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旅游业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研究

2018-01-10 21:30马晓军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发展战略一带一路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为内蒙古旅游业提质升级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内蒙古旅游业应厘清旅游资源比较优势,以汇集世界民族文化和与自然融合生成的蒙古族民族文化为核心,重点建设面向东北亚延伸至欧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服务平台;强化与国际、国内的旅游合作、协同模式创新;集中财力物力抓好“四大重点”景区持续建设,带动线路建设;融合国家公园和开发区园区管理模式,消除行政壁垒与产权资本壁垒导致的资源开发细碎化,将对我区旅游业发展带来重大转机。

【关键词】:内蒙古旅游;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内蒙古“十三五”发展思路中,提出了加强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放、合作力度的战略决策。“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离不开沿线、沿带国家和地区融入的整体发展,内蒙古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节点地区,与蒙古、俄罗斯接壤,旅游资源禀赋蕴厚,内蒙古如何依托这一禀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担当重任,服务于国家战略实施,进而促进本区经济发展,是内蒙古旅游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涵。将内蒙古旅游业放在国家战略和国际市场中,找准内蒙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位置,在具体的规划决策和重大项目安排中,体现出内蒙古的重要性,也是内蒙古旅游业通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借力发展的重大发展机遇。

我区在人文、农牧业产业化、基础设施、绿色发展、公共卫生等领域具有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交流的广泛前景。在“一带一路”建设途径的“五通”中,一个基本共识是“民心相通”,其是国家和地区之间交流合作的基础,而旅游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是奠定、巩固、促进民心相通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区要完善对外开放结构,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新格局,将我区旅游业发展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会扩大我区旅游业的市场。

1、融入国家战略的优势

内蒙古西部、中部、东部分别与周边相邻省区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次级经济区域,这些次级区域内部空间距离近,彼此之间进行空间联系所需时间和环节少,减少了进行广泛区域旅游空间联系的阻力,为提高区域内各地区空间联系的效率奠定基础。这些次级区域内部交通发展水平较高,形成了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随着国家公路网体系的建设和内蒙古县级通用航空机场建设进程加速,内蒙古各重点旅游景区(点)联通内外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已初步建成,旅游交通的通达性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内蒙古旅游资源质量较好,类型多样,拥有数量与质量俱佳的旅游资源赋存。各类旅游资源在全区地域上广泛分布,从地域分布上看,内蒙古旅游资源既有分布上的广泛性,也有重点资源的集聚性。特别是在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呼伦贝尔、阿拉善、赤峰等主要旅游区域,不仅主体景观资源个性突出,而且自然风光往往与体现民族文化的人文胜迹、民俗风情、历史遗迹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烘托,为特色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和多目标旅游开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内蒙古原生态的草原、沙漠、森林、冰雪等自然景观资源与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风情资源及其小空间范围内的组合都是周边省区、东部各省所不具备的。森林、大漠、草原,原始、纯朴的民族风情、历史古迹等特色优势旅游资源,正好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取向和发展趋势,从而使内蒙古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具有了资源和市场上的双重互补。

2、内蒙古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制约因素

从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看,围绕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开发的旅游产品低档次重复开发严重,依托草原、沙漠、湖泊等开发的旅游产品均体现民族风情这一主题,开发档次低、规模小、管理运营现代意识不足,很多优质资源被分割的细碎、杂乱。在开发中对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表现在各旅游景区(点)民俗文化表现形式单一,低水平重复;普遍缺少展现蒙古族日常生活的内容或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体现民俗文化的方式过于程式化,参与性较低。

近年来,自治区旅游企业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迅速成长,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经营效益好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和旅行社,但总体来看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还没有形成能够带动全区旅游各个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内蒙古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散,致使依托旅游资源开发的景区(点)之间的空间距离较大,集聚程度较低。从旅游消费角度考虑,旅游者花费在旅游路途上的时间较长,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均相对较高,不利于组合旅游线路。

旅游淡旺季突出。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适宜旅游的时间较短,与之对应,大部分依托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适宜夏季购买和消费,而其他季节的适宜性旅游产品严重不足。这也造成旺季旅游者大量涌入,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等接待设施紧张,影响了服务质量;淡季大量旅游设施闲臵,影响旅游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的特點,包括行、吃、住、游、购、娱、教七个方面。目前,内蒙古各地旅游服务设施的综合配套程度较低,景区(点)吃、住、购、娱等配套设施欠缺,服务质量低下问题尤为突出。景区(点)孤悬与城镇之外,城镇与景区(点)的吃、住、购、娱与旅游、休闲人群的基本需要脱节,服务供给的缺位,是制约旅游收益的根本原因。

3、内蒙古旅游业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对策

以汇集世界民族文化和与自然融合生成的蒙古族民族文化为核心,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侧重与面向东北亚延伸至欧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服务平台建设;以内蒙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省市地区的旅游合作、协同发展模式创新为手段;集中财力物力重点建设、持续建设重点景区(点),以重点景区(点)带动线路建设,以点构线,以线带面,走符合内蒙古特色的全域旅游道路;创新体制机制,消除行政壁垒与产权资本壁垒,推进旅游文化企业规模化、体系化建设。endprint

