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宇
摘 要:在线课程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在线课程的学习时间比较灵活,选择性更加广泛。目前,很多学者对在线课程的学习效果从学习满意度、在线课程分类、在线课程的学习过程和在线课程的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估研究,以期高校能够充分利用在线课程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在线课程;学习效果;评估
一、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的评估研究
王纯(2014)从课程、资源、交互和平台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对在线课程学习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研究。他认为评估在线课程时应该以多样性和适用性作为标准,既能满足高校学生不同学习兴趣的要求有能为学生带来具有应用价值的课程内容;在评估课程资源时应重点关注课堂资源模块和课后资源模块对高校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在评估在线课程交互方面既要考察师生交互情况又要考察生生交互情况,才能切实达到教学效果;在评估在线平台方面主要是从高校学生的学习安排和平台资源的有用性角度进行考核。陈丽娟(2016)从超星平台提供的在线尔雅课程的满意度角度,建立在線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研究这些评价指标对在线尔雅课程的影响程度,从而为优化在线课程的学习提出建议。她提出从学习者、学习环境和助教老师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通过对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他发现助教老师的线上答疑活动使学生能够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另外,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在线学习分类评估研究
王鹏(2013)将在线学习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在线学习效果的评价更具有合理性。他认为,按照课程的功能可以将在线课程分为理论课、知识课和技能课;按照教学组织形式将在线课程分为教师控制型和学习者自我管理型;将学习者根据不同的人格类型进行区分,制定不同标准的学习效果评估指标进行研究。白雪梅(2017)等通过采用探究社区量表从教学性存在、社会性存在及认知性存在等三个方面对在线课程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他们选择了某师范大学不同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这些学生在线学习时的教学性存在、社会性存在和认知性存在的水平都不高,高校还需从学生在线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课程设计、讨论答疑等方面改进从而提高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学习过程的学习效果评估研究
郭玲和郭泽睿(2017)通过对在线课程学习过程的研究,提出评估在线课程学习效果的指标,从而对在线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优化。他们从形成性评价、在线纪录和目标评价三方面建立在线学习效果匹配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在线课程学习全过程的学习效果,从而为在线课程的优化提出有针对性地建议。翟宇卉和杨明辉(2017)从在线学习者选课、在线学习时间、在线互动和完成作业、在线课程的考核等学习过程评估在线课程的学习效果。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在线课程的学习时间越长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成绩越好,但是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习的质量,这也是在线课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四、基于学习成绩的学习效果评估研究
金跃强(2017)对在线课程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进行评价研究。他通过对学生在线课程成绩进行描述统计,有些课程的及格率反映的总体学习效果良好可以继续应用于教学之中,但是个别课程的及格率与平均成绩并不理想,需要改进该门在线课程的学习内容或者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成绩分布进行实证分析,他发现在线课程的成绩分布严重偏离正态分布,说明在线课程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在线课程学习效果考察,他发现大一学生的成绩最优,而大二学生的成绩最差。这些对在线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估研究有助于高校调整在线课程设置,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纯.在线课程的学习满意度调查及对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陈丽娟.高校尔雅课程学习绩效研究[D].聊城大学,2016.
[3]王鹏.在线学习分类评价模型的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13.
[4]白雪梅,马红亮,吴海梅.在线课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02).
[5]郭玲,郭泽睿.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在线课程学习过程测评和优化[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
[6]翟宇卉,杨明辉.“慕课+”情境下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7(04).
[7]金跃强.数据驱动在线公选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实证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