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视角下的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研究

2018-01-09 13:01李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工作室辅导员建设

摘 要 随着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发展,建立专门的辅导员工作室,集中辅导员群体力量,把工作室作为培养辅导员团队的平台是尤其重要的。本文通过对辅导员工作现状的调查,试图寻找可行性措施,从专业化视角下研究辅导员队伍的团队培养、机制运作、理论指导以及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整合各种资源,提出建设“辅导员工作室”的方案。

关键词 工作室 辅导员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相关要求,自“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专业化”的理论出现,近几年国内一些高校都纷纷建立辅导员工作室,多是以专题工作室或者是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形式来运行的,辅导员工作室在不同的院校会有不同的意义和需求,在本文中所探寻的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是根据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向等来建设的一个为辅导员队伍提供成长交流平台的工作组织。

1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困境

1.1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个极大的问题是辅导员专业素质和工作任务不相匹配,而这往往是由现存体制和管理制度来决定的。在多数高校中辅导员多是以专职和兼职两种工作形式出现的,按照国家规定,辅导员和学生人数的配比是1:200,从多数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比例是超标的。而兼职辅导员中一部分是由高校专业课教师兼职,一边从事教学任务,一边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另一部分也有高校行政人员担任辅导员工作,比如二级學院副书记。工作任务繁多,往往造成精力分散的现象,无法做到完全的专业化。而专职辅导员在辅导员队伍中所占比例不高,数量远远达不到需求。

辅导员队伍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有本科留校的辅导员和通过考试招聘的研究生辅导员,现阶段多数高校招聘要求上明确提出要研究生学位以上担任辅导员一职,而目前辅导员队伍中获得研究生学位的所学专业各不相同,有的专业与辅导员工作完全不相关。这就造成辅导员原专业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而辅导员工作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积累相关经验。

1.2辅导员队伍多呈现“散兵”现象

辅导员这个职位是我国特有的,最初是“政治指导员”,最后演变为专门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存在辅导员流失的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种现状,通过相关调查显示,辅导员一般在学校二级分院承担管理工作,在管理学生的事务性工作上,往往占有一定的主观性,大标准下呈现多种做法。青年辅导员多由简单的岗前培训后迅速着手学生工作,在操作实际学生事务性工作中,往往只是“单打独斗”,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比如:辅导员查旷课现象,仅仅是依靠辅导员抽查点名,制定规章制度,进行学风教育往往不能不很好的约束学生逃课行为,还应该和授课老师相结合,共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各二级分院下的辅导员也缺少共同平台来组织交流工作经验,这就造成了许多青年辅导员工作经验不足,成长较慢,并且长期在此环境中易出现工作压力过大,工作满意度下降等问题。辅导员工作不仅应该与二级学院其他岗位需相互配合,也同样应有平台,来联系各二级学院的辅导员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帮助辅导员队伍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

1.3辅导员身份地位不明确

在16号文中,辅导员被定位为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这就造成了辅导员无明确身份定位,依附不同的职业身份,背负了双重的责任和压力,长期以往必然缺乏独立的成长空间,也会直接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进而也容易影响学生工作的稳定性。

辅导员的身份应该是由教师和管理者中分化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职业身份,具备“专业化”的素质去处理学生工作中勤奖助贷、心理健康、危机管理、就业创业、职业生涯等一系列工作,要求从事此职业的人员在涉及到的领域都可以给予学生“专业的解答”,不仅拥有相关学术性背景、也同样需要具备相关实践技能,如此才能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多方面专业性服务。同样,辅导员也应该由此获得提高自身技能和素养的培训,参加一系列科研创新,来带动此行业的专业化发展。

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的身份不能等同于教师也不能等同于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兼具教师的学术任务和行政的管理任务与一身的专业化教育工作者。兼具教师和管理干部双重身份不代表辅导员走教师或者是管理者道路就是畅通的。

2辅导员工作室“专业化”建设的意义

“专业化就是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不同职能或操作的种类”。辅导员工作室“专业化”建设是指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整合辅导员的集体力量,打造一个系统完善,机制健全、分工合理的“专业化”平台,成为辅导员发展和成长的重要基地。帮助和培养辅导员提高在学生工作中扎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的工作方法,能完成一般教师不能完成的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2.1辅导员队伍的巩固与建设的重要平台

辅导员工作室的“专业化”建设,就是要使辅导员工作室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可隶属于学校的学生处。具有规范的运行制度、一定的人员保障、有一个相对合理的任务分工和科学的评价制度,努力做到术业有专攻。可以根据辅导员个人意愿确定具体任务分工。按照日常工作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专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学生资助等,依据辅导员所学专业,把辅导员合理分配到各个岗位,并按照相应的专业标准实现辅导员专业的细化、分化和工作人员的专职化、专门化。

2.2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现实基础

根据辅导员工作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平日工作“大包干”体制造成专业化分工困难,而千头万绪的工作也影响工作的效率。这与学生需求的增长和专业化服务相违背。虽辅导员统归学生处管理,但分配到二级学院,根据每个二级学院情况的不同,辅导员的情况也有所不同。部分二级学院只配备一个专职辅导员,并且没有一个系统的组织来联系各二级分院辅导员,辅导员群体力量涣散,多种工作都要抓,而都不精。200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这一目标。文件要求各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选聘、培训和政策保障, 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和新载体。endprint

