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艳红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十日谈》中反叛精神产生的背景及其反叛精神在《十日谈》中的具体表现,深入探讨了《十日谈》中对人性的宣扬的意义,同时指出了作家思想的局限性。
关键词 《十日谈》 反叛精神 人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纵观曲折前进的历史,每逢生产力得到解放的时期,往往也是在文学艺术有着新突破和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正式这样一个令人瞩目的时期。意大利著名人文作家,欧洲短篇小说之父乔万尼·薄伽丘就出生在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十日谈》充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对现实的反叛精神,成为了抒发文艺复兴初期自由思想的现实主义杰作,人们把它和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1反叛精神的产生背景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产生了第一批优秀的人文主义作家——乔万尼·薄伽丘。他1313年诞生于佛罗伦萨,是一个私生子,父亲是一个富裕的商人,母亲是一个地位卑贱的女人。薄伽丘从小在商人和市民的圈子中间长大,表现出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年后他拒绝父亲要他涉足商界的殷切希望,对古典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情有独钟。当时那不勒斯的宫廷比较开明,在国王周围,还聚集着一批学者,带有人文主义的色彩。薄伽丘借父亲的影响,有机会参加宫廷的一些社交活动,扩大了他的视野。青年薄伽丘一度放荡不羁,追求声色犬马的享乐生活,直到父亲的商行破产,不久又离开人世,薄伽丘才如梦初醒。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薄伽丘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十四世纪中叶,在整个欧洲,以封建教会和世俗封建主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还占据着统治地位。在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也不过稀疏地出现在几个城市。在这个资本主义刚刚才露出曙光的时期,1348年,意大利爆发可怕的鼠疫,蔓延到佛罗伦萨,大半居民死于这场灾难。鼠疫平息不久,薄伽丘寫下了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在这部作品中,薄伽丘通过各种艺术形象,向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展开猛烈的抨击。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十日谈》产生的时代特点,它所表现出来的嬉笑怒骂的批判精神,实则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向强大的封建势力夺取自己的思想文化的阵地而发动的一场进攻战。可以说,欧洲文艺复兴正是以《十日谈》为号角揭开序幕的。也只有了解到作者所处的特殊时代,才能理解反叛精神缘何而产生。
2反叛精神在《十日谈》中的具体体现
意大利近代著名文艺评论家桑克提斯把《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十日谈》就仿佛是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小说的素材不仅来源于意大利的的城镇社会,连中世纪的传说乃至东方文学中的某些故事都成为薄伽丘编织故事的凭据。故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行各业:国王、王子、贵妇、神父、修女、学者、诗人、银行家、守财奴、农夫……这是中世纪以来,欧洲文学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笔法如此广阔的反映社会生活。而作家对人物命运的关注更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将作品的主旨提炼出来,将便于学生准确理解这部作品。
2.1抨击禁欲主义神学
1348年,一场可怕的瘟疫肆虐欧洲,当时人把瘟疫称为“黑死病”,一时间人心惶惶,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十日谈》在这个时候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
《十日谈》一开头就描写到在“黑死病”浩劫中,十个男女从一座触目惊心的死城,忽然来到阳关灿烂、歌声欢畅的人间乐园,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的森严统治下解放出来!《十日谈》开篇几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篇挑战书,显示出一个时代的批判精神。
第一天故事“杨诺劝教”带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巴黎有个丝绸商名叫杨诺,和一个犹太商人十分友好,几次三番劝他抛弃犹太教,改信正宗的基督教,那个犹太商人决定先到罗马考察一番。他赶到了罗马,在教皇的宫廷里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呢、从上到下,寡廉鲜耻,违反人道,妓女娈童当道……触目惊心的景象使得犹太商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罗马乃是藏污纳垢之所,教皇、红衣主教无恶不作,无非要叫基督教早些垮台。薄伽丘用犀利的笔锋使得“神圣的”封建教会显现了原形!