3.1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制度供给和加快机制创新

加强旅游业软环境优化工作,创造服务功能齐全、服务水平优良、行业管理严格塑造优美的旅游环境。加强完善供给制度,推动出台《内蒙古旅游业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内蒙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省区旅游合作发展方案》、《内蒙古与俄、蒙跨境旅游合作战略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性促进内蒙古旅游业能够完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政策出台,为内蒙古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依照“一带一路”线国家、省区的《旅游管理条例》,研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依法治旅的法规体系。对于内蒙古旅游业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有突出业绩的地区、单位、企业、个人等要给予表彰奖励,研究制定奖励政策和实施细则。

3.2以推进蒙古和俄罗斯的跨境旅游开发合作,向沿线国家延伸推广

在中央“经略周边”、“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框架下,借力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外交事件,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继续推进三国五地旅游联席会议,成立“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牵头打造“万里茶道”线路产品。与俄罗斯、蒙古国合作,共同在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额布都格、甘其毛都、满都拉等口岸双边区域建立旅游合作区,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引入蒙古、俄罗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族文化元素进行的深度开发。在边境旅游、異域风光旅游等产品中,以引入的方式,深度开发蒙古国、俄罗斯等赋予内蒙古旅游的资源。将丰富民族旅游内涵,增强民族旅游对内、外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先行设计经贸、文化及产业等领域的开发开放项目,以项目建设需要为导向,提出消除项目运行制度制约的具体方案,依事权权属由国家、自治区及沿边城市积极探索与蒙古、俄罗斯进行洽谈与对接。

3.3围绕“草原丝路经济带”,创建与沿线省、区、国家区域旅游合作模式

深化与重点省区合作。着力提升沿线国家、省区重点客源地旅游份额,首先构建三个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域旅游合作的次级旅游合作区,即以宁夏银川为中心的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大漠风光、民族文化旅游合作区;以北京为中心的内蒙古中部、陕西、山西、北京、河北自然风光、民族历史文化旅游合作区;以沈阳为中心的内蒙古东部、东北三省自然风光旅游合作区。次级旅游合作区域的构建明确不同旅游合作区的地域拓展范围和发展方向,为区域旅游合作逐级推进奠定基础。着力于入境旅游市场向常规旅游市场的延伸;日本、韩国、港澳台地区是自治区要加大力度营销、主攻的入境旅游市场;西欧、北美、南亚、大洋洲市场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是自治区应着力拓展的市场,特别是要通过加强与周边热点旅游区域的线路产品组合营销,培育和拓展这一客源市场。

3.4创新理念,联合营销

要针对内蒙古旅游的营销观念落后、体制混乱、市场定位缺乏、产品缺乏竞争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动方式,对我区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进行宣传、促销。统一编辑区域内的旅游完全手册,区域内导游图等宣传资料,制作区域旅游网站,共同轮流举办节会活动。共同营销有利于改善区域旅游产品结构,树立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对宣传旅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开展区域间的旅游联合。海外旅游市场要稳定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港澳台等旅游市场基础上,积极争取南亚、北美、欧洲的客源市场,国内旅游要加大对周边地区、京津冀、东北三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促销力度。创新营销合作,推进精准营销,实现线上线下立体式、广覆盖、高强度的旅游营销姿态,依靠全国乃至国际营销网络和专业化营销平台,提升网络营销、自媒体营销的营销新模式,强化国际市场营销力度,扩大内蒙古旅游业在海外影响力。

3.5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无障碍内蒙古旅游圈

尽快完善我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大以旅游交通为重点围绕精品旅游线路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景区(点)的综合接待能力,改善我区旅游业发展的硬环境,增强旅游的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加快我区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的高铁,动车建设速度,打通交通大动脉旅游公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高旅游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实施旅游公路景观工程,与交通部门合作,对主要旅游通道公路沿线进行景观化改造、打造富有北疆特色的旅游景观廊道。发展低空旅游,依托自治区众多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发展低空飞行旅游,开辟航空旅游线路,使地域广袤的交通劣势变为优势。

3.6创新投融资体制,形成国际资本、社会资本,国家投入等多元投融资体系

完善投资机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融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打破所有制界限,鼓励多种经济成份进入旅游开发领域,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或其它企事业单位开发内蒙古旅游产业的。政府利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各种手段,对旅游业的资金来源及运用进行引导,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内资和外资五个一起上的方针,实行多元化投资方式,调动投资者积极性,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尽快形成多渠道投资、多元化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进一步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逐渐采用注册备案制,降低注册资本金的最低限额。实现旅游基础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多元化。激发外国投资者对内蒙古旅游业投资兴趣,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引导外资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交通、旅游商品生产加工等旅游业的薄弱环节。

4、结束语

在确定内蒙古旅游业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时,重点旅游项目和线路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了重点景区、景点的承载力。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改变盲目、掠夺式开发和粗放经营管理的模式,围绕“科技兴旅”。把建立旅游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放在首位。因而重点旅游产品的开发将有利于各景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大力推进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再现草原美丽的景色,同时为我国北部生态防线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 ~ 2020)[ 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殷柏慧, 等.长三角与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条件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4,(6).

[3] 尹贻梅.旅游空间竞争合作分析模型的构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

[4] 高广新.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旅游业[J].旅游学刊,2001,(5).

[5] 郝晓兰.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6).

[6] 刘万华.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目标定位于实施步骤[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11).

[7] 马永真 梅园.构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11).

[8] 孙小荣.旅游业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旅游时代[J].2015(4).

作者简介:马晓军,1981年出生,女,满族,硕士研究生学历,就职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现任职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文化经济。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战略一带一路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发展战略研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