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6)
福建省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
王 健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6)
经调查显示,福建省积极推进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促进物流园区健康有序发展,物流业集聚态势不断增强。但是,从总体来看,福建省物流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各级政府要充分理解物流园区的基础性、战略性与公益性特点,发挥物流园区的集聚优势和基础平台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快物流园区发展,使之成为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导区。
福建省; 物流园区; 规划建设; 运营管理
物流园区作为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具有功能集成、设施共享、用地节约的优势,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载体。“十二五”以来,福建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把物流业培育成为主导产业的战略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物流园区发展,物流园区的数量不断扩张,运行质量也不断提升,福建高速物流园、杜坞物流园区列入全国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基地,厦门保税物流园区获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为了客观准确地把握福建省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2017年1月至6月,我们组织开展了全省物流园区调查统计。本次调查统计力求获取数据的全面性、客观性与准确性,在省、市政府经信、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和商务等相关部门支持帮助下,通过政府部门向企业发出“福建省物流园区调查表”,共收回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和宁德等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104份有效调查表,作为本报告的基础数据。调查对象为:占地规模在50亩及以上的道路货运场站、公路港、港口物流园、陆地港、商贸物流园、电商物流园、铁路货运场站等,本报告统称为物流园区。
本报告基于上述104份调查表,从总体情况、经营方式、建设情况、运营情况等方面分析福建省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与特点,针对调查统计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就进一步加快福建省物流园区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物流园区调查统计分析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报告仅是一个探索尝试的成果,这项工作需要进一步拓展深化,不断完善。
本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福建省包括运营(含局部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104个,其中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物流园区(含局部运营)48 个占46.15%,在建中的物流园区42个占40.39%(不包含局部运营),规划中的物流园区(不包含局部运营)14 个占13.46%(见表1)。这表明,福建省各地积极推进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物流园区发展初具规模,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物流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
依据《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划分的物流园区类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福建省104个物流园区中,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46个占44.23%,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14个占13.46%,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13个占12.50%,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7个占6.73%,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5个占4.81%,拥有两种类型及以上特征的物流园区16个占15.38%,其他的物流园区3个占2.89%(见表1)(在问卷调查表勾选选项和填写项中,未勾选或未填写的被调查物流园区称为其他的物流园区,下同)。这反映出福建省物流园区类型丰富,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发展了不同类型的物流园区,初步形成了定位明晰、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物流园区体系。
本报告以距离周边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站、港口码头和机场10公里(含10公里)以内的物流园区作为统计对象,结果显示,全省104个物流园区中,周边具备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1种交通连接方式的物流园区39个占37.5%,具备2种及以上交通连接方式的物流园区52个占50%,未勾选或距离超过10公里的物流园区13个占12.5%(见表1)。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实践表明,交通便捷仍然是物流园区吸引企业入驻的首要条件。由此可知,交通条件成为福建省物流园区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物流园区具有交通连接的便捷性。
表1 福建省物流园区总体建设情况
本报告从开发方式、投资方式(建设资金来源)、法人资格和经营管理方式三个方面对福建省物流园区的经营方式进行分析。
从物流园区开发方式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104个物流园区中,政府规划并主导开发建设的物流园区1个,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建设的物流园区48个,企业自主开发建设的物流园区54个,其他的物流园区1个。这表明,福建省各级政府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对物流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政府规划引导作用不断增强,政府规划企业主导仍然是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方式。
从物流园区投资方式(建设资金来源)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全省104个物流园区中,企业投资的物流园区99个,其中建设资金来源境(国)外的有5个,中外共同投资的有4个;财政和企业共同投资的有5个。由此可知,福建省物流园区建设资金来源仍然以企业自筹资金(内外资)为主,政府对物流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大;物流园区投资主体多元化,省内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国外普洛斯、国内传化等物流地产商、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纷纷入闽投资经营物流园区。