第三天故事讲到一个修道院院长为了霸占教民的妻子,把她丈夫监禁在教堂的地窖里,让他以为自己已经死了,正在地狱里受罪,后来这个妻子怀孕了,修道院院长又把丈夫放了出来,宣称替他祷告让他复活了。村人以为是奇迹降临了,这位院长的声誉也大大提高了。
第四天故事讲到一个为非作歹的坏蛋,摇身一变,披了一件法衣,居然成了亚尔贝托神父。他编造一个神话,把一个头脑简单的妇女骗到了手,使她还以为是垂受蒙爱,不胜光荣。后来这个神父的真面目暴露,被绑到广场示众,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在这一组故事中,这一篇是最叫人拍手称快的。
2.2宣扬闪光人性
人性,是人文主义者手中的一面大旗。在《十日谈》中,人性突出地表现在爱情上。薄伽丘给予爱情以新的评价,把他看作一种新的道德,新的人伦。纯洁的恋爱是至性至情的流露,无可非议,正大光明,应该受到祝福。
第四天故事开头,作者自己出面讲了个“绿鹅”的故事,颇能表达薄伽丘的创作意图。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到一群美丽的少女,儿子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父亲说这些事叫做“绿鹅”的祸水。岂料儿子偏偏就爱上了“绿鹅”,非要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父亲这才明白,“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戒要强得多了”。
第五天的故事,富家子弟西蒙本来愚鲁无知,“与其说他像个人,不如说他像个畜生”,严父良师的训导都教不好他。但是爱神却“执行了他启蒙点化的职责”,自从他对一个美丽的姑娘一见钟情之后,他那颗“顽石般的心给爱神的箭射穿了”,人就顿时开了窍,他的天赋被解放出来了,成为才艺出众的年青绅士。endprint
《十日谈》对于妇女显示了可贵的同情和尊重。作者一开始就在序言中声明这部作品是为妇女而写作,是献给“整天守在闺房的小天地内”的妇女的。《十日谈》塑造了许多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在第二天的第十个故事里,一位精力旺盛的少妇把一个海盗当做自己的情人。当他年老体衰的丈夫斥责她不守妇道时,她为女性的天然权利据理力争。第六天第七个故事讲到一个女人因奸情败露而被丈夫告上法庭,按法律要处火刑,这妇女面对法官对罪行毫不推诿,但她同时提出,一条法律既应该适用于一切人,就应该在制定时征得普遍的认可。在这女人的质问下,法庭不但无法定她的罪,而且这条法律最后也被修改。在当时的男权社会,偷情是男子的专利,女性只能被禁闭在闺房中,过着无欲无求的生活。为了讽刺这些花花公子式的丈夫们,作家甚至写了一组机智勇敢的妻子如何愚弄自己的丈夫,与情人幽会的故事。
《十日谈》里还有许多故事赞美妇女的善良、深情、机智。“绮思梦达殉情记”女主人公不仅情深似海,坚强勇敢,而且还打破了封建门第观念,提出了对于人的一种新的评价标准,无疑是作品中最富有社会意义的故事之一。“洗冤记”中的女主人公蒙受不白之冤,死里逃生,被迫剪了头发,扮成水手模样,漂流异域,历尽艰险,终于以非凡的才干为自己报仇雪恨,恢复了自己清白的名誉,同时恢复了她本来的女性身份,受到人们的尊敬。
《十日谈》中还有许多正面歌颂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第四天“伊莎贝达的故事”,第五天“纪安尼的故事”,都写到少女反抗父母干涉,勇敢地与恋人结合。第四天第八个故事写吉罗拉莫为情而死,第五天第九个故事写费德里哥为了爱情杀死心爱的猎鹰,这类故事写得情真意切优美动人。
3薄伽丘思想的局限性
像任何一位优秀作家一样,薄伽丘的思想难免打上了时代烙印,有他的局限性。
《十日谈》是作者设想的一个故事会,里面的十个青年都是出身名门、富有教养的绅士淑女,每個人身边还都有仆人侍候,俨然是一个小型的上层社会。人文主义者和人民群众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这在作品的艺术构思已经反映出来了。
《十日谈》歌颂纯洁的爱情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但薄伽丘把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看做了爱情。在许多故事里,妻子和和她的情夫反而成了值得同情的主人公,作者对那种破坏婚姻的恋爱表现得十分满足。
《十日谈》问世以后遭到了天主教会的极度仇视,各种反动保守势力也联合起来围攻作家,薄伽丘甚至遭到人身威胁,作家终于动摇了。《十日谈》完成三年后,薄伽丘写了最后一部小说《大鸦》,令人惊讶地全盘否定了自己的叛逆思想,斥责女人是万恶之源,爱情是淫荡的肉欲。1375年,薄伽丘辞世,教会仍没放过他,砸毁了他的坟墓。
薄伽丘万年思想的转变和凄凉的结局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悲剧,但是他在《十日谈》中表现出的反叛精神,永远放射着夺目的光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