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法摭谈

2018-01-11 17:24张健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入神沉潜意味

读书,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语)这一“结合的过程”,或结合效率、质量的好坏是讲究方法的。这里摭拾一些古人的读书方法,与您分享。

第一,读书须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用心不杂”是指心意专属而不分心旁骛。“入神”是读书达到的一种境界。它是沉潜其中,把“全神”都“贯注”进去,达到入境入神的忘我境界。读书倘能做到用心不杂,心到神入,必能心静理明,入乎其内,渐见意味,读有所获。反之,倘若读书用心杂乱,心不在焉,“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朱熹语)。所以,宋代大儒程颐就要求学子读书学习要忌“躁妄”,贵“静专”。朱熹亦要求:“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尤其是读一些理论艰深的书,若神散意乱,是根本读不进去的,充其量只能是拿着书本装装样子而已。而只有那些神入其中、心入其境、欣然意会的读书,才能真正体悟阅读真谛,获取阅读的幸福。

第二,读书不宜多滥驳杂。朱熹说:“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所以我始终认为,读书应当读精和精读。读精就是要甄选精华的、精粹的、经典的书来读,而不必贪多务得、积食不化。虽然这样读的不多,但所读都是精品力作,起点高,质量好,能够修养人的正确的阅读品位和价值取向,使人有健康的精神发育,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精读即读书不要追求数量的多,而要追求效果的好。效果好,一是读而明理悟道。即真读真懂,能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二是读而内化能用。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读而不能用或不思用,读得再多,也价值有限,是读死书的表现。只有读而能用,才能“读出自己的东西来”,提升能力,增长智慧,成全发展。

第三,读书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也。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吃饭细嚼慢咽、从容咀嚼,有利于消化吸收,身体健康。而大嚼大咽,甚或囫囵食之,不仅食而不知其味,而且不利于消化、吸收和健康。所以著名学者王元化要求:“读书不可贪多求快,而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因为只有“沉潜往复、从容含玩”,才能明理逮意,真学真懂,吸收良多。如朱熹云:“读书须是穷究道理彻底。如人之食,嚼得烂,方可咽下,然后有补。”反之,“大嚼大咽”读书者,一如郑板桥所批评的那样,“眼中了了,心下匆匆……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这种“心下匆匆”,不过脑、不走心的读书,必然读而不知其意,只能是“看热闹”式的“虚读”,而非“看门道”式的“研读”,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所以真正的读书一定是“心到最急”的阅读,一定是“眼头过、口头转、心头运”的读书,只有这样的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才是富有实效和值得倡导的读书。

(张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级教授、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入神沉潜意味
暗语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下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上
柳青:沉潜于生活深处
沉潜冷梅
见微知著与文学意味
沉潜迷醉达拉湾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世界意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