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庚:倾尽全力铸神箭

2018-01-12 11:19/李
军工文化 2017年9期
关键词:型号研制试验

文 /李 钊 晏 勇

梁晓庚:倾尽全力铸神箭

文 /李 钊 晏 勇

梁晓庚 航空工业武器制导控制首席专家空空导弹型号总设计师

“这不复杂,一切问题都不复杂。”这是梁晓庚的口头禅。知其难为而为之,是责任,更是担当!

“我们航空人,通过自主创新,也可以搞出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站在《中国正在说》讲台上的梁晓庚意气风发。

作为空空导弹型号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将我国空中作战武器推向了世界前沿。梁晓庚和他的团队始终坚定信心,不管顺境逆境,从不畏惧任何困难;无论千辛万苦,从不缺乏勇气和决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搏精神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

正如梁晓庚所说,在大难度高复杂的设计项目中,一个人单打独斗永远不可能有出头之日,它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型号研制的成功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荣誉也是属于全体型号线的。

坚持源自于内心的热爱

每天下班都在晚上十点半以后,周末没有双休,梁晓庚已全然把工作变成了生活。三十多年的铸箭生涯,对梁晓庚来说并不枯燥,因为他觉得只要内心热爱就充满无限精彩。

曾有人邀请他去深圳下海经商,他婉拒道:“钱有多少算够?既然奉献了国防,就别去想钱的事儿。对国家国防有贡献时,这种荣耀是任何人、多少钱都比不了的。”正是这份荣誉感让梁晓庚一直“初心不忘”。

梁晓庚清晰地记得,与导弹结缘,还是那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

那时正值恢复高考第二年,中国刚刚经历过文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在许多方面急需赶超世界,男孩子可能都有一个“为国尽忠死,立下不世功”的“英雄梦”。于是在恩师的指点下,梁晓庚挥笔填写了“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控制(导弹)专业”的志愿。此后,从本科到博士的十载年华,他洒下无数青春的汗水。

梁晓庚坦言,从小到大,学习对他来讲不是难事,但他依然很努力。他选择的导弹专业,本科由原来的五年学制压缩成四年,但课程并未减少,“直到本科毕业离校前三天,我们班同学还坐在教室里上课。四年间,班里没有一个谈对象的,课程太紧,大家都在苦读。”

保持着对“航空梦”的执着追求和对导弹的热爱,梁晓庚不断努力,在本科阶段除了完成专业学科,还自学了数学专业的部分课程,考研时以第二名成绩被录取,继而又成为单位第一位博士,首批青年高工……

工作后,为培养年轻科技人员的动手能力,他带队维修社会工厂的数控机床,企业里坏掉的电器,练手的产品算下来有数千件。在一次试验任务中,一枚导弹没有引爆,为了查找原因,梁晓庚亲自拆弹,在千钧一发之际作出精准判断和麻利操作,拆解成功。这份幸运不是巧合,正是得益于扎实的功底。

知其难为而为之

“这不复杂,一切问题都不复杂。”这是梁晓庚的口头禅。在他的世界里,所有事情似乎都不复杂,哪怕是研制一款致命的武器。

他负责的型号指标要求高,研制难度非常大。没有“拐棍”和帮手,只能通过自身百折不挠的努力和技术、管理创新来实现研制目标。

知其难为而为之,是责任,更是担当!

当时这个项目能不能开展、技术途径正确与否,很多人心里都没有底。梁晓庚带领团队经过多轮调研研讨,从顶层开展了系统全面的研制工作策划。在院内汇报、研讨会上,梁晓庚汇报了一个小时,专家质疑、讨论了3个小时,专家们的疑问消除了,领导的顾虑也打消了。

产品研制需要符合科学规律。梁晓庚一一请教专家,反复咨询。“我相信大数定律,专家都说可行,我的心里也就踏实了”。在后续设计中,项目团队又多次邀请国内专家把关,进行参数修正,开展试验验证,就这样项目从纸上方案,一步步成长为可触摸得到的实物产品。在进行最后一次设计方案的考核验证试验时。主管领导问:“试验有把握吗?”梁晓庚凭借多年的工程经验沉稳地回答:“有把握!” 紧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发射”口令,产品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完全实现了设计目标。最难的工作一把搞定!设计之路总算是走通了。

拼出来的刻骨铭心

路是脚踏出来的。该产品从方案到研制成功,梁晓庚带领型号线可谓踏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

节点紧张。项目备受用户和上级领导的重视关注,产品装配、试验等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紧、任务重。同时,资源冲突严重。

科研离不开试验,试验就意味着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苦涩。在一次试验失利后,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型号线上的每一个人,作为总设计师的梁晓庚首先受过。批评、质问、埋怨,如潮水般涌来。

型号研制已经没有退路。项目团队肩负着重大责任!

