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耀东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教师;社会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20—0038—01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飞速变革的时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未来主人的中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强健的体魄,同时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将来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激烈的竞争以及严峻的挑战时有健康的心理准备。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关爱学生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要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关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教育。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只见分数、不见学生的不良现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学科特点,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尽可能营造一个能有利于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教学过程中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让学生养成自觉性和独立性,克服放任性和依赖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正确对待自己,以积极的态度从事学习和工作。二要培养学生较强的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能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挫折,并能够敢于挑战,善于思考,勇于创新,顽强进取。三要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意识,克服焦虑急躁、抑郁多疑等不良情绪,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顽强克服,并坚定地朝着远大的目标奋斗。
二、学校要创造条件,关心学生
学校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且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而且常抓不懈。第一,学校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同时还邀请心理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使之与道德与法治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身体与健康教育等课程构成一体,让学生通过参与以上学习活动,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广泛兴趣和爱好,促使他们全方位健康和谐发展。第二,组织学生尽量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增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在学校和班级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氛围。如举行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的竞选,校园广播站播音员,主持人的竞聘等。使学生在学校就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以克服自卑和嫉妒等不良心理。从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包容自信的健康心理。
三、家庭要营造氛围,尊重学生
家庭也要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一是家长要改变以往对孩子过分溺爱的不良做法,让孩子过一点艰苦生活,锻炼他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他们的坚强意志,以消除他们自私固执、任性冷漠等坏毛病。二是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意识地给他们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鼓励他们想方设法去克服和解决,以增强他们自立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三是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不要对孩子要求过严,期望过高,或用家长的威严压制孩子,使他们感到压抑和孤独,防止产生过激心理。
四、全社会要创设环境,关注学生
全社会都要关心和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参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各级医院开设专门针对中学生特点的心理咨询机构,使学生遇到心理障碍和疑难时通过咨询与疏导及时得到排除与解决,做到防微杜渐。二是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环境,取缔那些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机构和设施,如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使学生远离赌博、暴力、色情等诱发心理问题的源头。三是在公共场所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宣传正能量的公益广告,使之成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
“健康不仅仅指身体上的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全与最佳状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无数身心健康的中学生,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力量,采用多种方式,发挥各自优势,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使之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