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雨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河北 武强 053300)
关于第二轮市县志艺文篇的探索与实践撰写的思考
张凤雨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河北 武强 053300)
根据地方志艺文内容传统惯例和体例要求,市县志艺文篇应以著述、文选、碑刻、诗文为基本内容。但在出版的诸多第二轮志书中,存在着无艺文内容或要素残缺,也有的对艺文概念理解错误而收录有误,篇目设置不尽合理,艺文篇断限呈杂乱状态,体裁运用不当等问题。市县志艺文篇编纂,于文化篇设艺文章为宜;一般无须复载旧志内容,收录发掘及新产生篇章;以本地人、本地事为主;对古文部分采取简体横排加标点形式;艺文篇幅占全书1∕20左右为宜。
艺文篇;著述;文选;碑刻;诗文
旧志艺文篇幅甚大,首轮志书又几乎不记艺文。第二轮修志以来,一些地方志工作者开始思考和探讨艺文入志问题,但付诸实践和编纂出优秀艺文篇者甚少。从《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文件及志书篇目汇编》①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文件及志书篇目汇编[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收录的31篇市县(区)志篇目中可以看到,其中设《艺文志》的只有2篇(《河津市志》《垣曲县志》)。即使有些第二轮市县志不设艺文篇章,却也零散记述艺文内容,但大多相当薄弱。究其原因,除编纂者对艺文认识上的轻视外,还有对选择什么内容及如何设置等把握不准,致使第二轮市县志艺文篇编纂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原本艺文志是国史记载的图书目录。艺文志开始进入地方志后,由于州县范围小、内容少等原因,图书目录在志书中难以独立成篇,于是先后于艺文志增加了文选与诗文,并将金石内容也纳入艺文中。根据地方志艺文传统收录内容和体例要求,市县志艺文篇应以著述、文选、碑刻、诗文为最基本内容。
最早的艺文志是“中国纪传体史书、政书和方志等记载图书目录部分的专名”②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550.。班固《汉书》始著《艺文志》,分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等。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中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和《旧唐书》中称为《经籍志》。清代学者更补辑了《后汉书》《三国志》《元史》等的《艺文志》。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学术源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顾颉刚评介《汉书·艺文志》:“这个部分写得好,记叙我国古时各学术、学科、学派的源流,尤其重要的是记载了西汉宫廷藏书目录,从这当中知道战国以后的大量书籍的书名。”①顾颉刚,何启君.中国史学入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77-78.虽然在史志编著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艺文的概念不断变化,内容逐渐丰富,但著述目录始终是艺文篇的必备内容。首轮修志,由于对艺文内容的忽略,著述目录多不记述,也因此直接影响到第二轮志书著述目录的编纂。
文选,即文章选录。传统旧志文选具有多而杂的特点。如清道光《武强县志》艺文志2卷,设《诏敕》《表》《疏》《传》《记》《赞》《序》《文》等目,收录各类文章44篇②翟慎行.武强县志[M].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刻本.;清乾隆《直隶深州总志》20卷,其中《艺文志》6卷,下设《诏敕》《谕祭》《疏》《表》《论》《箴》《铭》《书》《文》《记》《碑铭》《墓志》《墓表》《序》《说》《传》《赋》等目,收录各类文章上百篇③尹侃.直隶深州总志[M].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刻本.。第二轮市县志艺文收录文章,既要考虑传统旧志收录内容惯例,又要面对新时期产生文章的实际情况,还要处理好与文学篇章的关系。如古代一些诏、疏、箴、赞等旧体裁文章已经绝迹,如果没有新的发掘,便再也没有这类文章。而传统旧志体裁只有“序”在当今最为普遍。因此,新编志书序应为文选节目当选文章,其他的选择或多或少。笔者所在的河北省武强县,在第二轮修志中,搜集到本籍人清朝左都御史刘谦给康熙皇帝呈进《万年宝历诗祝寿折》1篇④袁彗,王洪军.刘谦与万年宝历诗祝寿折[J].图书馆建设,2002(3).,不见史籍记载,遂成为第二轮志书艺文篇文选节目内容的首选。