从物流园区法人资格和经营管理方式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104个物流园区中,具有法人资格的物流园区94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物流园区10个。采用独家企业经营方式的物流园区84个,多家企业合作经营方式的物流园区16个,政府管委会经营管理的物流园区仅1个,独家企业和多家企业共同经营方式的物流园区1个,其他的物流园区2个(见图2)。这表明,福建省物流园区经营管理方式仍然以企业自主经营为主,占比高达97%,合作共赢受到重视,没有委托第三方经营管理的物流园区。
图1 福建省物流园区建设资金来源类型(单位:个)
图2 福建省物流园区运营管理方式类型(单位:个)
本报告从占地面积规模,投资规模,建设期、建设进度及其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福建省物流园区的建设状况(情况)进行分析。
从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规模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104个物流园区中,占地面积为750亩及以上的大型物流园区9个,750亩以下—200亩及以上中型物流园区36个,200亩以下的小型物流园区58个,其他的物流园区1个。由此可知,福建省物流园区以中小型物流园区为主,与国家《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GB/T30334-2013)建议物流园区占地面积不小于750亩以上的标准相差很大。
从物流园区投资规模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104个物流园区中,计划总投资规模为10亿元及以上的物流园区23个、10亿元以下—5亿元及以上的物流园区19个、5亿元以下—3亿元及以上的物流园区16个、3亿元以下—1亿元及以上的物流园区33个、1亿元以下的物流园区9个,其他的物流园区4个。从实际完成投资情况来看,已完成投资额10亿元及以上的物流园区6个、10亿元以下—5亿元及以上的物流园区3个、5亿元以下—3亿元及以上的物流园区10个、3亿元以下—1亿元及以上的物流园区34个、1亿元以下的物流园区26个,其他的物流园区21个。这表明,福建省投资规模大的物流园区较少,多数物流园区投资规模适度,开发建设适应不同需求的物流园区。
从物流园区建设期、建设进度及其影响因素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104个物流园区中,建设期5年及以上的物流园区10个,5年以下的物流园区62个,其他的物流园区32个。建设进度方面,能够按照建设计划进行(含建设提前)的物流园区70个,建设滞后的物流园区29个,其他的物流园区5个。进一步对29个物流园区建设进度滞后的原因进行统计,发现用地问题(含用地与资金问题、用地与市场问题)是物流园区建设进度滞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占比高达72%(见图3)。
图3 福建省物流园区建设进度滞后原因类型(单位:个)
本报告从入驻企业数量与企业类别、就业规模、货运车辆、信息化水平、业务功能、配套服务功能与营业收入对福建省物流园区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
从入驻物流园区企业数量与企业类别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104个物流园区中,在入驻企业数量方面,集聚2家及以上企业的物流园区有41个(其中集聚100家及以上企业的物流园区达到11个),独家的只有1个,其他的物流园区62个。在入驻企业类别方面,拥有运输、仓储、货代企业中的一种及以上类型企业的物流园区18个,拥有快递、电商、信息、商贸企业中的一种及以上类型企业的物流园区4个,同时拥有运输、仓储、货代企业中的一种及以上类型和快递、电商、信息、商贸企业中的一种及以上类型企业的物流园区多达56个,其他的物流园区26个。由此可知,福建省一些物流园区设施优势明显,不仅吸引物流企业入驻,而且也吸引快递、电商、信息、商贸等企业纷纷入驻,集聚效应开始显现,这些物流园区可以为生产制造、商贸等企业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
从物流园区就业规模看,福建省物流园区吸收了大量就业人员,不包含管理机构的从业人员规模在千人以上的物流园区达到14个,有的物流园区从业人员超万人;1000人以下—100人及以上的物流园区26个,100人以下的物流园区13个,其他的物流园区51个。这表明,福建省物流园区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效应,带动了运输配送、仓储保管、货运代理、流通加工、包装、信息交易、物流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就业,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从物流园区货运车辆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全省104个物流园区中,自有货运车辆和整合社会货运车辆的物流园区68个,占比65%,其他的物流园区45个。这表明,福建省一些物流园区采用自有货运车辆和整合社会货运车辆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整合社会货运车辆能力,搭建以信息交易为核心的企业集群发展平台,形成了以中小物流企业群和社会车辆为主体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物流服务供应链服务于工商企业集群的产业链,这种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供应链创新发展。
表2 福建省物流园区车辆规模类型(单位:个)
从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104个物流园区中,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的物流园区59个,拥有园区网页、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交易大厅、“车货匹配”交易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平台中任何一种及以上功能的物流园区达到47个。由此可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成为福建省多数物流园区的投资领域,越来越多的物流园区重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平台匹配物流供需信息,线上线下平台加速融合,提高了货物运输组织化程度,降低了车辆空驶率。
本次“福建省物流园区调查表”设置了9种业务功能,包括物流基本功能(仓储保管、运输配送、转运、货运代理)和物流增值服务能力(流通加工、包装、信息交易、物流金融)等。从物流园区主要业务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104个物流园区中,拥有物流基本功能的物流园区33个,拥有物流增值服务能力的物流园区1个,同时拥有物流基本功能和物流增值服务能力的物流园区66个,占比高达63%,其他的物流园区4个(见图4)。
这表明,福建省物流园区主要业务功能日趋全面,多数物流园区不仅具备了物流基本功能,而且增值服务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图4 福建省物流园区主要业务类型(单位:个)
本次“福建省物流园区调查表”设置了停车、餐饮、住宿、加油、汽车维修、物业、购物和其他等8种配套服务功能,还设置了政务服务(工商、公安、税务、海关、商检)和商务服务(金融、保险、咨询、培训)功能。从配套服务、政务服务和商务服务功能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104个物流园区中,能够提供2种及以上配套服务的物流园区81个,占比高达78%;拥有政务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17个,拥有商务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14个,同时拥有政务和商务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35个,占比34%,其他的物流园区38个(见图5)。由此可知,福建省绝大多数物流园区在实现主要业务功能后,不仅具备提供基础配套服务的能力,还具备提供政务服务和商务服务的能力,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使物流企业能够专注从事物流业务,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图5 福建省物流园区政务和商务服务类型(单位:个)