辅导员工作室的设立,有助于辅导员群体共享资源,共同学习,可以凝聚集体的力量,从而减轻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失误。

工作室可以分工作模块运行,让辅导员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借助分工作室团队的力量,快速解决问题。工作室也同样根据工作内容和职责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培训,给辅导员群体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促进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3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必要前提

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有利于明确辅导员应该具备相對独立的学术职业身份,也就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理论建设指明了方向。如此看来,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应该是有专业化角度来指导学生工作,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危机公关、管理学等专业知识结合实际经验做理论研究,科学指导学生工作。辅导员工作室的设立就是从制度建设、资源配备、专业模式等方面给辅导员队伍提供一个专业化的工作空间,帮助辅导员更好的完成日常工作并可以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3辅导员工作室的专业化建设途径

3.1专业化的团队培养

辅导员队伍的培养要想使其长久发展,就要重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目前的辅导员学习各种专业的都有,由于历史以及现状的原因,没有辅导员专业,但是现实事物的发展却急缺专业化的人才,这就需要相关有经验的专家型负责人,作为一个模块辅导员队伍的导师,依据辅导员工作室这样的平台去培养和代动一部分有兴趣,并想要长期从事辅导员专业的青年教师去发展辅导员专业。

辅导员工作室根据日常工作将设置不同模块,按照日常工作任务一般划分为学生事务管理、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党团建设等分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有相关经验和相关学科背景的专家型领头人作为的负责人,成为一个单独的部门,由校内专职辅导员根据想要发展的方向组成各部门的工作人员。 部门成立后,由于现今高等教育无辅导员这个专业,那么根据辅导员工作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就需要心理学、管理学、危机处理等相关专业人士来提供培训,借助辅导员工作室这样的平台,提供相应的培训知识,帮助辅导员建设专业性的团队,有利于辅导员有组织感,在学术和事务管理上更加得心应手。

3.2专业化的机制运作

辅导员工作室的建立离不开一个科学的机制运作,遵照辅导员岗位的实际情况和辅导员的具体类别,制订准入门槛、考核标准、晋升通道和合理的奖惩,才能尽快帮助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成熟化。建立专业化的机制运作,也是辅导员岗位客观、科学地衡量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标志。

从招聘中应规定职业准入的基本要求(学历、党员、有相关工作经验或职业资格),后期辅导员根据服务年限和相关考核,构建辅导员综合业务能力测评体系,制定相关的等级,比如副科级辅导员、正科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初级辅导员等。工作考核和工资绩效挂钩,激励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可以使用各分工作室内部打分的方式来考核,根据学生座谈、领导打分、同行打分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估辅导员个人专业化水平,并把测评结果存入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档案,作为高校辅导员晋升的主要依据。

3.3专业化的理论指导

现今,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辅导员个人发展问题困难重重,其原因之一是辅导员的工作角色定位不清晰,一直以来辅导员“专业化”的呼吁声很多,可对于何为专业化,专业化的内涵,专业化的理论支撑以及专业化的实践操作都很缺乏。高校也未曾有过“辅导员专业”,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要条件,只有接受长时间教育才能将其内化从而服务于专业行为。这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了严重挑战,但又是一种必需克服的挑战。

任何机构的设立要想长久发展,依然需要专业理论的指导,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就有必要让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针对现实情况,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心理学、管理学、危机处理等),以此建立专业团队,培训和引导新进辅导员,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到“有据可考”。也就是,高校辅导员也需要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来进行学术研究,从而寻找出一套有关辅导员专业的知识体系。辅导员需要掌握比其他专业课老师更多的知识,比如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以更好地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上述多方面专业性服务。

辅导员工作室可以给辅导员提供定期培训的机会,鼓励参加辅导员技能大赛、辅导员就业创业的相关培训,奖励辅导员学术研究的成果,并可以根据获得证书的情况,来纳入考核体系。

3.4专业化的设施建设

辅导员工作室作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依然需要学校和相关领导的支持,并且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兄弟院校交流合作等,帮助工作室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呈现良性运作。

工作室的涉及的方面不同,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不同的工作领域依然需要不同的设备支持,特别是新媒体资源在工作中的运用。根据工作内容,工作室应该配备相应的仪器,比如沙盘模拟职业生涯,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测谎仪,利用互联网和建立企业和学校的联系,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求职情况,可以更好的帮助学校掌握一手信息。并且建立网络平台在日常中轮流值班答疑学生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控制舆论并且更好的了解学生,做好工作。

4总结

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帮助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发挥各分工作室领头人的作用,专项专攻,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为培养“专业化”辅导员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也为保障各项学生工作有序的进行,稳定辅导员队伍提供了保障。

作者简介:李腊(1989-):安徽省六安人,皖西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辅导员工作策略。

参考文献

[1] 涂皓.职业与专业并存——专家谈辅导员成功之道[J].教育,2013(02).

[2] 陆俊雄.辅导员工作室——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3(02).

[3] 王宇婷.浅谈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新校园,2014.

[4] 张小东.有效自我调节是辅导员走出职业倦怠的关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室辅导员建设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