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静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500)
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研究
□ 王 静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500)
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等,基本确立广东省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和各级指标的权重,进一步对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初步建立广东省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身体素质;指标体系
竞技健美操是运动员在高速音乐伴奏下,通过高难度的完美完成,以展示运动员连续表演复杂和高强度动作的能力,其起源于传统的健美操;近年来随着该项运动的发展,国内竞技健美操的水平也达到一定的高度,一直以来广东省就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开展较好的省份,而想要依旧保持和扩大本省已有的成果,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广东省竞技健美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的判断运动员的优劣,并及时做出训练内容的调整显的尤为重要,因此,探索和研究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征,构建身体素质评价体系,从而加强训练工作的科学化,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势在必行[1]。
广东省健美操训练基地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德尔菲法
采用德尔菲法,首先对广东省内的6所高校的19名专家和教练员进行访谈、调查,就问卷设计所选取的指标听取了意见,确立了最终评价指标(见表1)。再次,对全国12个省的20多所学校的多位专业健美操教师和教练员、专家问卷调查(见表2)。
表1 第一轮专家成员简介
表2 第二轮专家成员简介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专家访谈后确定的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体系的最终指标;以李克特量表为模板设计出调查问卷,按照“不重要”为1分,“一般”为 2 分,“重要”为 3 分,“比较重要”为 4分,“非常重要”为 5 分[2],采用纸质或是电子问卷的形式分发给广东、北京、陕西、浙江等12个省20多所高校的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训练实践经验的健美操教师和教练员,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见表3)。两轮问卷分别发放19份、41份,回收19份、4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13软件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使用SPSS19.0统计问卷调查相关数据,并结合CV变异系数研究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各指标的稳定性,其解释含义:CV值越小,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各指标的稳定性较高[3]。
田麦久教授在《运动训练学》的项群理论中阐述,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要求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运动之间联系紧密、互相影响,健美操运动也是如此,需要了解每项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对提高成绩所占的比例。对于竞技健美操来说,力量素质非常重要,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环节。健美操运动需要具有一定的爆发力和保持难度动作的能力,力量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运动员难度动作以及整套动作的完成。柔韧素质是运动员基本具备的素质,也是选拔运动员必须参考的指标之一。竞技健美操根据项目的特殊要求,一些难度动作就要求运动员具备柔韧素质才能完成难度。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也认为柔韧素质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十分重要。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9],竞技健美操比赛规定完成时间较短,属于无氧耐力运动,而且比赛节奏、韵律感很快,这就对运动员的速度提出一定的要求,也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关键因素,同时,对运动员上下肢的灵敏程度和协调性要求也很高。如何使运动员快速适应方向的变化,手臂下肢能准确到位,对运动员无氧耐力能力提出硬性要求[4]。
3.1.1 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确立5个一级指标,即: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5];二级指标19个,其中力量指标5个,速度指标3个,耐力指标4个,柔韧指标4个,灵敏指标3个,结合专家咨询和访谈,得出最终结果:5个一级指标数量不变,灵敏指标改为灵敏与协调;二级指标变为14个,其中力量指标3个,速度指标3个,耐力指标3个,柔韧指标3个,灵敏与协调指标2个,作为确定的评价指标。(见表3)。
表3 指标的初选和专家咨询筛选结果呈现表[6]
通过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的10多位专业健美操教师和教练进行面谈或电话访谈,将力量指标中的“30s引体向上”去掉,同时将“15s躯体分腿跳”改为“30s躯体分腿跳[7]”添加至耐力指标中;速度指标中,专家认为相比“30s大踢腿”“15s大踢腿”能更好的反映运动员速度,由于30米和50米距离相差不大,所以将50米换成100米,这更能反映运动员速度的优劣;柔韧指标不变,并将“灵敏”指标更名为“灵敏与协调”,并去掉三级指标中的“单足转体360。”。