从物流园区营业收入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全省104个物流园区中,拥有营业收入的物流园区53个,其他的物流园区51个。进一步从物流园区营业收入规模看,在仅拥有园区自身营业收入的物流园区25个中,营业收入3亿
元及以上的物流园区仅2个,3亿元以下的物流园区20个(1亿元以下的高达18个),其他的物流园区3个;仅拥有园区入驻企业营业收入的物流园区4个,营业收入均在3亿元以下(1亿元以下的3个);在同时拥有园区自身营业收入和入驻企业营业收入的物流园区24个中,营业收入3亿元及以上的物流园区10个,3亿元以下的物流园区14个(1亿元以下的高达12个)。由此可知,福建省多数物流园区进入收益阶段,但是营业收入规模普遍较小,1亿元以下的物流园区占比偏高;营业收入规模相对较高的物流园区收入来源中,既有自身营业收入,也有入驻企业营业收入。
表3 2016年福建省物流园区营业收入情况(单位:个)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福建省物流园区以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为主,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占比高达44%,而专业型物流园区比较少。具有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能够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是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基本要求,但是福建省多数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不够完善,路网配套能力较差,普遍缺少铁路和多式联运中转设施,这折射出一些物流园区建设前期缺乏科学规划、仓促上马,盲目追求综合型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交通运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缺乏有效衔接,中转联运能力不强。另一方面,福建省以自用为主的物流园区较多,公用型的物流园区较少,在“入驻园区企业总数”勾选选项中,未勾选的被调查物流园区占有效调查样本总量的比例高达60%,能够整合社会车辆的物流园区占比仅为33%。由此可知,福建省多数物流园区对于发挥货源集聚效应,发展共同配送,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作用还不够突出。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物流园区(含局部运营)48 个占比46%,与全国已运营的物流园区857个占比71%(2015年7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报告)相比较,福建省已运营的物流园区数量偏少。福建省物流园区建设滞后问题较为突出,占比达到28%,建设进度滞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用地问题。从全国情况看,土地审批进程仍然是制约物流园区建设进度的主要原因,但是物流园区在行政审批方面受到的阻力呈下降趋势,而资金约束和市场问题成为物流园区建设进度滞后的重要影响因素。福建省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用地难”“落地难”“用地贵”的问题,征地困难仍然是制约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物流企业由于征地困难,物流园区建设半途而罢,严重影响企业持续健康经营。物流用地极度短缺、难以获得且昂贵,导致仓储租金急剧升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区域物流运行成本和城市配送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乃至影响实体经济物流成本的下降。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信息化投资”勾选选项中,未勾选的被调查物流园区占有效调查样本总量的比例高达43%;在“拥有园区网页、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交易大厅、‘车货匹配’交易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平台”勾选选项中,未勾选的被调查物流园区占有效调查样本总量的比例高达55%,这折射出福建省一些物流园区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物流园区“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在福建省47个拥有信息化建设内容的物流园区中,信息化投资金额不高,与全国5%的物流园区信息化投入金额超过1亿元相比较,福建省只有2%不到的物流园区信息化投入金额达到1亿元及以上。从总体上看,福建省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较低,一些物流园区尚未把信息系统、公共信息平台、线上线下融合作为完成业务服务的重要手段,阻碍了物流园区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管理运营的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依托福建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物流节点城市和流通节点城市,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和多式联运功能、运输组织无缝衔接的物流园区。依托沿海核心港区,重点建设陆海联运物流枢纽;依托向莆等具备货运功能的干线铁路,建设公铁联运物流枢纽,推进铁路集装箱物流基地建设;依托航空枢纽,推进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福州、厦门国际空港物流核心枢纽建设。依托国省干线公路,重点建设一批综合型、基地型和驿站型公路港。深化闽台航空邮件、快递物流合作,扩大两岸空中邮货直航范围;发挥厦门、平潭两岸海运快件试点城市作用,积极发展对台海运快件业务,做大两岸海运快件业务,打造对台邮件快递枢纽。适应“海丝”核心区和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需求,着力发展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跨境电商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等专业型物流园区。
推进物流园区周边“外循环”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和物流园区“内循环”道路网络建设,提高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打通物流园区“最后一公里”梗阻。优化物流园区所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科学研制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推进物流园区内部交通微循环和主次干道接驳系统建设。推进物流园区周边路面交通疏导和扩建,完善物流园区周边的公路、铁路通道,优化物流园区周边路网和交通组织,推动物流园区与周边的公交畅通和接驳,与外部交通系统形成有效衔接。加强物流园区和交通运输干线网络的衔接,推动专用铁路、公路引入物流园区,推进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围绕重要物流园区,加强集疏运铁路和公路建设,强化与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道的连接,提高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