金指钟鼎彝器,石为石碑碣刻。古代颂功记事,多铭于金石,以传久远。旧州县志常设《金石》卷目或于《艺文》卷目收录金石内容。如《深州风土记》记22卷,其中《金石》4卷,收录墓表、墓志铭、造像记、修学记、功德碑、建筑物碑记等,占全书1∕5⑤吴汝伦.深州风土记[M].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刻本.;查明清两朝《大名县志》等20余部,金石内容全部纳入《艺文志》中⑥中国方志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方志大辞典·方志书名[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24-364.。因此,碑刻文章理所当然应纳入新编市县志艺文篇中。
碑刻记载内容对于考证历史、传承文明价值甚大。2006年,武强县被列为全国“千年古县”而拍摄电视片,在为脚本搜集资料时,在本县马头村挖掘出一块明朝《重修三圣庙碑记》,记载了明永乐年间建皇窑厂为北京供砖的规模和场面,为武强千年古县内涵注入了新的内容。2007年,该县出土一唐代刘姓墓志铭,墓主称唐“魏州武强人也”。按当时所编写的武强县历史沿革,并不掌握曾属魏州的情况,但这碑记又确凿无疑,怀疑沿革记述有误。根据这一线索再次查阅古籍,获悉在唐代,“魏州,龙朔二年(662年)冀州改名,咸亨三年(672年)复故名”⑦河北通志县沿革表[M].河北通志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铅印本,第94页.。因此,当时武强县属魏州,纠正了历史沿革的错误。2014年,在武强县境域出土《大隋故莒州刺史刘君(旷)墓志铭》《隋书·刘旷传》记载:“刘旷,不知何许人也。”⑧萧鲁阳.二十五史点校本[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297.对于刘旷籍贯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为空缺。刘旷墓志铭出土,获知刘旷原籍“信都武强人”,“葬于漳水南岸,官道以左,祖茔吉地”,填补了国史空白。并且,许多碑刻内容急需抢救。武强年画社李晓杰先生,曾于10年前抄录了一份明朝林东村《重修石佛寺碑记》,信息含量丰富,价值甚高,且不见史志文献有载,本次修志将以艺文录入,因有几字辨认不准,遂到该村,碑刻在街上一户人家门旁放着,除去泥土,已经无几字可辨。1946年修建的武强县英灵烈士亭,县里计划迁建成烈士纪念馆。其中最重要的碑刻《武强县烈士碑记》下部60公分由于下雨溅水已经严重风化,字迹无法辨认,幸亏原武强农业中学孙志强曾抄录作范文学习,才得以保存。还有该村刻的《1963年十笔大账纪念碑》,名门望族、官宦世家的墓表墓志铭等,或做基石,或置路边、坑塘边。并且,有的市县如武强没有文保所等文物保护部门,价值大的被文物贩子购买、盗走,价值小的四处流落,加之风雨侵蚀与人为的破坏,逐渐流失、毁灭,现已经到了需要抢救的时刻。尽管地方志部门无力管理文物,但将碑文记录下来予以保存,是第二轮志书应该担当的责任。
艺文志开始进入地方志后,特别是州县志书,多收录诗文。高似孙著《剡录》①高似孙.今浙江嵊县地方志[Z].浙江省嵊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5.,设第五卷《书》、第六卷《诗》,是现存最早地方志艺文志之一。后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合志书体例,故依《隋书·经籍志》例,于地方志中设《经籍志》,即经书与典籍,罗列当地人士著述目录,摈去诗文。由于诗文弃之可惜,所以有的将诗文另列为《丽藻志》收之,或别作《文征》附于全书之后。也有因当地人著述寥寥,不能单独成卷,故仍保留诗文,将经籍与诗文均作为子目,并列与《艺文志》之下。因此,“方志中所编辑诗文亦称《艺文志》。”②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550).
对《昌乐县志(1986―2007)》等10部第二轮市县志艺文篇篇目设置、内容收录及编写方式方法等进行统计和梳理(表1),力求发现问题,探讨改进措施,促进第二轮市县志艺文篇编写质量的提高。
表1 10部第二轮市县志艺文篇篇目设置、内容收录及编写方式方法统计
续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志书艺文篇从篇目到内容都差距甚大,其中有地情资料的因素,也有编纂者认识和掌握上的差异。这些志书艺文篇存在以下问题:
10部第二轮市县志中,有2部既无专门艺文篇目,又不见散在于其他篇章的艺文影子,将艺文内容排除志外。
有3部设《艺文》篇章,其中1部为编层级,与《文化》编并列;1部在《文化》编之下,为篇章层级;1部为节目层级。有4部称“著述”,其中2部为篇章层级;2部为节目层级。另有2部艺文内容在《附录》,还有的附记在相关门目之下。
以著述、文选、碑刻、诗文4种为基本内容,除2部无艺文内容者外,有著述目录的4部,有文选的3部,有碑刻的3部,有诗文的4部;按艺文内容种类数量划分,其中有1种的2部,有2种的4部,有3种的1部,有4种的1部。要素不全,内容单薄,文字量不足,无力反映一地艺文质量与基本概貌。
许多地方志工作者把“艺文”同“文艺”混为一谈,认为“艺文篇”所录内容即文学艺术的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民间文学等,甚至把著述作为文学艺术内容附带记述,所以许多“艺文篇”记述内容与艺文篇本旨大相径庭。
有的内容有古代无当代,如有的收录清代碑刻2篇,却不记述现当代碑刻;有的有当代无古代(一般市县应有古代碑刻发掘),仅收录当代碑记5篇。有的收录的诗文全是古代作品,也有的收录的全是现当代人作品等。
