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河南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2018-01-10 11:56孟喾
祖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城乡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增收

孟喾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进程,农民增收在全面建成小康中有重大意义。而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本文先分析了河南省的农民收入现状及农民增收所面临的问题,再结合河南省促进农民增收的优秀案例,简要提出河南省未来实现农民增收、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增收 河南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互联网+ 城乡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里面首次提出的,指我国到2020年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达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新四化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农民的收入低速增长,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又直接关系到能否启动国内市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而成为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大难关。而河南省的农业总收入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是4610.71亿元和4577.16亿元,占全国总农业收入的8%和7.7%,所占比重较大。截至2016年末,全国农村户籍人口58973万人,河南省就有5171万人,是我国唯一一个农村人口突破5000万人的省份。由此,河南省无论在农业收入还是农民人口上,都对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大影响。

一、农民增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邓小平于1979年底在日本总理大平正芳的启示下,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而全面建成小康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核心标志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此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加大对科技的重视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居民幸福感;此外还着力提高人民的民主性,扩大民主范围。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即为农民增收

农业不仅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还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国家发展的基石。三农问题是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民收入快速提升,2020年提高到2008年两倍的改革任务。但由于一些落后地区,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较大,农业现代化如期完成已成为一大难题。农村的发展形势也在一直变化,从稳定发展到新城市化再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了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政府首先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然后要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特色经济[1]。

二、河南省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河南省的农村人口在逐渐减少,由2007年的6146萬人下降到2017年的4764.27万人,农村人口占比也从65.7%下降到49.8%。在城镇化的进程下,大量的农民内迁城镇,为城镇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如下图1所示,农村居民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且与城市居民的差距慢慢缩小。以2017年数据为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69.7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19.11元,故两者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河南省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上是稳步增长,但相对于浙江等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省份差距较大。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浙江省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866元,而河南省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96.74元,几乎仅为浙江省的1/2。尽管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缓慢增高,带动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2]。且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加深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民的增收渠道变多,精准扶贫的进行也减少了贫困人口。但近几年来,市场对农业的冲击和农民的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河南省的农民增收水平仍不乐观。

三、河南省农民增收面临的难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程度不高

河南省的基础道路、水利工程不完善,高科技种植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第一,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路况低下,土路依旧存在,农村仍有一部分人因为交通原因难以和外界取得联系,从而实现真正的资源互利。第二,目前河南的水利设施不足,不能满足河南农业大省的需求,旱涝灾害时常发生,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和农民收入。第三,目前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水平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低,缺乏农业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建设人才的培养[3]。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完善

河南省的农业结构不够完善,单一的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一大部分。比如,河南省的小麦供给品种不齐全,不能完全满足当地食品企业的需求;种植结构不够完善,小麦、花生、饲草和果蔬的种植面积需要调整;河南省种植业所占农业比重偏高,林业、牧业、渔业等都偏低。

(三)农民补贴降低,非农业收入下降

由于现代农业发展日趋稳定,政府对农民的补贴也相应降低,农民的非农业收入部分也下降。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增收的重视力度,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四、河南省推进农民增收的优秀案例分析

(一)政府鼓励农村科技创业

河南省政府近几年鼓励返乡创业,且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土壤。河南小伙王致远为积极响应河南省政府的号召,辞掉几十万的银行主管工作,决定扎身于河南农村。2016年,他创造的APP上有“拼车”、“招工”和“租赁”等服务项目,将农村信息宣传从刷墙,发彩页和宣传车等形式阶段,过度到依靠互联网发送更加高效的区域性广告,解决了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的问题。而用户注册信息可以具体到自己的村庄,加大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密度,解决了农村信息不够精确化的问题。这个APP的存在还给大量农民带来了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二)互联网+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河南省政府建设“桐柏云商”网货平台,该平台包含桐柏特产、桐柏旅游和桐柏电商等多个公共服务模块,以现代科技网络运营,从而带动农业信息化产业化。河南省桐柏县,位置优越,气候适宜,环境优良,产木瓜、板栗、茶叶、香菇、中药材等一批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农副产品。近年来,桐柏县把艾草产业当作农业支柱产业,与桐柏多家艾制品厂签订协议,在网货平台上销售艾条、艾草系列产品,月销售30万元并稳步增长。政府利用网货平台,因地置宜发展“互联网+农业”特色经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带动了桐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重视手工艺,培养特色农业品牌

河南省重视品牌培养,加大力度保证农产品的优质安全,,推行“三品一标”(“三品一标”中的三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一标是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业政策。思念、正阳花生、道口烧鸡以及怀山药等一大批知名产品及背后的企业,在河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仅推动着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产业链的延伸,从而从更加方位促进河南省的经济发展。

五、实现河南省农民增收的对策

若要实现河南省农村增收,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加大对基础道路的建设力度,深化道路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性。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全力保障农作物的收成及农民收入;第二,应鼓励农民采取因地适宜的发展方法,发展特色经济,比如乡村文化盛行之地可鼓励其发展乡村旅游[4]。第三,通过互联网+农产品的形式,将农产品推送到网上,使更多的人能看到产品,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性;政府还应大力支持和打造龙头企业,打出本省产品的品牌效应。第四,完善农业产业结构[5],促使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和品种结构相协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促使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相协调,从而促进河南省全方位、高效率地发展农业。由此,农民增收问题得以解决,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王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李博.河南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增收策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1):151-157.

[3]张振强,安迪.河南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5):49-50+130.

[4]李黎.河南农民收入现状和前景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52-57.

[5]柴亚岚,王宝林.河北省农民收入现状及增收对策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62-64+86.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城乡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增收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有效提高表达能力,拉近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