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杂粮种植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8-01-09 11:17刘瑞锋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

刘瑞锋

摘 要:人们一般说的小杂粮就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一个俗称。泛指那些生长周期较短,种植面积小,地域性比较强,种植方法比较特殊,具有某种特殊用途的多种粮豆。其主要有荞麦、燕麦、高粱、青稞、绿豆、豌豆、蚕豆以及扁豆等等。本文对我们北方小杂粮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杂粮;种植现状;发展建议

一、种植现状

1.马铃薯

北方地区马铃薯主要种植在静乐、五台、岢岚、宁武、保德、神池、五寨等地,面积超过5万hm2,年平均产量超过70万t。主要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整个生育期较长。主产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所产马铃薯个头大、质量优、形状圆、耐储运、易保鲜、淀粉含量高,可直接食用或加工淀粉。

2.莜麦、荞麦

晋西北传统作物是莜麦,北方地区莜麦主要种植在宁武、神池、静乐、岢岚等地,面积4万hm2,年平均产量5万t。莜麦色白、粒大、粒饱、味浓,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以莜麦为原料加工的莜面清香、耐饥、营养价值高。荞麦集中在河曲、偏关、保德等地,面积近2万hm2,年产量约1.5万t,生产的荞麦粒大、皮薄、面白、出粉率和硒含量高,营养保健。

3.小米、黄米、糜米

北方地区14个县(市)的丘陵旱地均有谷子种植,面积达5万hm2,所产小米颜色金黄、颗粒饱满、米味香、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黍子去皮后成为黄米,主要种植在代县、繁峙、忻府区等地,面积3万hm2,年产量超过3万t;黄米可加工成油糕、粽子,具有独特地方风味。糜子去皮后为糜米,主要集中在河曲、保德、偏关等地,面积将近3万hm2,年产量将近5万t。糜米为保健食品,可制作米糊、凉粉等,还可饲养鸟禽。

4.红芸豆、大豆、豌豆、蚕豆、绿豆

红芸豆种植在五寨、岢岚、代县等地,面积3万hm2,年产量6万t,远销国际市场,可煮食、做粥、制粉,红芸豆色素为口红等化妆品及食品染料。大豆几乎在各个地区都有种植,面积超过3万hm2,年平均产量超过5万t。大豆营养价值较高,为“植物蛋白之王”,可制作各种豆制品,还是油料作物。豌豆主要是在静乐、宁武、繁峙等地种植,面积近2万hm2,年平均产量4万t。豌豆含碳量少,属低脂、高钙、高蛋白含量的食物,对糖尿病、心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患者有较好食疗效果。蚕豆种植在静乐、宁武、神池县,面积相对较小,年平均产量也不高。蚕豆呈椭圆形或扁平,有灰白色、青绿色、褐色等。绿豆集中在保德、河曲、偏关等地种植,其面积与蚕豆差不多,年平均产量高于蚕豆。绿豆粒大,粒饱,色绿,深受外商好评。

二、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个地域的小杂粮产业发展跟当地区域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自然条件一般主要包括土壤以及水源水质等方面的影响。土壤因素方面主要是由土地资源的优劣来影响农业生产水平。我国地区面积辽阔,地势起伏高亢坦荡,地形地貌种类多样。大地貌多呈现出带状结构分布,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地面受到内外营力从而塑造了不同的山体地貌,例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火山以及沙漠等等都有一定的分布。

1.自然因素

(1)土地资源。我国的河套平原是处于黄河沿岸之下的冲积平原,区域内的地势平坦;年降水量比较小,仅仅有400mL,晴朗的天气比较多;光照资源特别丰富;黄河水流为河套区域提供着丰富充足的灌溉水源,所以,地势平坦,光照时间充足,灌溉水源丰富是河套平原區域对进行小杂粮生产以及小杂粮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2)水资源。地表水有黄河、长江、黑龙江、西辽河、嫩江以及额尔古纳河等多条外流水系进行着小杂粮发展所需要的水源灌溉条件。内流河水洗还有乌拉盖河跟塔布河水系的支持,流域面积可达52.2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可达9.6亿立方米。整个我国地下水的分布也比较广泛,降水多集中于7、8、9月份,降水量可占据全年降水量的60%到70%。

2.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小杂粮农业发展的因素在不断的变化,自然因素因地制宜相对来讲稳定的多,而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则比较快。市场区位、文化水平以及科技等社会因素条件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它们通过对自然因素地形、水土、光热等方面的改造或者对市场以及交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间接或者直接性的对小杂粮农业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三、小杂粮生产发展对策

1.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一是要加快建设神池、五寨、岢岚、偏关地膜覆盖杂粮集成技术高产示范带和高产示范片;二是加大优种研发力度,推广优种优法、农机农艺、覆盖旱作等集成技术、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并形成各自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2.加快小杂粮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要确立杂粮产业发展的主体,企业是整个杂粮产业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量,同时也是杂粮产业化成熟后最大的受益者,因此也是杂粮产业发展的主体;二是要打造小杂粮区域品牌,要在“精”、“优”、“特”上下功夫、做文章,以品牌整合资源、产品和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及特色杂粮的衍生品,将原粮加工,向简便易食的绿色主食厨房和保健饮品进军,做大做强小杂粮市场;三是要变革杂粮产品销售方式,借助“互联网+”的强劲势头,实现杂粮产品的销售由传统的扁担挑、小车推,走街串巷、提篮小卖到“互联网+中国杂粮之都”的跨越,杂粮触网省去了传统销售方式的中间化效应,一方面为特色小杂粮找到了销路,另一方面让广大种粮农户得到了实惠,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3.积极培育杂粮经营主体

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提高种植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支持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承包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鼓励合作社实行“六统一”服务,即“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良种供应、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营销服务”,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搞好小杂粮新产品研发,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化,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开发特色产品、名牌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主体需求。着力研究地方品种潜在药用保健价值和地方小吃加工技术的工业化,扩展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加快小杂粮产业化增值。

四、结语

小杂粮发展前景广阔,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北方地区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牢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提升小杂粮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遵循地方气候资源条件,趋利避害,进一步推动北方地区小杂粮产业开发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苏彦潮.开发杂粮资源发展地方特色产业[J].农产品加工,2014(7):24-25.

[2]刘润平.培育杂粮豆知名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农产品加工,2016(4):16-18.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
浅谈中国女子足球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我国P2P网贷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
技工院校的“双创”之路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