如有的艺文篇收录的《民间文学》(散文、小说、传说、故事、曲艺等)、《民间故事》《歌曲》《姓氏文化研究》等,并不属于艺文意义上的内容。
如有的志书将部分艺文内容列入《附录》。一般说来,《附录》收入的是正文的补充、佐证和说明性的资料,如有关本地的重要文告、行政文件、奇闻异事、前志补遗等,都不是文艺性的;而艺文篇选辑收录的则是正文的一部分,一般具有文艺色彩。还有的将艺文内容作附记处理,更是错用了体裁。
第二轮市县志书艺文篇的编写,既要继承传统旧志艺文内容,又要顾及现代志书编写特点;还要处理好与前志、旧志艺文的关系,使之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形成有机整体。
一是设在《文化》编(篇)为章,一般不宜与《文化》编并列,因为艺文属于文化范畴,二者为种属关系。二是宜集中不宜分散,设专篇章记述,不能将艺文内容散见在艺文志、文化志、社科志、党政志、人物志、附录、等篇章和体裁之中。这样形成的不是艺文,而是志书各篇章的附件。
一是首轮志书大多无著述内容,古代著述散见各类文献中,并多散失无记载,对旧志未记载的零散补遗又不妥,因此第二轮志书应该还给著述一个全貌,贯通古今,收录本地人士各类著述。二是生人、故人著述同等看待。黎锦熙先生为《城固县志·艺文志》设定收录标准:“乡土之著述,不问其人存没,概为著录。”①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第二轮志书分志撰稿培训参考资料[M].内部准印,2003(363).三是确定收录标准。目前国人出书几乎泛滥成灾,有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有内部准印的,有非法印刷的;有价值甚高的,也不乏属文化垃圾的。应坚持古人著述从宽,今人著述从严;地方史志类从宽,文学类著述以正式出版为准,不收录文章。
从目前出版的许多第二轮志书看,复载前志旧文相当普遍,这其中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第二轮志书是续修而不是重修,志书间具有传承性、继承性,续志没有复载前志的任务,所以一般无需收录前志旧文;但第二轮志书具有补遗功能,对于新发掘古代艺文可以补录。二是自唐代以来,无论是史书还是志书,大量甚至多篇复载他书旧文,都为人所诟病,得不偿失。三是旧志艺文多、篇幅长,不好选择,断句难度大,如果复载太浪费资源。
一是根据志书资料性特性,内容上反映历史与地情地物的从宽,纯文学的从严;本籍人反映外地事物的从严,在外地人反映本地事物的从宽。二是注重乡土诗作。在一部县志中,选录50首诗全是全国名人如曹植、阮籍、杜甫、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所作。志书“所选艺文,要具有地方特色,使人一看就知这是地方上的人写的地方上的诗文。艺文选录条件,本地事、本地人为主,只看稿的思想和文采,不看作者是谁”②金迈达.论县志不可缺少艺文志[J].中国地方志,2007(5).。因为那些名人大家的诗多处有载,其诗作内容大多与本土无关,再次复载有泛滥成灾之嫌。三是不必计较曾在相关刊物发表与否,对于诗词文章,从来就有“一眼看高一眼看低”之说,市县志主编也应该与其他刊物主编一样,有自己的鉴赏能力和主见,不应为是否在某级刊物发表所左右。
对于选录的古文部分,有的不加标点、不断句,有的仍使用繁体字等,给读者阅读带来一定困难。最好是采取横排、简体、加标点形式处理。这样,既照顾了原文一定程度的原貌,又体现了对读者、后人负责的态度。
旧志艺文几乎是最庞大的篇章,在志书中占相当重要的位置。清道光《武强县志·艺文》占全书1∕4,《潮州府志·艺文志》占全书近一半③陈泽泓.注重继承努力创新——读《惠州志·艺文卷》[J].中国地方志,2005(5).。首轮市县志书不见有设艺文篇目的,艺文内容散见文化、附录等篇章,但寥若晨星,若隐若现。第二轮市县志艺文篇收录多少,一是取决于志书文字量比例和当地这方面内容多寡。选择过多则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选择过少则曲高和寡,立不起题目来。既要保障一定的文字量又不能凑数,可掌握在全书文字量的1∕20左右。
笔者参与编修《武强县志(1988―2007)》艺文篇的编写,基于上述认识和考虑,设置为第二十一编《文化》第七章《艺文》,下设4节11目:
第一节著述:(由于首轮志书未载,本志贯通古今。列表为《武强籍人历代××类著述表》,栏目依次为编著者、籍贯、书名、出版时间、出版情况)一、文学类;二、科技类;三、地方史志类。
第二节文选:一、书籍序(《劫余诗稿自序一》等8篇);二、志谱序(《增修武强县志序》等16篇);三、其他文选(《万年宝历诗祝寿折》等10篇)。
第三节碑刻:一、颂功记事(《重修石佛寺记》等12篇);二、墓表墓志铭(《北魏平原太守妻窦氏砖志》等16篇)。
第四节诗文:一、诗词(清1首;民国18首;当代28首);二、歌谣选(9篇);三、楹联选(12条)。
总之,艺文篇将年远代湮的地方文献发掘并与新产生的文献汇集成篇,使散佚遗落的零篇断简重见天日,尽管吉光片羽,亦弥足珍贵。这些虽系艺文,却是历史写照。从艺术欣赏中,可见历史变迁、山河改形、风俗事故、人情世态;从不同角度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自然面貌;又是志书精彩的篇章中和能够增强趣味性、可读性的部分,也是读者喜爱的内容。所以,没有理由不下功夫把艺文篇编写好。
K29
B
1003-434X(2017)05-0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