梁晓庚签下了军令状,代表整个型号研制团队向院党委、全院干部职工表达了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我组织过很多次试验,不论成功还是失败,从来没有流过一滴泪。很多人觉得老梁压力很大。从我内心来讲,没什么压力。我尽力了,对得起这份工作,对得起我自己,我问心无愧。”回顾这段历程,梁晓庚非常平静,“我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这份自信来源于他对产品的了解和认识,就像自己的孩子,她的长处和毛病,都一清二楚。

他和他的团队沉下心来,反复分析数据,从系统、软件、硬件到系统规划全面复查。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很拼,他们曾创下784天不间断工作的记录,没有休息一天的经历。在突击攻关的时候,每晚加班到凌晨1点。付出终究会有回报,该产品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试验考核。

↑ PL-5EⅡ空空导弹

“这个产品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梁晓庚说。但也更加证明了航空人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创新干出成绩。

团队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一个产品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在型号研制困难的时期,梁晓庚自己花钱买了《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签名送给自己团队的主任设计师。这本书提到,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梁晓庚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工作关键阶段,只要在单位,梁晓庚晚上10点钟之前没有回过家。

说走就走的旅行,对现代都市人来说是时尚和洒脱,对型号研制人员来说则是责任与使命。茫茫戈壁,夏天气温高温四五十度,冬天严寒零下二三十度。作为型号总设计师,不论大小试验都要到场,每年他都有大量的时间待在试验现场,最多的一年有261天。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程中,梁晓庚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很多心血,也收获了很多荣誉、掌声和欢笑。

从成功走向成熟

空空导弹是多人构思、集合而成的复杂产品。研制成功以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技术如何在生产上实现,把成功的设计转化为成熟的产品。

梁晓庚说:“设计思想是产品的灵魂,一定要按照设计的思想来生产产品,设计一定要对生产负责。这个产品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不存在吃不透技术的问题,一定要有严格的管理。只要控制住技术状态,产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

如何保证设计思想真正传递到生产线上,传递到产品上去?设计人员必须跟产去传递产品的设计思想,组织生产人员按照正确的理解去生产产品。本着“对生产负责”的态度,梁晓庚亲自带队到现场解决重大技术问题,“我都到现场了,设计人员还有谁会不到现场?”

梁晓庚认为,产品质量80%是设计出来的。要保证产品质量,首先要保证设计质量。从产品研制之初,研制团队就编制了产品软/硬件设计规范、标准化大纲、质量保证大纲,从原材料、元器件的选择到标准件的选取,都有详细的规定,从整体上控制产品的设计质量。

大事业,小刻度。犹如微雕艺术一样,在越小的刻度下,人们越能更加细心,更加冷静。“我现在就盯产品的测试数据,跟试验时的数据进行对比。两条线状态一致就是符合要求,出现不一样的波动就是有问题。我相信我们能够稳定地生产。”梁晓庚高度重视而又充满自信的态度鼓舞着整个团队。

梁晓庚认为,“我们有经验,有教训。最大的问题是知识的传承。”波音公司总设计师提出,知识的传承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知识传承就是设计手册。从长远来看,不能光靠人的经验来设计产品。必须按照规范、按照要求来设计,比如要设计一个部件,你必须要做到什么,不按这个做会有什么后果,有案例提醒你。人人都对着这个设计手册来设计部件,就不会出问题。然后,每年要对设计手册进行刷新,加进新的案例,迭代更新。”

对于专业建设,梁晓庚认为,专业建设不是简单的做个规划就结束了,途径、方法要配套。“从我的经验来看,配套的这些东西,绝对不能等、靠、要,要积极主动配合。有专业规划、专业分工,有设计手册,建立一个好的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导弹院在今后的发展中就能够有更大的作为。”

空空导弹事业征途漫漫,技术创新永无止境。来不及洗去身上的征尘,梁晓庚和他的团队又向着新的目标继续迈进!

航空工业导弹院)

猜你喜欢
型号研制试验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航天型号全要素管理的初步实践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CS95
驭胜S330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