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人”还要“动人”

2018-01-11 16:57史清耘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7年10期
关键词:论据事例论点

史清耘

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是议论文的基本任务。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目的,往往容易让写作者仅仅满足于论点的鲜明、论据的典型和论证的严密,总以为只要把“理”说透就够了,而忽略了议论文也应该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可这被忽略的“情”恰恰又是很重要的,因为一篇文章如果能够在以“理”服人的同时还能以“情”动人,使文章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强大的情感驱动,同时避免了单纯说教的枯燥乏味,就会使文章议论生辉,彰显文采。那么,如何在阐述事理的时候融入真挚、充沛的感情,以期收到“情”“理”并重、议论生辉的效果呢?我们就从议论文的三要素入手,在行文过程中注入情感因素,让读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文章所阐明的观点。

一、为论点的提出蓄积情感力量

议论文(尤其是考场作文)最好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以使阅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主旨。不少人都注意到了这一点,或引述写作材料(命题人给出的材料),或另叙事件(包括写作者的经历),然后从中提炼出中心论点;或干脆用议论的语言直接点出中心。这都是可行的。不过更高明的写手,往往把中心论点安排在第一段的后面,用一组精美的语句(杂用排比、比喻、比拟、设问、反问、象征、类比、对比等表现手法)开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这样处理,目的就是要中心论点先让出一定位置,运用优美的语言和充沛的情感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很好地服务中心论点的表达。比如有一篇以“战胜磨难”为话题的作文,是这样开头的:

怀着对大海的热爱,小溪冲开了山岩漫过了草地,欢唱着一路向前;出于对蓝天的向往,雄鹰舍弃了安逸的巢穴,一次次摔伤又一次次奋起,倔强地振翅试飞。经历了风吹雨打,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挺过了霜欺雪压,梅花绽放出夺目光彩;熬过了漫漫严冬,小草展现了盎然生机……面对人生之路的坎坷磨难,你会怎么做呢?是恐惧,是退缩,是逃避,还是迎难而上放马一搏?

这个开头用到了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另外也注意到了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陈述句和疑问句的综合运用,使得字里行间激情洋溢、动人心扉,同时寓哲理于诗情之中,“情”和“理”完美交融。

这样的开头犹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怎不叫人一见倾心!故此,我们就要精心打造“凤头”,让我们的文章一下子就能吸引住阅读者的眼球。为达此目的,平时就要注意加强修辞方面(包括句式的变换、仿用)的阅读积累和仿写训练,养成勤动口(多读多背)、勤动脑(多联想和想象)、勤動手(多练笔)的好习惯。长期坚持下去,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高。

二、在叙述事例时融入自己的好恶之感、爱憎之情、褒贬之意、喜怒之色

议论文的写作,大多会用到事实论据。但我们往往只注重这些论据的真实性、典型性,却较少去注意它的生动性、形象性,致使这些原本鲜活的感人事例显得干巴巴,了无生趣。这虽然也能为论点提供有力的支撑,但如果我们能够适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融入对事例的叙述之中,就会让事实论据更具文学性和表现力。比如,在一篇以“信念”为话题的作文中,作者就是满怀钦敬之情引述“苏武牧羊”这一事例的:

去国离家,乡书杳杳,虽被置死地,但坚贞不屈,他的精神意志在这空旷无边的冰天雪地中不断升华,成就了他胡杨一般傲岸坚挺的威武形象……饥饿的折磨,风雪的肆虐,病痛的摧残,死亡的威胁,对他来说还都不是最可怕的;内心无边的寂寞,对家国刻骨的思念,才是更难耐的痛苦啊!归期遥遥,回头无路;茫茫天涯,形单影只……十九年,十九年啊!他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却被迫虚掷在异国他乡。我在想,这十九年里,他能够不为各种威逼利诱所动摇,克服了生活上超乎常人无法想象的困苦,战胜了精神上难以忍受的孤独和足以使人崩溃的绝望,靠的,是什么?对,是信念!是忠诚于国家的信念!这坚定的信念,就像乌云之上的阳光,虽不见一缕,它却仍能照彻漫天的冰寒,时时温暖着他那颗孤独的心……

这段文字由于极富感情色彩,让读者在一种浓浓的情感熏染中,欣然接受作者的观点。

议论文对事实论据的援引一般有两种:例举和列举。前者是对典型个例的叙述,后者是对几个典型事例(或具体,或泛指)的并举。用例举,可以适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渲染情景,描绘形象,摹写心理(这样处理也更能增强材料的典型性和说服力);用列举,最好能将对事例的概括组织成排比句(因为排比本身就有强化气势和感情的修辞效果)。这样,就能使文章显得有力度,也有情韵。比如一篇题为“给欲望降温”的文章中,作者在叙述了一条饥饿的狼因为贪欲过盛而付出了生命代价之后,接着写道:

在食物的诱惑面前,狼没能克制欲望,反而过早地断送了生命。面对种种诱惑,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又能否做得更好呢?我们看,那些为权势所诱而汲汲以求不知进退的人,那些为金钱所惑而绞尽脑汁投机钻营的人,那些为名声所累而丧失尊严不知廉耻的人,那些为美色所迷而泯灭人性禽兽不如的人,不都是跟狼一样吗?他们让欲望烧昏了头,在欲望的驱使下一步步走向邪恶的深渊。

这四个排比句,既高度概括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丑恶现象,又蕴含着对这些“欲望的奴隶”的批判和蔑视,扣合了“给欲望降温”的主题。

三、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分析论证

论证就是对论据进行分析以证明观点正确的过程。只要分析到位,就可以把道理说“明”,但如果能够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分析论证,融“情”于“议”,让浓厚的感情和雄辩的议论碰撞出哲理的火花,就能够把道理说“好”,让文章既有理有力,又有情有味。用感情化的语言分析论证,就是在分析事理的时候,不只注重逻辑的严密和语言的准确,还要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具体怎么做呢?

1.运用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反问和象征等手法辅助说理。我们知道,喻体和拟体本身就带有作者鲜明的感情倾向;排比说理深刻透彻,又可以强化语势和感情;夸张更便于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激越的感情;反问能够使语气更强烈,态度更鲜明。不同的修辞手法各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但以上这几种修辞都有助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而象征则能把抽象的道理寄寓在具体的形象或画面之中,同样有助于说理,增强议论的形象性。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能使文章意境优美,内涵丰富。endprint

2.运用对比论证法分析道理。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同一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照比较,使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使用对比论证时,对正面的、积极的、先进的事物热情赞扬和支持,对反面的、消极的、落后的事物极力否定和打击。比如,有一篇以“挫折”为话题的文章就用到了这种论述方法:

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却突然身受重疾折磨的史蒂芬·霍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与理智为自己折了一条船,将自己摆渡到宇宙,与那“黑洞”“夸克”一同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可见遭遇挫折时以一颗平和的心正视以减轻痛苦,不但不会使人生阴晦,更能在磨难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并为社会为历史做出自己的贡献……其实,翻开史册,遭遇挫折便将痛苦放大因此郁郁而终者亦比比皆是……视屈原为偶像的贾谊,屈于长沙,日日咯血,郁闷而终……他们的事例,让人闻之不禁扼腕,若是在挫折面前,能坦然面对,以旷达的心及时调整,战胜痛苦,风流才子又何以至此!

这里作者把两个名人的事例加以对比,并将自己的褒贬之情寓于其中,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3.恰当地引用诗文佳句、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这些语言一般都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在分析事理的时候,相机引用,既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有一定的说服力,又让读者备感亲切,容易吸引读者。比如一篇以“幸福”为话题的文章中,作者就援引了诗词名句诠释幸福的含义: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幸福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爱恋……

这些引用不仅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幸福的内涵,也提升了文章的语言品味和魅力。论证时旁征博引,相当于请“名人”为我们代言,收效显著。

4.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句式。一篇文章如果句式单一,缺少变化,即便内容深刻、充实,也不免让人感到沉闷呆板,味同嚼蜡。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感情和效果也不尽相同。分析问题时精心选用不同的句式,尤其是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陈述句和反问句,以及设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交错使用,能够使文章显得参差错落、跌宕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贯通、感情充沛。比如,有一篇以“人生的姿态”为话题的优秀作文,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生而为人,就应该与卑微的“爬行动物”区别开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就像胡杨,即使生活在亘古荒寂、恶劣的沙海之中,也不向命运屈服,始终保持着威武屹立的雄姿。狂风沙浪不时地摧残,雷鸣电闪肆意地劈打,它怕了吗?妥协了吗?没有!哪怕腰弯了,枝断了,叶落了,它也不放弃,不倒下,而是愈发顽强地抗争——布满它全身上下的累累伤痕不就是它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誓死拼斗的印迹吗?即使死了,也坚持着挺立在天地之間、沙海之中,仿佛一尊尊强悍的兵马俑,威武不屈。一看到它们,就会让人想起苏武,想起岳飞,想起文天祥,想起谭嗣同,想起朱自清……于是一种凛凛然豪迈的情怀便汹涌澎湃地激荡在胸中。

作者在锤炼语言时特别注意到了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综合运用,再加上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语言摇曳多姿、凝练隽永,同时又使感情的表达深沉热烈、酣畅淋漓,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上几点都可以让我们的议论文蕴含着情感力量,“情”蕴文中,“理”含“情”内,既能让读者领会作者的观点,又能受到情感的熏染。当然了,我们要知道,议论文的写作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我们主张的“形象说理”也仍以“说理”为目的,所以在具体写作的时候,还要注意用笔的详略得当和主次分明,不能让描写冲淡了说理的力度,否则就喧宾夺主,弄巧成拙,反而得不偿失了。

(作者单位:河南省方城县一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论据事例论点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