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综述

2018-01-09 13:07万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教学目的教学研究教材

摘 要 中国历史文选是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地位重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者对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统一教学目的、强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优化师资队伍等主张,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教学目的 教材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陈垣先生倡导在高校历史专业设置“史学名著选读”“历史名著评论”课程以来,中国历史文选课就成为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以及我国教育环境的变化,中国历史文选的重要性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专家学者们也围绕中国历史文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综合有关资料,自21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领域共出版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并分别于2002年5月、2009年4月等分别召开了第四、五、六界全国“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改革研讨会。本文从教学目的、建材编纂、教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对21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的明确与否涉及一门课程或一个课程群的科学设置和良性发展问题。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设置虽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学界对本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仍未能统一。统观之,目前学界对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目的的认知仍纠缠于“阅读”与“运用”的关系问题。如张衍田何晋版《新编中国历史文选》认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获得充分的阅读中国古代各类历史文献的实际经验,提高阅读中国古籍的能力”,而王育济、周作明版《中国历史文选》在“编写说明”中说本课程“除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外,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查阅、检索、研读(而不是一般阅读)、使用史料的实际能力”。前者强调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而后者则关注阅读之后的分析运用史料的问题。其实,关于本课程教学目的到底为何是一个历史问题,自本课程开设以来,前哲时俊即见仁见智,这在首届以及第二届全国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既有突出表现。教学目的上的差异,导致教材编纂、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等均会出现不同。这对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有鉴于此,众多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董铁松《在继承中完善、强化专业基础功能——对中国历史文选课有关问题的思考》一文回顾了两种教学目的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具体原因,认为要明确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处理好‘阅读理解和‘分析运用的关系”,重点阐述了将“史料运用”列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的合理性与重要性。李岭《妥善处理学科联系,准确理解《中国历史文选》课之教学目的——《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改革》一文从学科联系、课程联系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基础性和专业性,提出了“提高阅读能力前提是要读懂史料”的观点,强化了将“运用”作为教学目的的认知。此外,兰永海等也所论及。合而观之,除了仍有部分学者强调“阅读”外,就目标发表的众多论著来看,学界有将 “阅读”+“运用”,即“培养学生阅读及运用历史文献能力”作为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目的的认识趋势。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强化,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目的必将实现统一,从而为后续教学与研究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材编纂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密切融通的重要媒介,是促进教学水平不断增长的重点之一。因此,教材建设也成为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汝企和《对建国以来中国历史文选教材的回顾与思考》分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至1997年期间《中国历史文选》教材的编纂与出版情况,并根据出版情况对这一时段进行分期,即奠基期(1949年10月至1962年12月)、停顿期(1963年1月至1982年8月)以及发展期(1982年9月-1997年9月);在此基础上,作者也对教材编纂中出现的书名、教学目的、选文编次、辅助内容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其他研究者则立足于目前已出版的教材开展论述。具体而言,主要是以教材的内容与形式为中心。有研究者认为,中国历史文选的编纂应凸显民族文献,此举可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之全面认识我国古文献资源的概况,并在以后的教学科研中树立保护、利用、开发民族文献的意识。有研究者认为,地方高校应该在《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地方文献及史志等内容,以达到培养地方史学人才的目的。有研究者认为教材的编纂亟待加强版本和地图两方面的内容。其实,研究者们关于历史文选教材建设的论述还隐含着一层意思,即本课程教材的编纂与选用不应大一统,而是根据自身教学需求选用合适的、有针对性地教材。

3教学研究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历史文选已经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教学傳统,但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教学理念的不断丰富,传统的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紧迫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持续、深入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就称为现代教学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之一。兹就教学现状、教学改革等方面加以概述。

3.1教学现状

陈杰林等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主要存在教学目标认识分歧、课时逐年减少、教材建设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师资队伍不稳定等五大问题。而蔡明轮也根据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因专业认同感弱而导致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而导致的学生学习兴趣不够,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合理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对任课教师的高要求。以上调查反映出的中国历史文选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值得广大教师深思的。

