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美玲+++鲍彩莲
摘要:随着乡村旅游的大发展,内蒙古冷级村也凭借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开始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冷极村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研究,可以对冷极村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冷极村;乡村旅游;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2.010
内蒙古金林于2012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中国冷极村”商标,因此,金林被称为“中国冷极村”。随着国家对西部开发的重视和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力支持,冷极村也积极参与到了旅游发展当中。但是由于现实和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冷极村的乡村旅游发展速度缓慢。
1冷极村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近年來,虽然政府财政投入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但该地的交通还是不便,目前只有铁路和公路,而且旅游标识较少,导致通达度和可进入性较差。冷极村没有指定的停车地点,停车比较混乱。乡村内基本没有医疗点和医疗机构,并且经营者都是个体,服务设施是基本家庭设施,餐饮较差,吃的是村民做的农家菜,卫生状况堪忧。住宿条件脏乱差,游客都是住在村民家,没有层次较高的旅馆,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厕所是村民家自盖的简陋木屋,安全和卫生较差。无线网络的配备上也没有城市旅游景点齐全。每当遇到节假日旅游高峰期农村景点常常会出现爆满的现象,接待能力不足。开设的十几家农家乐都是统一建设,由于装修同质化,无法成为游客期待的游览、观光、娱乐的满意程度, 从而人们在参观游览过程中体验的心灵触动大幅度降低。
1.2旅游产品类型过于单一, 不注重文化内涵的开发
当前,冷极村乡村旅游产品类型过于单一,游客体验主要以住在村民家里、吃着农家饭、帮村民干农活和小景点观光,景点规模小,较为单一。
旅游产品不注重文化内涵 , 忽视了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缺乏文化特色, 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降低了游客的游兴和体验感。并且没有好好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活动的娱乐性和参与性还不够,没有突出“冷”的特色,只有几个简单的雪雕冰雕和冷极牌,很难使游客感受体验到冷极村特有的旅游形象,游客找不到新意。乡村旅游发展的雷同性和乏味性,使人们不愿意长途跋涉再来到这里参观旅游。
1.3冷极村品牌辨识度低,宣传力度较小
冷极村乡村旅游目前还没有品牌塑造的整体战略,缺少品牌战略意识,旅游的整体形象难以树立,游客的辨识度较低。
营销意识差,宣传缺乏主动性,对旅游市场的定位比较狭窄,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力。旅游宣传处于简单的推广状态,并没有进行有战略的、系统化的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宣传。冷极村乡村旅游宣传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广告牌、传单等方式,宣传不够灵活,每个旅游项目都在自己宣传自己,没有联合效并进行优势互补、创造集群优势, 无法让冷极村的特色成倍叠加,打造出规模较大的集观光、体验、游览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1.4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服务意识不强
冷极村从事旅游的大部分都是林业工人,在春、秋季节负责林业管护工作,家属则经营旅游作为第二份收入,以年长者为主。学历以初中、高中为主,还有部分为小学文化水平。在接待游客为游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无法进行较为专业详细的讲解,甚至有时对游客的态度很差,引起了部分游客对该地服务的不满。当地村民的道德文化素质低,从事乡村旅游经营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从业意识淡薄,与游客的互动和服务能力也不强,受当地生活习惯的影响,养成了自由散漫的状态,与游客的期待相差甚远。冷极村从事旅游服务的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比较缺乏,旅游人才培训机制也不够健全,造成服务水平较低,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村民的服务意识较弱、基础服务程度低、服务能力差等问题。政府缺少管理和培训,从业人员的服务更加的不规范,当地的薪资水平低,不利于吸引高素质旅游人才。
1.5经营管理不够完善
冷极村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中都是村民自发组织的,缺乏先进系统的管理经验。在经营者和制度上存在着缺陷,缺乏专业的服务及管理人员。冷极村旅游业起步晚,政府对其重视不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合作,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较小,没有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和规则的制定,由经营者随意定价,甚至出现了宰客现象。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的能力,难以形成良好的经营思路。
2冷极村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2.1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交通的通达度,让游客快速、顺利的到达旅游目的地。对房屋进行改造,因地制宜,使旅游设施与当地的环境相统一。外表是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古老木屋,室内却是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设施。突出特色,让游客体会到乡村特色文化,又能在整洁的环境中休息,使自身的身心得到放松。提高水电和通信设施建设。国家开始发起“旅游厕所要革命”的呼吁,改善冷极村的厕所卫生情况,增加路边厕所数量,使厕所更加的人性化,文明进步程度提高。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旅游配套设施,旅游购物商店,医疗点和医疗设施,垃圾桶等设施问题。
