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鸿
摘 要: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英语已经逐步成为了国际语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交际能力培养必须受到重视。本文就是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培养策略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目前国与国之间的交际活动频繁,在这个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范围变得更广,不仅仅需要可以称为交际的工具,甚至场所与肢体动作都影响着交际成果,在英语成为国际语的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交际能力培养必须要得到充分发挥。虽然学界对于跨文化交际英语能力的界定不同,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达成了一些共识,其代表了一种跨越文化的交流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大学进行的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教学,成功的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英语的综合能力,也就是除了掌握英语知识之外还要有能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1]。交际能力又包含很多种,例如社会语言能力和语法能力等等,这些交际能力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社会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没有能力在社交场合中提出话题,也不能够实现交际目的,更不能理解对话者的准确想法,这就是当代大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表现。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制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制约
我国在进行教学时往往都是为了应对教学之后的考试,英语科目也不例外,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只教给学生如何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就是进行应试知识点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学生的听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学校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应对四、六级考试的知识,导致学生认为,學习英语只需要进行词汇及语法的掌握,反而忘记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利用英语进行交际。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与素质落后
对教学内容和效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观念。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掌握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海外生活经验,但是实际上,我国有海外生活经验的英语教师只占一小部分。正因如此,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无法有效的利用英语国家的文化,不能将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差异生动形象的讲授出来,从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限制。
(三)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心态存在问题
我国近些年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严重受到考试体制的制约,学生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学习英语就是掌握词汇和语法,也只需要掌握词汇和语法[2]。从进行英语教学开始,学生学习英语的重点就是进行句型的学习与词汇的掌握,英语中最为重要的交际能力被忽视,可以说,应试教育的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禁锢在一个条框下,没有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除此之外,学生的成长环境也比较单一,没有给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机会,学生每个阶段对英语的学习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大学,学生进行英语的学习就是为了考取四、六级等级证书,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考虑的是如何在四、六级考试上取得更高的成绩,往往只进行词汇语法的积累,学习英语的本质意义被学生忽视,学生不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意义,从而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受到制约。
(四)大学英语教材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存在制约
我国高校采用的英语教材基本相同,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读写教程、视听说教程以及综合训练,大学教学不同于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较多,每周分配给英语科目的课时往往只有四五节,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重点往往都放在了综合训练上。虽然学校在进行教材的选择时都强调了选择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材,但是实际上,教材的内容仍然只是在强调语法与词汇,对于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没有提及,且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差异也没有表现出来[3]。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将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
教师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直接影响的因素,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方式方法都可能影响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理解以及兴趣。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只对学生进行词汇和语法的教学,自然而然的,学生也只会注重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被教师和学生共同忽视。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所以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着足够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文化输出才是有意义的,通过对学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学,来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进行转变,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4]。例如对文科和理科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切入点,理科学生对于科学类文化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英语国家的科学类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而文科生对于历史类文化的兴趣较强,在进行教学时同样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来实现教学目的。
(二)加强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前,学生应当根据教材进行相关知识的查询,了解相对应的文化背景,之后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分享,从而掌握更多的信息。例如在大学英语1中有关于西方Christmas节日和中国的TheMid-Autumn Festival节日的翻译练习题,在进行该练习题的讲解之前,学生应当对这两个节日的内容进行查询,了解这两个节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由这两个节日对其他节日进行扩展,进行比较,通过一道练习题,学生就可以掌握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应当引入讨论的形式,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有着更强的思维能力。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背景,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组内讨论,之后由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分享讨论[5]。因为学生有着预习的基础,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就会变得比较轻松,这不仅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识,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促进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不感兴趣,教师多么努力的进行教学都是没有意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频繁,大学生需要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短时间内很难被打破,这对大学生进行英语运用交际能力的培养来说是一个阻碍,正因如此,教师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实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了学生的配合,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最大化。
(四)進行第二课堂的创设
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课余时间,在课余时间进行第二课堂的活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校园内创设英语角,以及举办英语文化节等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娱乐来学习应用,感受到英语的学习氛围以及各个国家的特有文化,都是为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以及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奠定了基础。教师应当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进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同时进行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掌握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或者观看影视作品,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视野更宽、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更强[6]。
(五)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基础,所以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我国在大学英语教学上采用的教材都偏重于对学生语法和词汇的培养,而对于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在教材上并没有得到体现,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择应当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富有时代特色,包括社会、经济以及历史等多个方面。教材的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确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意义,通过事例来进行西方国家的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束语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但是在目前的各个高校内,英语教学的本质目的往往被忽略,学生需要拥有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首先需要对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进行了解,因为语言就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英语的学习为学生的国际化交流提供了保障,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大学生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群.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1):47-50.
[2]叶蕾蕾,张迎春.渗透与突破: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7):162-164.
[3]陈梅梅.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校园英语,,2014(33):24-25.
[4]王一君.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76-77.
[5]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