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
【摘 要】本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中的导师制工作室实践过程进行研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导师制工作室”为例分析了导师制实践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对高等职业院校导师制工作室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导师制;工作室;实践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6-018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6.084
Research on practice process of tutorial system studio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I Ming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urong Jiangsu, 212400,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tutorial studio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studied, and the Robot Tutorial studio in Jiangsu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ractice proces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utorial system,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utorial studio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Tutorial system; Studio; Practice process
0 引言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型人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高职学生的重要发展要求。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在由高数量向高质量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一种趋势。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是一种为学生配备指定导师的制度。在我国,导师制长期应用于研究生教育阶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高职院校开始将导师制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强、思维活跃等优点,但基础知识不扎实、自律性和主动性较差。针对高職学生的特点,导师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导学”关系,加强了导师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和创新实践训练,有利于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导师制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工作室为例对导师制工作室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
1 导师制工作室实践过程
1.1 自主化选择
导师制工作室的主体是学生,其本质上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点自主选择创新实践平台,因此学生是导师制工作室存在的基本保证。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机器人工作室每学期初定期开展招新宣传讲座,通过导师讲解和作品展示吸引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同时,为了保证导师制工作室的人才培养质量,除了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外,当报名人数超过限定名额时,导师同时拥有自由选择学生的权利。鉴于工作室的资源有限,为了保证导师制工作室的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室学生名额一般控制在20人以内。
1.2 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统一式教学方法,其以项目为核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更好的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了充分发挥项目式教学对导师制的促进作用,根据学校规定,导师制工作室每周定期开展四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的学习、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1.3 团队化实践
企业现场的大部分项目都是由团队协作来完成,个人只负责其中相对擅长的那部分任务。研究发现,团队化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团队整体的学习效果,也能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学习成长速度。因此,为了提高教学实践效果,根据每位同学的不同特点,机器人工作室利用3人组团的方式完成项目式教学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团队化实践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团队成员的优势,提高了项目式教学的学习效率。同时,团队化实践提高了团队配合能力,避免了孤立学习带来的枯燥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4 双导师制管理
导师是导师制工作室的领航者,对工作室的教学实践活动负有直接责任。为了满足机器人工作室的教学、科研和竞赛需求,工作室配备两位指导教师,其中一位是副教授,是主要负责导师,另一位是辅助导师。在工作室的职责分配上,主要负责导师承担了机器人工作室的大部分工作,包括项目式教学、科研项目申请和竞赛指导工作;辅助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项目调试指导工作,即解决学生在项目调试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导师制工作室各项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实践表明,在高职院校师生比严重的情况下,双导师制保证了指导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导师制相关工作,提高了导师制工作室的人才培养质量。
1.5 科研与竞赛并举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科研与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机器人导师制工作室的团队化项目式教学为工作室开展科研和竞赛奠定了基础。在导师指导下,机器人工作室学生积极参与到学院项目中,相继参与开发了舞狮机器人、采摘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项目实践能力。同时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机器人工作室积极参加各类机器人竞赛,并取得了出色的竞赛成绩。据统计,近几年机器人工作室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各类机器人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13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19项。
2 问题讨论
2.1 师生比例失调
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大规模扩张,师生比例失调的问题愈加明显。机器人工作室虽然实行了双导师制度,但仍然存在导师工作量过大导致的工作效率不高问题。同时,导师制工作室和正常教学活动不同,它需要消耗导师更多的精力,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广导师制,需要更加合理的资源分配。
2.2 导师制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导师制的发展始终处于摸索和逐步完善之中。虽然当前的导师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相应的导师制管理和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且缺乏科学合理的导师绩效评价体系。导师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管理与积极性,因此完善导师制管理和激励机制对导师制工作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企业导师缺乏
当前,机器人工作室的导师主要来源于校内。虽然校内导师的实践经验丰富,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但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知识的更新难免存在欠缺。因此,为了更好的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学改革要求,可以考虑配备相关的企业一线导师,以更好的提高导师工作室的市场实践能力。
3 总结与展望
作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导师制教学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导师制工作室的实施效果看,导师制工作室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性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实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一种新生的高职教学模式,导师制在开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师生比例失调、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度不高等,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综上所示,导师制工作室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相信随着导师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必能够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成功教学模式,最终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巩象忠,姜政国.高职导师制实践探索[J].科技信息, 2010(33):295-296.
[2]吴南中,张伟.高职导师制:困境与超越[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0):76-78.
[3]周明.对高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14):56-58.
[4]秦婧,张晓芳.高职导师制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河北农机,2016(1):22-23.
[5]谢志远,朱赛萍,刘巍伟,等.高职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导师+项目+团队”模式案例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