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摘要: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它的认同机制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建设,意在将这种观念逐渐转变成一种社会群体的共同意识,使其成为大多数人自觉遵守、践行和传播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但是,目前我国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传播途径单调乏味、不同群体认同不一致、认同程度缺乏深化等等,种种情况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处的宣传环境十分复杂。因此,为了有效的加强广大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建设科学完善的传播机制,充分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还应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定建设,还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的机制进行不断的强化和完善,以此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机制 建设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①这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主动认知和内化,并以此来指导生活实践。只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才能得以实现,才能将其转化为一种群体意识,让更多人自觉践行和传播,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所以当前我国还需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结合社会实际发展状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进行不断完善,最大程度地培育和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导航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不可动摇
社会个体的行为是在一定观念的指导下发生的,正确的观念可以有效地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而价值观就是人们明确价值意义,了解如何创造价值的最基本观点。价值观又可以分为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两种类别,核心价值观在所有价值观念中具有统摄地位,它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结合相应的民族文化传统,最终通过国家机构制定的基本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可以很好地反映出社会的本质和特征,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凝聚民众意识、并为其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纵观历史,每个国家和社会都具备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并且统治阶级都会大力宣传核心价值观,以此来达到增强社会凝聚力、维护和巩固统治地位的作用。例如汉代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后续更多的朝代都加强了对于“三纲五常”的宣传力度。在17、18世纪的一些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都会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要的宣传口号,借此来煽动群众推翻封建制度。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则是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基本的宣传理念,对民众进行教育。同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它以极少的观念和范畴揭示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实质,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灵魂,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我们应当充分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本质的要求,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情况进行最有效的价值表达,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二)社会良性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核心价值观需要以广大群众的认同作为基础,不然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只有广大群众认同后才可以有效地转变为全体人民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可以直接体现为其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分享和传播程度,是否能够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核心价值观 “日用而不觉”。但是,核心价值观在宣传的过程中不可以对民众进行强制性的灌输,不能夸大效果,而是要通过核心价值观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对群众产生影响。理论观念在社会群众掌握之后才会有效的转变为物质力量,在宣传理论观念的过程中,只要宣传力度大,宣传的够彻底就可有对群众进行有效的说服。当前我们所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延伸和拓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于西方一些先进理念的批判性借鉴,是切实的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所提出的先进价值理念。我们知道,我国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转型时期,虽然经济水平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并没有带动国内综合文化实力的发展,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对社会发展理论思想也相应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整个世界的文化交流程度都在不断加深,国内在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新的市场和文化开放条件,也促使人民群众有更加便利和丰富的途径了解各类信息,形成愈加复杂多元的价值观念。面对这些变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国家和政府急需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整合,夺回话语权,加强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整合社会意识,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主体的认同差异与认同逻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的现实差异
不同的社会阶层在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通过对以往核心价值观宣传案例进行分析和统计后可以看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会受到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更是农业大国,我国农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一半,可是对于价值观的认知程度甚至都达不到百分之十,这便大大拉低了社会整体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对于底层的劳动人民来说,“核心价值观的存在能否满足温饱的问题”“是否可以改变现有的生存状态”“核心价值观与我何干”似乎始终是萦绕在心中的疑问,而对于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来说,“核心价值观到底会怎样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又该如何把握”等问题是他们所关心的。基于不同的诉求与理念,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必然存在着差异。同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受到社会宣传效度的影响。当前,虽加强了核心价值观的宣扬,诸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全国道德模范表彰、走基层活动开展等,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些认知的提升。但是,有些地区仍存在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的问题,很多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不能做到有效的覆盖,甚至很多只是当做一个形式而已,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这也必然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存在现实差异。
(二)民众认同的逻辑过程
民众的认同是当前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其最基本的是对价值观念的认同,通常会分为个体和社会两个不同的层面,所具备的含义也不尽相同。从个体层面来说,认同通常所指的是个体对于当前自己所具备的社会角色或者在社会上所具备的身份有一个理性全面的了解,对个人在社会上的各种行为提供相应的动力支持。在社会层面上,認同可以是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对某个信仰或者是某种情感共同的拥有或者相互之间的传播和分享,可以有效的增加整个社会团体的凝聚力。每个社会成员都会具备相应的情感和信仰,把这些结合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十分明确的生活体系,可以将其称为是一种集体意识。当广大社会成员对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感之后,会自觉的接受社会上相应的规范制度,具备着较高的自觉意识。在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一般可以明确的分为依存、认可和内化化这三个阶段。依存阶段是社会成员对核心价值观服从走向归属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认同的基础是物质需要或从众心理,还没有真正把核心价值观纳入自己的价值系统中来。认可阶段在情感上有所转化,开始表现接纳和群体归属感了。内化阶段就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调整自己的价值结构,真正从内心认可到自觉践行,并在遵守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外界的强迫。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建设的方法
(一)设置科学的传播机制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机制由多个方面构成,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精确传播,在阐释过程中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的理解;还需要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解读机制,把理论话语转化成为适用于更多人理解和使用的价值观念,使核心价值观变的更加日常化和具体化;还要创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毕竟思想文化传播的途径已经向视觉化和和社会化的时代迈进,逐渐淘汰了传统的抽象和单一的传播方式。具体说来,可以加强对于一些新兴媒体手段的应用程度,重视网络对于价值观念传播效果的影响,推出相应的能够有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影视作品,以此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新兴媒体透明度高、传播范围广等优势,不断地完善传播的途径,将“他传播”和“自传播”进行充分的结合,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还可以增强价值观传播媒体的权威性,以此来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体的传播效果。当前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要不断朝着多样化发展,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
(二)改善当前社会的认同环境
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着不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因素,限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正是因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的现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造成了一定影响。另外,一些西方的社会思潮,例如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逐渐渗透进国内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一定程度的消解。还有很多人把价值观当成一种无用的口号和文化装饰,直接影响了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位的崇高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其在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领域应有的价值,不断地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明确各类群体利益之间的联系,逐类逐领域击破,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的接受程度。
(三)增强认同机制的实践性
价值观是人们在不断建造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是无数人不断探索得到的智慧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是充分具有实践性和满足人民需要的理论,这个理论将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贯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一切社会生活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都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有效的体现出来,综合利用多种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地融入人民日常的一言一行之中,以此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持续有效的对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可以结合意识形态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利用相应文化产品来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在社会上大力推行道德实践活动,以此确保有效地找到和人民群众思想的共同点,明确了解人民群众所需;在社会上扩大好人有好报思想的影响范围,以此来形成一个和谐稳定,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探究可以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对社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意识,使其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有效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注释:
①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5日,第02版。
参考文献:
[1]王炳林,郝清杰.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5, (01):67-73.
[2]刘春元,吴韵冰.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建设[J].商,2016,(05):63.
[3]章天顺,王希坤.以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建设研究[J].青年学报,2015,(04):38-41.
[4]周宏.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建设[J].理论导刊,2014,(04):60-63.
[5]侯才,唐忠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进步意义[J].求是,2014,(03):47-49.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