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

2018-01-11 08:55钱卫秋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式核心素养

钱卫秋

[摘 要]核心素养目前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素养,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目标导向,关注学生语言的学习与积累,强化语言的迁移与运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6-0017-01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与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核心,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举措,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那么,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应如何实施呢?

一、关注语言的学习与运用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为语文教学目标确立了一个基本的定位,揭示了学习语文的本质是语言的建构,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又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

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主要以生动形象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树的各种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文章语言优美,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除了让学生欣赏黄山松树的美以外,教师还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文本的表达方式上。围绕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这样展开教学:(1)自由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说说课文讲了黄山松树的哪些特点。(2)品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是采取哪种方法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3)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想象一下黄山其他松树的样子,并写一写。如此教学,读写结合,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使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习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语言的建构,达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构段方式等,也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逐渐形成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一文,作为一篇神话故事,教师可以把阅读教学目标之一的“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改为“学习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发展顺序概括课文内容”,并把概括故事类文本的方法教给学生。基于这个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这样引领学生展开学习:(1)自读课文,理解“铁链,触犯,小心翼翼,惩罚,大发雷霆”等词语的意思。(2)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取火种?普罗米修斯在盗取火种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他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結果呢?边阅读边思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回答上述问题。(3)带着问题阅读文本,试着把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过程讲具体。(4)总结经验,掌握规律。这样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由此可见,在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指导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渗透,以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强化语言的迁移运用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更为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会、读会的学习形式,而让学生自己学会,让学生亲历学习的具体过程,并在运用中学会表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一文,表现了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要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对于这样的课文来说,教学的目标应该如何确定呢?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信的内容上还是放在书信格式的书写指导上呢?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把教学的重难点放在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珍惜时间等方面,那无疑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一大浪费。教师要善于以文本教材为支撑,就信的书写格式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以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会用正确的格式写信。如此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在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对语文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语言的主动建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教学方式核心素养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