3.2教学改革

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这里重点概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教材的科学编纂当然也是教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相关研究已见上文,此不赘述。

3.2.1教学理念endprint

蔡明伦认为以生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办学的基本理念, 它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观念上, 必须坚持学生的利益第一, 学生的发展第一, 学生的成才第一, 把保障和维护学生的利益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以生为本其实是“以人为本”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这种理念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 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成才服务。而田成方以郑州大学考古专业《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为中心,着重强调了考古专业对该课程的独特教学要求,要在教材编纂、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方面强化田野考古成果、二重证据法等内涵。其实,这也是在启示我们,在教学理念上既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之类的宏观指导思想,同时也要梳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理念,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甚至不同地区的教学持以“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

3.2.2教学方法

就課程互动而言,《中国历史文选》课作为历史学科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承担着为历史研究提供真实可信史料的艰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又涉及到与诸多学科间的联系问题,只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明了各个学科的分工,才能有利于培养阅读和运用文言文史料这一最终教学目的实现。如陈杰林站在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角度,重点探讨了中国历史文选与中国古代史互动教学模式问题。作者探讨了两门课程互动教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从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组织程序与策略与学习效果测量与评价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这种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形式。而李岭则强调了中国历史文选与中国古代史、中国史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的联动教学问题。这种互动教学模式,既打破了课程乃至教师之间的壁垒与隔绝,又活化了课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密切三者之间的互动教学,可以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就课程设计而言,汝企和依据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提倡在历史文选课的周期性教学问题。他认为小到每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乃至一学年,都应注意周期性地安排各种教学内容,如“设计兴奋点”设计的好,安排的时间也得当,那么整节课就会张弛有度、声情并茂,对学生来讲,听课就称为一种层次很高的精神享受。在中国历史文选课时不断减少的背景下,研究者也强调重视文选课程教学中的课外活动环节,要合理调整课程教学与其他辅助教学形式的教学时间,同时要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开辟第二课堂。

就教学手段而言,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代,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共识。在历史文选课教学中更应该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强化教学效果,这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会出现教师被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束缚”的情况,这也是值得关注的。在强调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介的同时,还需要指出,研究者们对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研究还有欠缺。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课堂组织形式在中国历史文选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则关注不多。

4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推动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而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对于教师,97.5%的学生希望教师除了讲授文选课程内容之外,能够旁征博引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在学生眼中,在最能体现大学教师风度的诸因素中,学识所占分量最重,达56.55%,气质、言行举止、着装等其他因素共占43.45%。在师生关系方面,93%的学生认为大学的师生关系比较疏远淡漠,缺乏沟通,81.41%的学生希望教师课后多与学生接触联系。此调查为我们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针对中国历史文选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者们认为应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是强化师德建设。师德建设的关键,是教师要有责任心、事业心,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更要有爱心,真正关心学生的利益。

其次是强化教师培训交流。张家璠强调了中国历史文选教师的持续学习问题,认为教师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应加强对历史文选课程教学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文献学、古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应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并将自己在科研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运用于教学实践,应加强对各种新编教材及教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研究,推动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在强调教师个人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媒介的同时,有研究者还特别指出,学校和相关部门需致力于强化师资培训力度,同时还需加强院校间的联系互动,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交流平台。

5其他

中国历史文选除了向学生传授阅读古文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查阅、检索、研读、使用史料的实际能力外,还因为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同时承担着其他的功能。有关研究者对此亦进行了分析。马雪芹将本课程的教育功能称之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德育教科书”,认为它承担着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以及弘扬正气、激励人生的教育功能。江贻隆则着重探讨了本课程教学中所彰显的劝善隐恶、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人文精神,强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和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作者简介:万雷(1982-),男,汉族,陕西三原人,兰州大学专门史硕士,讲师,主要研究为中国古代史。

参考文献

[1] 何晋.新编中国历史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育济,周作明.中国历史文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3] 汝企和.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目的教学研究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目的的分析和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