表4 二级指标变异系数及权重
3.1.2 指标体系的权重确立
3.1.2.1 二级指标权重确立
表4表示二级指标变异系数及权重,根据各指标数据利用SPSS 19.0分别从计算出各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而根据各均值和标准差计算CV变异系数,并通过CV系数求得各指标权重,计算公式[3]如下:
可以看出,最大CV系数为0.24,由此可见专家打分趋势较为集中,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反映出指标筛选较为合理、可信度较高。由表5可见二级指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与协调的权重分别为0.26、0.19、0.18、0.19、0.18;在体育运动中力量是主导,竞技健美操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如跳与跃类动作的最低要求是:俯撑着地除手脚外任何部位不得触地,这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等,另外,运动员在移动中完成创造性的各种托举、支撑配合动作,不仅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身体控制能力而且对运动的绝对力量也提出极高要求[8],因此,力量的权重最大;从训练学角度来看,竞技健美操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在身体素质方面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与协调都有较高要求[9],各个方面都要均衡发展,而且不可能用一方面的优势去弥补另一方面的劣势,因此,速度、耐力、柔韧、灵敏与协调的权重虽然有别,但相差无几,这也表明各指标选取的科学性。
3.1.2.2 三级指标权重确立
表5表示三级指标变异系数及权重,将能反映五个二级指标的相应三级指标分别计算CV变异系数和权重,其中力量指标的30s肋木悬垂举腿(个)对运动员的素质反应显著;速度指标中100米跑(s)对运动员的素质反应最显著;耐力指标中800米跑(s)、分腿支撑控(s)对运动员素质反应较为显著,权重和达到0.75;柔韧素质中横叉、站立并腿体前屈(cm)和日常训练要求的一致性更高,较能充分反映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所占权重也达到0.78;灵敏与协调指标只包含闭目单足站立、燕式平衡两个三级指标,各反映运动员素质的权重虽有差异,却不明显,分别为0.53和0.47。
表5 三级指标变异系数及权重
4.1.1 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与协调五个二级指标
4.1.2 力量指标包括三个能够反映运动员素质的指标:五级蛙跳(m)、30s俯卧撑(个)、30s肋木悬垂举腿(个)。
4.1.3 速度指标包括三个能够反映运动员素质的指标:30米跑(s)、100米跑(s)、15s大踢腿(个)。
4.1.4 耐力指标包括三个能够反映运动员素质的指标:800米跑(s)、分腿支撑控(s)、30s躯体分腿跳(个)。
4.1.5 柔韧指标包括三个能够反映运动员素质的指标:纵叉、横叉、站立并腿体前屈(cm)。
4.1.6 灵敏与协调指标包括两个能够反映运动员素质的指标:、闭目单足站立、燕式平衡。
影响竞技健美操取胜的因素较多,就身体素质训练方面而言,要依据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训练学的方法,加上对人类身体特征的理解,结合竞技健美操这项运动的特点而制定。今后,我们要在训练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认真分析身体素质训练的内涵,引入科学训练理念,促进竞技健美操运动训练的科学化进程,为提升广东省乃至全国竞技健美操的综合实力而努力[10]。
[1] 聂应军,吕万刚. 我国9-10岁男子体操选手身体素质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04):356-359.
[2] 张晶宇,汪波,刘排. 优秀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 山东体育科技,2015,37(01):62-65.
[3] 向军,李红兵.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指标的变异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 33(03):76-80.
[4] 韩玉蓉.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理论研究[J].运动,2017(01):47+33.
[5] 聂应军,吕万刚,郑湘平. 我国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05):71-78.
[6] 李新红,薛明陆. 我国15-17岁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1(04):52-55.
[7] 王放.我国15—17岁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评价体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
[8] 马鸿韬.健美操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3:107-124.
[9]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46-47.
[10] 王连睿. 浅谈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训练要素与训练方法[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4(01):92-93.
G808.1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7.06.0010
广东省体育局2016-2017年课题(316039)
2017-10-25
王 静(1977— ),女,山东济南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