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中如何关注学情

2018-01-09 09:53张琳军
甘肃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学情小学语文

张琳军

【关键词】 小学语文;生本教育;学情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0—0080—01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是让教师从“纤夫”变成 “牧者”。怎样才能当好这个“牧者”,笔者觉得教师首先必须要关注学情。“学情”是教师备课时需要关注的,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小觑的,又是任何教育教学环节中都应该重视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又有几个教师能真正做到“关注学情”?下面,笔者就生本教育中如何关注学情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关注生成,停一停

课前,教师都会围绕教学目标来“预设”自己的教学环节,但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想和教师、文本会不断进行碰撞,這时就会“生成”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教师能预见到的,有些是教师没想到的。如何解决这些生成的新问题呢?笔者觉得一定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一位教师在学习汉语拼音“zhi chi shi ri”的第二课时,精心设计了以下环节:复习巩固——学习音节——学习绕口令。学生们在“开火车”朗读时,频频出错,可是执教教师或许是为了赶教学进度,或许是觉得这是已教内容,“我已经讲过了”,学生就应该会,就匆匆把那些错误放在那里了。其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急于求成的这种错误经常可见。笔者认为不管是新授还是复习,每个环节都应该有重难点。复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当复习环节学生出现错误较多时,教师一定要停下来,对学生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作为新知识进行讲解。课后还应该分析、反思自己的教法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学法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因此,我们的课堂不仅要关注预设,更应该关注生成。

二、关注已知,放一放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在课堂中“牵”得过死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就拿笔者听的两节二年级的课来讲,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可是,教师浑然把学生当成“无知”,将二年级的识字课上成了一年级的课,十几个生字,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看到重难点不说,一节课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了所有的生字,一节课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识记生字上。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形声字、会意字、编儿歌、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识字、归类识字、自编谜语识字等等。笔者觉得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已知空间、已知能力,大可放手让学生们组内分享识字方法,并且找到最优方法,再在班级展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其实,不论什么课型、不论哪个环节,教师在选择学法时都应该想一想,这里学生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这样设计出来的学法才会更适合学生。

三、关注思维,慢一慢

一节课需要效率,可是效率的前提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但是有些年轻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高效”, 40分钟,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担心学生说话浪费时间,就自己设计的问题不停追问,甚至自问自答。结果学生的什么能力都没有提高,教师的表达能力却提高了。如,《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儿歌,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描写,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田园四季的风景。这首诗歌既可使学生们获得有关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的知识,又能使他们受到农业劳动的教育。这么一首优美的小诗,朗读既是本节课的教法,也是本节课的学法,但是有的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好好地去读,而是从题目开始就各种提问:(1)这首诗是写农家的,对吗?(2)是写农家四季的,是吗?这些对话是无效的,培养不了学生的思维。作为一线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精讲多练”,设计有效的、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然后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通过大脑的思索找到答案。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四、关注习惯,等一等

对于低年级教学来说,培养习惯比教授知识更重要,特别是倾听的习惯。如,拼音“ao ou iu”的教学,由于是一年级的内容,教师设计教学时应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教师千万不要为了赶进度,为了完成任务,不管教学效果。教师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学生放在心中,任何时候都应该围绕“学情”去设计、去教学,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以生为本”,教育才有实效。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学情小学语文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