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刘利辉 龚道龙|文
攻艰克难 自我加压 蓄势发力
——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纪实
特约记者 刘利辉 龚道龙|文
钨精矿总销量同比增长51%;硬质合金总销量同比增长22%;公司管理口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7%;重点优势产品保持高成长性;相关业务板块扭亏增盈成效明显;大部分直管企业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目标……这是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也是该公司近年来创造的最好的经营业绩。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钨高新”)坚持夯实内部管理,促进生产经营,提升效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6年的重组,赋予了中钨高新新的使命——打造“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钨产业集团,成为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产业升级的创新者。为此,中钨高新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之道,并做出了一系列决策。
行业产能过剩、产品盈利能力差、成员企业历史包袱重、权责不够清晰等,重组后的中钨高新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面对挑战,中钨高新将“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作为突破口。与此同时,中钨高新高层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充分掌握和了解成员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而“对症下药”。
重组之初,部分直管企业主要领导缺失,中钨高新立即派驻工作组,深入现场开展工作,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同时,严格按照选人用人机制和程序,在短时间内配齐领导班子。针对部分直管企业领导班子结构不够合理的情况,中钨高新结合实际,采取退居二线、跨企业调配、公开选拔等形式,对多家直管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
通过后备干部遴选,中钨高新为成员企业选拔了一大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管理人才。为成员企业的转型发展、深化改革等工作打下了基础。期间,217名直管企业的中层干部参加了公开选拔,调整各直管企业领导班子、本部职能部门负责人等224人次,其中新提拔21人。在选拔人才的同时,中钨高新通过开展学习培训、廉政教育、完善干部考评机制和管理机制等,提升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进一步激励和约束领导干部。
只有了解实际情况,才能精准决策。自重组以来,中钨高新高层多次深入成员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在得知有的企业一线员工到手工资不及当地工资的平均水平后,中钨高新董事长、党委书记李仲泽倍感沉重。他表示,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
2016年年底,为听取株硬公司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李仲泽连续三次与该公司的一线员工、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座谈,共话改革发展。在座谈中,李泽仲认真聆听了每位员工的发言,阐述了中钨高新发展战略、改革大计,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在中钨高新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仅仅半年时间,株硬公司本部便成功扭亏,员工收入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如何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生活得更有尊严,是中钨高新最为关切的问题。
面对成员企业的实际困难,面对数万员工及家属的殷切期盼,中钨高新开出了“药方”——深化内部改革。
为什么改?从哪里改?改到什么程度?一系列问题考验着中钨高新高层的智慧和决心。对中钨高新而言,就是要排除万难,通过改革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盈利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盘活国企的体制机制。
随着调研摸底、形势宣讲、宣传工作的深入,随着相关管理办法、报告、通知的出台,广大员工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改革,企业才有出路,自己的生活才会有保障。成员企业认真执行,员工积极参与,中钨高新深化内部改革顺利进行。
改革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在中钨高新的要求和部署下,各成员企业先后完成了组织架构优化、用工人数和员工队伍结构优化、干部管理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工作。
改革,为中钨高新带来了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使诸多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迎刃而解,更为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柿竹园公司通过调整管理机构,优化干部结构层次,二级机构由原来41个精减到31个,中层干部由135人精减到90人以内。市场回暖,带来了机遇;改革,带来了红利。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可比价产品产值完成比去年同期增长61.44%。
黄沙坪矿业公司对所有单位部门职能职责进行梳理和规范,整合重构岗位设置,定员定编较去年减少88人。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
株硬公司本部通过成立专业产品事业部,进一步将权力下放,使责任更明确,发展方向更明确,机制更灵活,真正发挥了利润中心的作用。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本部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新的战略和形势,使中钨高新肩负的责任更大,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是中钨高新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该公司坚持战略引领,完善五矿钨产业发展“深蓝”计划并全力推进。即将终端产品重心不断移向高附加值、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深蓝市场。
深圳金洲公司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使PCB钻头、铣刀等产品的生产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或领先水平。十年前,该公司生产的微钻多以直径0.3毫米以上的为主。如今,微钻越做越小,直径甚至只有0.02毫米,仅相当于人头发丝的三分之一,成为中国唯一、世界仅三家能生产该类微钻的厂家之一。
株钻公司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主动进行市场调研,开展加工特性分析,开发新产品400多项,使产品品种更齐全、更丰富,并申请专利19项,获得授权专利30项。
自硬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产品品质实现突破。新开发的大尺寸喷焊球阀阀芯,整体工艺技术达到国内外同行先进水平。
在积极推进“深蓝”计划的同时,中钨高新根据发展使命和经营战略,有所侧重地推进结构调整和战略布局,优先发展市场前景广阔、需求量大,且具备优势的相关业务板块,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销量实现大幅增长。
今年以来,株钻公司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销售数控刀片2749.3万片,同比增长37.99%;销售整体刀具302.29万把,在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1.81%。
株硬公司本部立足科技创新,CED挤压成型关键控制技术与工艺优化研究、深孔钻削螺旋内冷孔棒材的开发等重点科研项目进展良好。同时,该公司进一步优化优势产品的结构,通过提升技术含量和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双螺旋孔棒为例,上半年,该产品销量增幅达到88.1%。
2017年年初,集团公司提出“打造千亿内部市场”的战略。中钨高新领导层清晰地认识到,公司作为集团公司钨产业的运营管理平台,有着独特的完整产业链竞争优势,拥有从矿山、冶炼、加工、贸易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如果落实好这一战略,将充分发挥内部业务协同效应,深化业务对接与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和低成本、低风险的提质增效与业务发展。
为落实好该项战略,中钨高新积极主动地与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对接,加强与兄弟单位的沟通联系,完善与兄弟单位的合作机制。今年5月,中钨高新与集团公司企业管理部联合举办了业务协同产品推介会,邀请30家兄弟单位参加。仅会议期间,就有23家协同单位当场与中钨高新达成了产品协同合作意向。
当前,推介会的影响还在继续。近日,株钻公司便与中冶集团陕西压重设备有限公司加强了合作,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对内,中钨高新鼓励成员企业通过加强业务协同,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拓展各自业务应用领域,挖掘潜在市场,形成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实现共赢。如自硬公司的阀锥、阀座等产品已向柿竹园公司推广。
中钨高新还发挥管理平台作用,加强生产运营协同、科技资源共享、原料保障等。今年以来,矿山共享中心开展矿山科技资源共享建设,在理清矿山科技方面的可共享资源基础上,初步实现矿山科技资源的集中配置,解决了矿山生产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如针对柿竹园的主要药剂GYB,矿山共享中心通过供应商寻源,扩大供应渠道,成功降低了采购成本,GYB降幅达16%。
今年以来,中钨高新运营管理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挥整体优势。聚焦内部市场,推动矿山与冶炼之间、尤其是冶炼与硬质合金之间的上下游协同,发挥原料对下游的保证作用。3月初,株硬公司粉末生产原料面临“断粮断供”困境。运营管理部通过与相关成员企业沟通和协调,力保株硬公司等硬质合金企业的钨原料供应。
站在重组一周年的时间节点上,中钨高新取得的经营业绩令人欣慰。展望未来,中钨高新领导层清醒地认识到前面道路并不平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便是弘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埋头苦干精神,弘扬“诚信、专业、创新、高效”的企业价值观,以更优异的业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中钨高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