2.2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加强文化内涵开发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种类可以加强旅游吸引力,加强游客对该地的认知,起到宣传推广作用。也是旅游开发中的重点项目,冷极村有着多样又富有特色的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如:松树籽、野生蓝莓、桦树皮工艺品、兽皮、野生蘑菇、北国红豆、打雪仗、滑冰、坐马拉套子、做冰灯、雪坡滑雪、手工制作木制工艺品、看野猪、冰上爬犁、麋鹿拉雪橇等。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富有特色并多样的旅游产品受到大量游客的青睐。比如游客可以沿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冷极湾栈道、 雾海栈道漫步,参观猎民部落、骑雪地摩托、玩雪地找宝、吃冷极雪地火锅,或参观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停伐纪念地、林区产业转型的种苗基地,欣赏大兴安岭白桦林多树种等景观。endprint
加强特色文化底蕴,提升冷极村文化水准。通过开发冷极纪念手册、雪水美容液、野猪肉干、冷极文化节等。以体验为导向,加强旅游地的魅力,开发具有文艺性、游览性、实用性、价值性、体验性的特色商品。加强对“冷”的认识。运用VR等高科技手段模仿展现自然现象,给游客心灵和视觉上巨大的感受,从而提高对游客的服务质量。增加旅游特色产品的销售点,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在开发乡村旅游中,要重视保护当地的民族文化和人文风情。改变产品开发中所遇到的难题,进一步提升冷极村的文化内涵。
2.3加强冷极村品牌认知,加大宣传力度
想要让冷极村家喻户晓,就必须要树立品牌战略,对市场进行科学的定位,进行市场划分,明确目标市场,开发客源,加强对冷极村品牌的认知。首先,推出旅游特色地图,电子卫星导航图、旅游微视频和景区手绘图等宣传品,通过运用微博、 微信、商业赞助、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传媒推广。通过对互联网+的运用,大力宣传冷极品牌,推进智慧旅游,通过电子商务、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要运用广告软文的营销模式,并且内容不断进行,以提高旅游吸引力,制作宣传片、微电影、文章等。互联网上有关数据的信息应该符合科学,“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要写出亲身体验的感受,使浏览者更加有切身体会和想去参与的冲动。
其次,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中俄蒙三国互利合作迈入新的历史阶段,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与俄罗斯、蒙古国增进联系。加强多国合作,拓展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使冷极村成为国际化著名的旅游区,并积极开拓国外客源市场。
2.4加强人才培训,强化乡村旅游管理水平
旅游地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了旅游者对该地的旅游印象,乡村旅游服务主要是体现出生活安逸、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首先,要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让受培训者了解旅游职业道德、乡村历史文化、旅游接待服务技能等最基本的知识,提高村民的服务意识。其次,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引进高学历的专业旅游人才。通过与高校的合作,让旅游人才进入到乡村中来,为冷极村的发展建言献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回家创业,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减少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还可以制定人才培養规划措施,对从业者进行旅游接待基础、行业标准、保护和传承、组织计划的培训,培育高水平的旅游从业人员。
2.5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要想提升冷极村乡村旅游就必须运用政府这只“手”,政府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与指导,进行有步骤,有层次的开发。政府应准确找到定位,不断完善旅游市场体系、旅游规则、市场价格标准,加强对从业者的经营管理。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兼顾环境和利益的关系,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对冷极村发展现状的了解,政府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对从业者进行鼓励与引导。各部门明确职责,对旅游的经营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引导其走向健康规范的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冷极村的开发有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仍然有着许多的问题存在。冷极村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规划与改革,不断的吸取经验与教训。通过优良的旅游资源和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本土文化,以自身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冷资源为核心;以丰富多彩与独创性的旅游活动为手段;以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带领下,有效的将冷极旅游资源、林区文化、地域特点加以融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文化品位,加强和周边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不断地开拓客源市场,为冷极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开辟良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崔杰. 关东文化旅游应用的策略[J]. 理论观察,2009,(6):78.
[2]严伟. 产业链协同视角下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及机理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16,(10):194197.
[3]谭伟生.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面临形势与未来发展问题探讨[J]. 湖南社会科学,2007,(6):134136.
[4]张欣. 黑龙江省旅游人才战略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8,(2): 1891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