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群
摘 要:研究软件工程课程作业内容、形式的优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软件工程课程进行作业的设计,使得作业针对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作业可以做到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形式多样化;研究改革做作业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作业内容;作业形式;软件工程
一、软件工程作业内容、形式研究势在必行
在新课程改革、新教学方法已在全国轰轰烈烈向前推进的今天,虽然素质教育开展了多年,但作业只是教师“教的补充”“教的检验”“教的强化”。许多教师没有从学习论、学习方法的角度去认识作业,没有重视学生独立学习活动的存在,而是简单地把作业理解为训练,因此所布置的作业中重復模仿、熟识生巧、机械训练的练习占据主导地位。而实际情况是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抄写。于是,学生在被动强制状态下完成作业,就会对作业任务产生厌恶感以及产生应付的思想。这种状态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软件工程是计算机、软件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软件开发理论、技术和方法,使用正确的工程方法开发出成本低、可靠性好并在机器上能高效运行的软件,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和维护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软件工程后,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要搞清楚“设计什么软件”以及“这个软件如何来设计”。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根据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照学校有关的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拟定改进软件工程作业内容、形式。作业内容、形式是对学生在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整体检验,是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课程,是重要的复习和重现过程。通过作业内容、形式的研究与改进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对社会实践的认知了解。通过作业内容、形式的研究与改进,可以验证和巩固充实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深入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需求。培养独立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开阔眼界及思路,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及酝酿设计方案,也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二、软件工程作业内容、形式的创新
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要针对性强、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层次布置作业,在作业中一定覆盖下面必须的内容:
1.解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了解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测试、UML和设计模式等课程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2.了解国内外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的新思想、新技术及行业发展现状;
3.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4.依托实际项目,进行系统的软件工程训练;
5.了解计算机各行业技术、设备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内容及做法,从而达到验证巩固和扩大知识面的目的;
6.学习软件设计及维护技术问题的程序和方法;
7.了解各种计算机相关设备的使用和原理;
8.熟悉软件开发的实际过程与软件开发中所使用的各种管理手段与管理技术;
9.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学会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复杂软件开发问题。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进来分类布置包括:
1.抄写性作业:尽量减少机械无脑性作业。
2.练习性作业:将基础知识应用于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设计发挥类作业:利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进行设计。
围绕软件工程最基本的核心——“质量和生产率”,通过一些具体的作业实例来说明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系统地给出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起软件工程的完整且清晰的概念,深入软件过程、软件工程目标和要求的讨论,全面阐述了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技术和工具,结合软件工程环境、软件项目管理等内容,使整个软件工程体系更清晰,从思想和管理出发,自然延伸到过程、方法、工具和环境,阐释了软件工程体系。使学生坚实地掌握和运用软件工程的知识内涵。用于软件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常用方法、描述工具和图表等,软件测试方法,软件调试方法和工具。
三、结论与展望
我们的理论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验证,还需要组织力量进行整理与完善,以确保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系统化、严格化,使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更具它所独有的社会魅力,总之我们的路更长,我们将会同全体学者一道,继续努力去完善自己的研究,争取获得课题研究的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谢维和.谈核心素养的“资格”[J].中国教育学刊,2016,(5).
[2]姜宇,辛涛,刘霞.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路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3]汪明,张睦楚.迈向“课程改进—教学跟进”式学校发展之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8).
[4]田山俊,汪明.论高校智库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担当与作为[J].学术论坛,2016,(4).
[5]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郑人杰,马素霞,殷人昆.软件工程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