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春光(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近年来,气囊炎给鸡群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通常人们在没有搞清楚病因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治疗,这样只会延误诊治时机,达不到预期效果。气囊炎之所以难以防控,是因为其发病因素非常复杂,它是一种呼吸道病症,而非一种特定病原疾病。
1.环境因素。
(1)温度。温度过低时,冷空气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使血管收缩,发生循环障碍及营养不良,致使纤毛上皮活动减弱,病原微生物在黏膜上停留时间延长,不能及时通过鼻腔排出体外,增加发病几率。温度过高时,鸡体为了散热会张口呼吸并加快呼吸,这样呼吸道黏膜血管容易充血。如果不能及时改变这种现状,血管因长期扩张发生渗出性炎症,纤毛脱落损伤黏膜,感染病原微生物促使形成气囊炎。
(2)湿度。育雏期湿度过低,雏鸡呼吸道水分损失大,黏膜的溶胶层变薄,凝胶层下沉到纤毛层,使之不易摆动。再加上,湿度低时,舍内粉尘较多,吸入呼吸道后易积聚成微粒,黏附到纤毛造成堵塞,引起呼吸道感染。反之,冬季鸡舍往往湿度过高,呼吸道黏膜的溶胶层变厚,凝胶层会脱离纤毛层,致使纤毛的运输能力降低,不能及时排出有害物质。如果冬夏季湿度过高,会影响鸡体散热而加快呼吸频率,引起气管充血,诱发气囊炎。所以,鸡舍湿度过高或过低均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3)通风。尤其在冬季,往往为了保温而尽量减少通风量,这样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强烈刺激鸡的呼吸道黏膜,致使纤毛受损脱落,有助于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例如,CO2或NH3浓度升高时,空气中pH下降或上升,鸡群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呼吸道黏膜纤毛分泌黏液的功能都会降低,鸡体非特异性免疫抵抗力随之下降,且破坏呼吸道系统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气管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增加,为其入侵打开门户,从而发生呼吸道疾病。
2.病原微生物感染。
(1)细菌感染。通常,90%的气囊炎是由大肠杆菌和支原体并发感染的。因为舍内环境较差时,他们经常存在于黏膜和结膜中,如果此时进行滴鼻点眼接种,疫苗的刺激加快了局部炎症和排异反应,大肠杆菌和支原体会乘虚而入引起真正的感染。近年来,病原种类远远多于以前,这也是病情越来越复杂的原因。据报道,当鸡群感染鼻气管鸟杆菌、链球菌、曲霉菌、衣原体和禽分支杆菌等时,也会发生气囊炎。
感染大肠杆菌时,表现症状基本上是育雏早期出现伸脖张口喘气、咳嗽和甩鼻。接种冻干苗后,大群呼吸道症状加重,控制不好就会发生气囊炎。大肠杆菌一般经上呼吸道进入气管黏膜,当遇到诱因时黏膜受到损伤,大肠杆菌就会与上皮细胞结合深入呼吸道至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致使全身扩散发生败血症,表现气囊壁增厚、混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膜增厚有积液,也有纤维素性生物附着。
(2)病毒感染。当鸡群感染了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病毒时均会引发气囊炎,往往这些病毒会和大肠杆菌或支原体混合感染,更易形成严重的气囊炎症状。这些病毒一般经呼吸道入侵,首先表现鼻腔、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或出血,影响了黏膜的分泌功能,引起支气管炎,有时气管后端和支气管可见栓塞。然后,顺着管腔蔓延至肺泡引起肺炎或毛细血管肿大,造成气囊卡他性或纤维素性炎症,气囊壁混浊、增厚,附有黄色泡沫或干酪样分泌物,肺脏瘀血坏死或有纤维素性渗出。
3.免疫抑制病的发生。气囊炎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是鸡群感染免疫抑制病。常见的白血病、法氏囊、传染性贫血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等,这些免疫抑制病均会致使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力降低,从而诱使上述病原微生物入侵呼吸道导致气囊炎的发生。总之,气囊炎一般均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1.改善环境条件。环境因素对诱发气囊炎疾病有重要作用,实验表明环境因素能够影响鸡体气管黏液分泌量、纤毛表面粗糙程度及其运动功能,且影响气囊对大肠杆菌的消除率和对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易感性。
在实际生产中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严格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标准执行,尤其注意高温季节的防暑和低温季节的保暖,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尽量加大通风量,以满足鸡群各个生长阶段对环境的需求,给鸡体的健康发育创造良好条件。舍内环境条件良好是防控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感染的基本要求,同时对黏膜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起到保障作用,黏膜完整可以避免接种疫苗后引起的呼吸道病的发生。否则,接种疫苗后会出现支原体病变,即使用药效果也不会明显,继而感染其他病原,出现呼吸道病。
2.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度。
目前,许多中小型养殖场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不重视日常消毒工作,也没有切断病原微生物进入鸡场或鸡舍的条件或设施,这样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和积累必将鸡群置于危险境地,随时都有可能暴发疾病,当然也包括气囊炎。
由此可见,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定是保证鸡群健康的有效手段。首先,控制外来人员和物品进入鸡场或鸡舍,严禁饲养人员串舍。然后,定期做好鸡舍内外环境消毒、用具消毒及饮水消毒等。另外,死淘鸡只和粪便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只有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并认真执行,才能降低鸡群生存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减少鸡群感染气囊炎的几率。
3.防控病原微生物感染。
(1)重视药物预防。在进行冻干苗的接种工作时,有的养殖者怕抗生素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而不使用抗生素。这是个错误的观点,应该引起注意。因为抗生素对疫苗的干扰作用远远小于接种引起的呼吸道反应,所以应在接种冻干苗前后4天使用抗生素,预防支原体或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育雏前5~6天也应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清除雏鸡携带的细菌,最好添加抗病毒口服液,以清除携带的免疫抑制性病毒。同时,添加多种维生素和高效黄芪多糖提高鸡群的抗应激能力和鸡体的免疫力。
(2)加强免疫接种工作。首先,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然后,采购优质、对型的疫苗,由专业人员进行确实的接种工作;最后,检测鸡群是否产生了均匀有效的抗体,确保鸡群免受野毒的感染。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将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疫苗列入免疫计划。同时,针对鸡群具体情况,还可以考虑调整免疫程序防止诱发气囊炎。
4.采用喷雾给药进行治疗。
鸡群发生气囊炎时,建议采用喷雾给药治疗。喷雾给药不仅能直接达到气囊、扩大药物接触面积增加吸收量,而且药物附着在气囊表面能够彻底杀灭气囊上的病原体。同时,药物经肺泡吸收进入血液达到全身,从而对于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及败血症会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黏膜表面,迅速修复黏膜系统,增加机体免疫力,避免重复感染。
鸡群一旦发生气囊炎,应及时诊断、及早治疗,最好在发病初期找出病因并及时改进,同时选用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我们应清楚,不同病因引起症状的区分,利用药物的最佳作用时机合理搭配药物,这样才能及时控制气囊炎,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否则,一旦延误病情错过治疗时机,全群感染气囊炎时,不仅治疗效果不理想,还会影响鸡群以后的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