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戏曲表演心理机制

2018-01-11 12:30虞竹君
新一代 2017年16期
关键词:戏曲表演情感心理

虞竹君

摘 要:在戏曲表演的过程当中,演员自身需要拥有身体和心理同时协调的能力。演员在戏曲表演的演绎过程中,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对一些中学生而言,想要表演的更加出色,也需要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戏曲表演;心理;情感;思维

引言:中学生在戏曲表演中,会由于外形和动作的变化而影响到心理的变化。在表演的过程中要保持放松和紧绷同时存在的状态。为了表演的完美不仅要心理的平稳,还需要动作的娴熟、情感的深入、思维的发散。

一、形态与动作同时存在机制

对于演员来讲,所有的艺术品都是由外形与其表现出来的动作来传达。演员们会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观众加入到表演当中去,又以自己表现出的感情去影响观众。这也并非单向表达,演员通过外形形态这一个途径对外影响观众,而另一方面演员通过這一系列的表演将自己的心理表现投放在屏幕当中并且加强自己的创作活动。

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每个演出的动作也是属于心理表达的一种。演员们为了使自己能够完成所需要表演的动作,需要花时间去练习,他们会反复的练习同一个动作,同一个表情,来达到最好的效果,当然此刻演员的心理也会有很大波动。戏曲表演这个稍有难度的表演不像电视剧表演,他们可以长时间,多次反复的演,而戏曲演员需要在舞台上完美演绎,此时的心理压力较大。他们的每个动作都是现场版,要求动作、表情的娴熟。舞台上演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些经验丰富的演员总是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动作形态淡然的情况下完美演绎自己想要带来的演出。所以说形态和动作的是心理表达的一种机制,在演员心里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动作形态和心理的完美结合。

二、情感交换机制

作为一个艺术人员,在创作艺术品的时候,演员的情感也要有一系列的交换。要在表演过程中将自己融入其中,和艺术统一,带着自己强烈的感情会有非凡的效果。演员将所有的情感放在他所表演的角色身上,会给表演带来更好的效果,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戏曲表演在演绎一个角色时和别的一些艺术表达形式相同,在情感方面有转换。表演的过程中,演员所表达出的感情不应该从言行举止就表达出来,要将情感放在角色身上,情感演出,让观众融入其中来感受角色此时的情感,给观众一种共鸣的感觉,使观众自己发现这些情感。对于演员来说,一旦触碰了角色,有些会一拍即合,之后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的进入角色的情感,很多的演员在此当中就会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

表演过程都是先了解这个角色,知道这个角色能给作品带来的作用,会给整个作品带来怎么样的起伏。之后就是对角色的理解,体会角色会给观众带一些道理之类,武松打虎,打虎的感情变化,酒给他带来的另一种状态;梁山好汉他们的狠劲、智慧;三国中刘备那种三顾茅庐而不言弃的精神以及诸葛被打动的状态,这些都是演员逐渐理解角色的心理表达。再者就是迷这个角色,如痴如醉的迷恋,盖叫天先生说:‘演戏没戏瘾是不行的,只有爱上了戏,把整个人都交给了戏,戏才肯与你拉手,才能在艺术上有所创造。明末清初的商小玲她因为自己所演的《寻梦》和《闹殇》两场戏不能自已,将自己完全投入戏中,将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心中暗淡,悲怆难忍,眼带泪滴,凄苦不堪。最后的一次演出的时候,唱着唱着渐渐体力不支,加之入戏太深而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对戏的痴迷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了。演员把情感深入的时候是一个很奇妙的感觉,当把自己的情感带到另一种境界的时候就像是情感的交换,演员与角色的情感交换,正所谓这种机制对演员的演技来说更是一种提升,达到了这三点可能就是一个拥有非常强大心理的演员。当然就中学生而言情感达到了就够了,多勤奋练习,量力而行。

三、灵感思维机制

在戏曲演员的心理中,拥有着一个叫灵感思维的运行机制。

文化的发展,思维就会变得不同样,在一般的思维下对艺术创作密切的就是灵感思维。灵感思维算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它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思维有所不同。思维模式中比较特殊的就是灵感思维。以前被看做是心理的状态,而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状态,又是思维的一种模式。过程是无意识地进行的,形式逻辑在这里一点也不参与。真理不是带有目的性探索而得来的,需要有过多的尝试,且失败夹杂其中。直觉是用已有过的判断,不带任何论证的形式进入意识。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逻辑思维就像‘失败是成功之母和灵感思维的‘茅塞顿开。当演员真正进入了表演的状态,会体现自己的真情,而且达到灵感的一个境界。对于演员来说灵感思维就颇为重要,忘我的表演是灵感与心理的接触,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勤奋,当刻苦认真了,就慢慢会有新的发现。

所以在戏曲表演当中需要动作情感的合一,每个演员的心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表演的过程中,心理平稳才能使动作完美表现出来,给观众视觉和声音的享受,这样才能体现一个演员的基本素质。

结束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形态与动作机制对演员的影响,再通过角色情感的交换机制,讲解了演员演出中需要带有强烈的感情,把作品需要的情感通过角色表现出来,最终就是在灵感思维的机制下结合心理方面介绍一个戏曲演员需要的具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J];读书;1998年04期

[2]陈国平;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系统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3]赵山林;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戏曲研究[J];戏剧艺术;1998年01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戏曲表演情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心理感受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浅谈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秦腔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