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侠 万金侠
【摘 要】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激励机制、环境机制、评价机制及培训机制等四个方面构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6-009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6.039
Construction of “Double - qualified” Teacher Training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Dong-xia WAN Jin-xia
(Jili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lin 1322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double-qualified”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alyzes its causes,and constructs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double-qualified”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four aspects:incentive mechanism,environmental mechanism,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training mechanism.
【Key words】“Double-qualified” teachers;Training mechanism;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处于尚不完善的阶段。因此,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能够既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建设,又有利于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和考核,以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偏低
据调查,多数高职院校的评出的双师教师,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而学校为了使“双师型“教师数量达标,往往允许教师考取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降低了“双师型“教师标准,使得“双师型“教师质量下降。
1.2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年轻化严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居多,50岁以上的老教师凤毛麟角,40岁左右的骨干教师严重缺乏。以至于教师中,具有实践经历的教师少之又少,多数青年教师处于成长阶段。
1.3 教师实践技能不足
高职院校教师中,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所占比例不高,大多数青年教师是从高校毕业通过岗位应聘到学校来的,缺少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也不足。
1.4 “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不完善
各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都非常重视,也出台了一些关于培训培养的制度和办法,但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张,造成教师数量的短缺,师生比达不到教育部要求的标准,教师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参加培训,更没有时间来培养和提升自己,使教师培养工作效果不佳。
1.5 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师发展的后续保障,对高职院校来说,应结合教师的发展规划,建立具有各自特色的的“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要全方位进行,不但重视理论教学的考核,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的考核。
1.6 兼职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有力补充,尤其是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或者任实训指导教师,能够极大地缓解校内教师不足,实践指导教师少的问题。当然,兼职教师也存在着教学理论不足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和培养。
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不足
高職院校需要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中,而各高职院校扩招后基建任务艰巨,经费紧张,导致办学条件难以改善,教科研环境不佳,难以更好地培养“双师型”教师。
2.2 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缺乏足够重视
有些高职院校过于重视办学条件的建设,而忽视了师资队伍建设,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师培训、进修上投入不够,或者投入虽多,但缺乏有效地评价监督机制,使得教师培训机会少之又少,培训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3 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缺乏整体规划
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整体规划,或者虽然有规划,但执行性不强,没有根据教师的个人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规划,形成了格式化,统一化的培养方法,不利于“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提高。
2.4 对“双师型”教师缺乏评价和激励机制
多数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缺少有效地评价机制,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同时,因为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教师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都得不到充分满足,不能够激发教师的潜力。
2.5 对兼职教师的作用认识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同时,对兼职教师也疏于管理和监督,导致兼职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往往只是从企业聘来的技术人员,却缺乏教师的授课经验和方法,效果不佳。
2.6 教师自身的素质原因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仅把教师职业看作谋生的手段,还有很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对于实践能力,缺乏主动去提高的积极性,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3 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3.1 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
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是建立在对“双师型”教师心理需求进行适时分析的基础上的。高职院校应出台相关政策,在在课时费、职务津贴、评优评先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形成双师导向“福利激励”机制。对“双师型”教师在科研项目申报、出国进修、外出考察、培训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倾斜;让被评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技能名师的“双师型”教师参与教学管理、专业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将学校利益与“双师型”教师的个人利益挂钩,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我。
3.2 建立有利的环境机制
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成才。因此,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形成重视“双师型”教师的环境氛围,不断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与技能锻炼,为教师到企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并为教师提供足够的资金及政策支持,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与企业联合开发科研项目,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其次,在外部环境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为“双师型”教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3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建立在高职院校管理改革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科学的评价制度与机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主动回炉接受培训。
首先,应科学拟定教学评价的基本项目,确定相应的指标体系及量化标准,如师德师风、教学工作量、实训建设、实践课时、科研成果、专业建设等纳入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其次,应该有相对清晰的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如教师的教学效果、实践指导效果、技能大赛指导成绩、教师个人业务竞赛成绩等。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应从领导、同行、学生、企业等几个方面来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全方位考核教师的教学。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工资效益、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从而逐步形成一支理论与技能并重、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4 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机制
培训机制的多元化,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成长。应采取多种方式的培训,为教师培训提供更好的机会。针对不同特点、不同专业的的教师,培训内容及方式也不尽相同,增强其知识能力及实践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高职教育教学。采用的培训方式有如下几种:(1)校内培训: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进行培训,如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技能名师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等。(2)骨干教师培训: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3)校企合作培训:利用企业的资源,培训教师。(4)教师岗位培训: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要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开展教学交流、集体备课、说课等。(5)參与各类技能比赛:教师参与校内校外各类教学业务竞赛,如板书比赛、教案比赛、课堂之星比赛等,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在指导过程中,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6)国际学术交流:选派教师到欧美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考察研修,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及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等。(7)科技开发:引导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与服务、参与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在与企业共同研发过程中,掌握现场的新知识、新技术及工艺,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陈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苏州职业人学学报,2012(1).
[2]周新源.浅谈教学层面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