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有形,促学习力生长

2018-01-11 09:25王少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过程思维

王少峰

作为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计算思维与其他思维技能的不同在于突出计算原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抽象能力。但从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在学习知识、形成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学习转化力、学习创造力等综合品质,是支持学习活动的基础能量,也就是学习力。学科思维的形成与学习力生长两者和谐共生,互相促进,是当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王蕾老师执教的《走进Scratch——许愿花》一课,很好地诠释了如何将两者紧密结合。

● 多线索交织,促问题解决

课堂教学中的线索是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本质性联系。一般的课堂教学,会包含若干条线索,如教师教的思路、学生学的思路和教学内容中各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等。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预设和课内生成的线索的成功与否。

这堂课的教学活动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互相交织的过程。教师准确地提炼出问题、知识和任务三个维度的线索,科学地把握了线索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线索与线索之间,以及线索的要点之间,都做好了相应的投射。并且,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它们很好地揉和,巧妙地设计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流程,体现出一种形散神聚的教学效果。

问题:一花一世界→五彩烂漫时→动态花精彩→我花表心愿

知识:图章复制→色彩调整→动画效果→角色定位→界面认知

任务:一朵花→色彩鲜艳的花→光彩四射的花→我的许愿花

多线索交织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教师的匠心独运。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多线索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形成并优化问题解决的方案,从而产生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创造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学习创造力得以彰显。

● 多弱构任务,见行为迭代

弱构通常是相对于良构而言的,也就是非良构。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大都是非良构问题。例如,如何为班级橱窗设计一张信息丰富、布局美观的课程表?在具体的情境中,一般很难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明确的界定,问题的陈述对问题的解决也没有太多帮助。在解决弱构问题的过程中,目标的数量是很难清晰界定的,有利于解决者的信息通常也是不完整的、不正确的和模糊的(Wood,1993)。同时,解决弱构问题所需要的概念、规则和原理都是不确定的,而且三者之间是不协调的和有矛盾的。

许愿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情境统领下的四个系统化的弱构任务开始的(如图1所示)。教师通过学习情境提出目标需求,再通过四个弱构任务将目标细化,不断推进,整合与之紧密关联的多个学习内容,包括从LOGO迁移而来的基本语句的调用、图章的使用、颜色的使用、变量的赋值等。任务的完成需要学习内容作为基础,学习内容则以这种弱构任务为载体。

在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设计的弱构任务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出较好的迭代的思想。迭代是重复执行一系列运算步骤,从前面的量依次求出后面的量的过程,本次过程的结果依靠的是前一次所得结果施行相同的运算步骤而来。系统设计的弱构任务则规避了重复的步骤,相当于保存了前一次的运行结果,从而使行为迭代轻松而有趣。而这,恰又是计算思维中模式化运行的一种高效体现。

● 多要素重叠,展思维进阶

模块起始内容如何实施,一直是教师们不断思考并探索的重点。到底应该如何带领学生走进Scratch?对于刚刚接触图形化积木式的编程工具的学生,是简单地进行界面介绍并带着做一点皮毛的操作,还是深入其中大胆尝试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看到思维的过程?

在这堂课里,教师走出一条非比寻常的路线。围绕前一模块LOGO语言的基础,教师将循环语句、角度转换、参数设置、图章使用等内容重叠交织在一起,促进学生在实践之前先进行思考,再进行判断、假设、推理,进而尝试设计与实践。例如,在找到某个控件的操作中,教师不是告诉学生这个控件在哪个模块中,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所属的功能,判断、推理其应该归属哪个模块,再尝试找到这个控件,这无疑更为促进思维。

由此可见,在计算思维层面,教师的设计符合霍斯科等(Hoskey&Zhang;,2017)所提出的计算思维能力的从低层次走向高层次。低层次计算思维是编码和执行,而高层次计算思维则是问题解决、设计和建模。

而在抽象思维方式层面,教师的设计跳过点状思维,体现出线性、网状、系统、策略思维阶段。因为在点状思维的阶段,知识结构是碎片化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少,这也不符合作为Scratch起始课的定位。抽象思维由线状走向网状,是将多种要素进行关联,构成体系,通过发现及运用规律而超越了本课知识内容本身,学生从而能够运用更为上位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在这里,多个要素密切重叠,实践操作与思维紧密融合,从问题提出到关键要素的抽象、提取,再到设计与问题解决,我们看到了不同角度的思维的进阶,更看到了学生学习转化力得以提升。

● 多学习样态,促学习发生

学习是一种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的建构,需要支持性的环境和条件。学习的发生有表现全新的行为、改变已有行为的频率等几点特征(如图2右栏所示)。本堂课中,教师设计了多种学习样态,通过问题导向式的探究、任务驱动的实践操作、项目式的团队合作,讓我们可以学习在课堂上已然发生,具体表现如图2所示。

在“我花表心愿”的创作环节,学生将复制、变色、动画、多角几个基本动作进行整合,新建角色并导入,定位好旋转中心,复制并修改程序,实现了学习力的自主发展,体现了学习力的生成过程。

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路上行走,但只有在高速公路上才能走得顺畅,也才会很快到达目的地。要走上高速公路,必须先找到入口处,而寻找高速公路入口处是在教师指引下的一种探究、发现、辨别方向和选择的过程,需要能力和合适的方式,需要思维的参与,且行且思。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过程思维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