统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枢纽建设,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滚装运输、甩挂运输和驼背运输,推进联运服务多样化,促进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提高物流园区一体化衔接水平和中转换装效率。在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以提升重点物流园区的中转联运能力为目标,加快铁路货场、港口集装箱中转联运设施及机场货运中转站的新建和改造,推进福州、厦门集装箱港区和罗源湾、湄洲湾散货港区多式联运站场建设,开展公铁、海铁集装箱联运和大宗物资联运,建成一批具有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设施、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能够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无缝衔接的物流园区。在二、三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依托货运枢纽、产业集聚区、口岸等,加强物流园区中转场站设施、物流园区与综合交通枢纽之间连接通道建设,推进设施共用、资源共享,建成一批具备良好集疏运体系、中转能力强、能够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的物流园区。
贯彻落实《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城乡规划中应当体现物流业用地布局。纳入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的物流企业物流项目用地、为生产配套的仓储物流项目用地,享受工业用地政策。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重点物流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在本地区土地储备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内安排”等相关规定,出台物流业用地政策,界定物流用地性质,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和强度,确定物流企业的用地价格,强化物流园区用地保障,降低土地使用成本。同时,加大物流用地的监管规范力度,防止企业以物流名义拿地,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用于商业开发等现象发生,确保土地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物流园区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相衔接。将物流园区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城乡规划,在用地审批、土地登记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提高审批效率,重点在城市周边规划布局一批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引导物流、快递等相关企业退城入园,推进建设一个园区,繁荣一个市场,发展一个产业链。
鼓励物流园区推广使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物流设施和装备。加强物流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物流园区现有信息资源,加快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入驻企业、物流园区管理和服务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共用、信息互联互通,提升物流园区信息服务能力。推进“互联网+”车货匹配,支持公路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线下物流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网络。推进“互联网+”仓储交易,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仓储资源网上交易平台,推动仓储资源在线开放和实时交易。推进“平台+”物流交易、供应链、跨境电商等合作模式,提供资源整合、供应链优化、供应链金融等服务。鼓励物流园区推进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相关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标准建设,推广甩挂运输方式、集装技术和托盘化单元装载技术,加快仓储、转运设施、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推动条形码等物流技术以及托盘、集装箱等物流装卸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推广托盘(1.2米×1米)、周转箱、集装箱等标准化装载单元循环共用,推进物流企业建立区域性、全国性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推广“一单制”,推动集装箱铁水联运、铁公联运两个关键领域在“一单制”运输上率先突破。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国家标准委:《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
[2] 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2014年。
[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2015年。
[4]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江西省国土厅、江西省住建厅、江西省交通厅、江西省商务厅、南昌海关、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工信委、南昌铁路局、民航江西监管局、江西省邮政局、江西省质监局:《江西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5年)。
[5]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5-2016),2016年。
[6] 福建省经信委、福建省发展改革委、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加快物流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
[7]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6-2017),2017年。
[8] 福建省经信委、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实施方案》,2017年。
[9] 福建省经信委、福建省发展改革委、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商务厅:《关于加快我省物流园区发展促进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2017年。
2017-09-30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供给侧改革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2016JDZ049); 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托课题“福建省物流园区发展研究”。
王 健, 男, 福建福清人, 福州大学副校长,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
F253
A
1002-3321(2017)06-0059-07
黄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