博、微信上寻找这一天发生的“奇葩事”和“八卦娱乐”,多关注优质媒体建立的微信公众号,拿起杂志、报纸,去了解在某个行业、某个城市以及国内外近期发生的值得关注的事件,关注对这些事件的深度分析。我们应该冷静思考,独立判断,不去盲目跟风,不做网络上的“喷子”、“键盘侠”,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白岩松说:“做新闻人,沮丧常有,当你特别悲观迷茫时,总会有新的新闻把你给救了。”作为新入职的媒体人,在众人唱衰纸媒的时候,与其担忧纸媒究竟会不会死,不如努力去打造优质的内容,提出新颖观点,写出深度报道,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