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课”的生存哲学,向死而生生则盛放

2018-01-11 07:45孙庆玲
甘肃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教育者中学生责任

孙庆玲

近日,一场集体“葬礼”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体育馆里举行。哀乐响起,54名初一学生静静地躺在地板上,身边放着自己写下的墓志铭,体验着“死亡”。这其实是该校德育大课堂中的一课,以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注。这一课程引來部分网友的质疑。对于中学生来讲,这样的“死亡课”是否过于沉重,让学生难以承受?笔者认为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在我们的教育中,常对“死亡”讳莫如深、遮遮掩掩。让中学生体验死亡,也许是德育工作者不得不做的应对。这也在提醒各地的基础教育关于生命思考的植入。生的意义为何,只能自己去寻找去定义,在生死枯荣间自我去感受,而不是在课堂上说教。在这个和平时代,如何让孩子们抱有对生命的敬畏,对死后责任的充分意识,是每一个教育者和父母的责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者中学生责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期望嘱托责任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