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胜
摘 要:马克斯.韦伯认为,欧洲的近代发展,它的这条独特道路与文明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是解神秘化(祛魅、理性化或合理化)的过程。被韦伯称之为理性化的过程,即欧洲现代文明也涉及到一个转向:中世纪转向近代资本主义。其社会发展的意义论证,就不是在神圣的宗教话语之中去寻找其意义基础,而是解神秘化、理性化的过程中导致了三大价值领域的独立。
关键词:韦伯理论;理性化;现代性;概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中谈到了原来那种田园诗的、道德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后)脱去了、消散了。马克思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关系、金钱关系、计算关系都很清楚。如同韦伯所理解的,理性化就是计算,没有宗教的色彩。按照韦伯所言,早在康德哲学那里,就为现代性的世俗化奠定了框架,并划分为三个方面:现代自然科学: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化,坚持理性的原则。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再愚昧地借助于上帝的力量加以解决,而是相信了经验自然科学。自律的艺术:自律的艺术解决的是人与内在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性之前,艺术非为艺术本身(非自律),通常充当宗教礼仪功能。艺术自律以后,强调了艺术就是艺术本身。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为自律的艺术进行了先验论证,并提出了关于美的概念,即美就是普遍令人愉快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后来,现代性艺术发展到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但在后来的欧洲艺术理论那里,则对此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这种观点认为,超现实主义的唯美主义失去了社会功能和社会批判功能。为此,先锋主义就重新强调打破原有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传统体制,要求艺术要直接干预生活。比格尔在《先锋主义理论》中,讨论了欧洲唯美主义与先锋主义的冲突与争论。在今天看来,这在反传统、反宗教、反神秘主义的意义上讲,自律的艺术此观念是很可贵的、有价值的。放眼现实社会,是不能坚持做到为艺术而艺术的。
用一系列原理建立起来的道德与法律,处理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秩序应建立在法律和现代的道德基础之上。在去神秘化以前,是以血缘的、权威的和各种各样的等级制度作为社会规范。韦伯也讨论了从古代至现代社会制度建构原则的三类型。表现为:第一种是传统的专制类型,专制通常联系到等级;第二种是偶像崇拜,人们服从的非权力本身,而是领袖的魅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秩序建基于非理性原则之上;韦伯认为,(理性化以后)建立在宪法基础上的宪政国家更合理。康德的三大批判就使得三个不同的价值领域区分开来(理性化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果即:“从而使我们能根据理论问题、审美问题或道德实践问题的各自内在逻辑来完成学习过程。”理论问题、审美问题和道德实践问题。在资本主義产生以后,三个方面遵循各自不同的内在逻辑原则,不可混淆。比如,自然科学中,科技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能自然带来道德水准的提高。在哈贝马斯看来,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代表人物的批判矛头就直指工具理性这种规范基础。在批判工具理性的同时,马尔库塞与阿多诺晚年却走向了审美主义,也有人走向了道德主义。在哈贝马斯看来,仅仅把现代性的理性主义归结于真、善、美的任意一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或企图用一个方面的解决来带动全部,都是错误的和危险的。我们应该避免科学主义、审美主义或道德主义。
韦伯问题的提出,其前提是现代的时代意识。要意识到一种新的文明出现了,一种转型发生了。有了这种意识以后,在思想上和理论上要求进行自我确证。韦伯这个问题,首先可以被看成为事实的或现象的描述 。欧洲历史的现代转型首先发生了什么?在事实上呈现了什么?韦伯认为,在整体上是解神秘化,即三个文化价值领域的分化与独立。这种独立表现在几个方面。
“社会制度建设方面——官僚国家机器与资本主义企业两大相互纠结的系统走向分化。韦伯则把此过程解释为合目的的管理行为与经济行为的制度化。事实上,这种社会合理化与文化合理化也干扰者人们的生活。这样,在前现代的传统生活方式消失不见了,即生活世界的现代化并非仅由目的理性结构决定的。”
描述欧洲社会历史的现代转型,怎样从理论上对它提出一种模式或在理论上对它进行概述呢?在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那里,价值领域分化以后,企业与国家机器等结构要素独立出来。当代或现代社会是怎样运行和构成的?结构功能主义就给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明。除此之外,还有“现代化”理论。
“现代性理论比韦伯的‘现代概念更加抽象”。“现代化”理论对韦伯的合理化理论当中的一些要素和前提抽象掉了或抛弃了。其主要前提是韦伯的理性化理论,有个最重要的基础:它与西方理性主义具有内在相关性。而现代化理论则割裂了它与西方理性主义的内相关。哈贝马斯认为,通过现代化理论的抽象,现代化理论实际上变成怎样的呢?
“首先,它把现代性从现代欧洲的起源中分裂出来,并把现代性描述成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发展模式(是中性的,非专指欧洲的任何社会文明的发展),它还割断了现代性与西方理性主义的历史语境之间的内在联系。”[1]
韦伯的合理化理论,着重强调了欧洲的理性化过程,即欧洲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发生的价值分化过程。总之,现代化理论,它的这种抽象与中性化,使韦伯的理论一般化了。我们不能再把现代化过程看作是理性化过程和理性结构的历史客观化了。对现代化理论的中性化和抽象理解,会产生怎样的理论后果呢?
“现代性概念与从西方理性视野中赢得的现代性的自我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旦消失,我们便可以从后现代研究者的陌生立场出发,对似乎是独立发展的现代化过程加以相对化”。[2] 陌生立场与传统的欧洲现代性历史语境(理性主义语境)不相关了。如,康德所描述的启蒙概念为理性与自由。理性与自由割裂开来就是陌生立场(非欧洲立场),即理性的他者或理性的对立面。后现代性的思想家们批判的矛头就是理性主义(欧洲传统现代性思想中产生的现代性理念)。后现代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在理论上把欧洲现代性与理性主义语境割裂开来,它就会产生诉诸理性的他者。理性的他者可以是任何东西(anything)。于是,后现代的一系列思想家就要寻找不是理性的东西。为此,后现代思想家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在他们看来,理性的表现及理性的原则有很多可以被批判之处。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其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中,对于欧洲源自古希腊传统的理性主义精神进行了根基上的批判与摧毁。得出一个结论为,启蒙和神话是内在相关的。在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那里,这种绝对的根基上的理性批判被称之为“工具理性批判”。哈贝马斯对他们的观点是持批评态度的。总之,理性批判在非后现代思想家(如法兰克福学派)那里,也有很重要的表现。在理性批判以后,他们将(以算计为重要特征、以科技为最集中最典型体现)工具理性否定与抛弃以后,作为现代主义者还能寻求怎样的理性呢?在此问题上,各种理性批判的思路不尽相同。
近代以来,开启理性批判的最重要思想家是尼采。尼采从《悲剧的诞生》开始,通过区分阿波罗精神与狄奥尼索斯精神、区分日神与酒神,他提出了值得追求的酒神精神。有人认为,他最后的权力意志这个概念就是酒神精神的形而上学化。尼采对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加以彻底批判以后,最后他留下了趣味判断。即传统的审美理念(领域),只不过是尼采把这个留下来的审美理性(领域)又给形而上学化了。传统的理性存在被尼采抛弃以后,新的这种存在应该是什么呢?尼采架构了一个酒神、建构了一个权力意志、建构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
总之,“现代化理论,它的这种抽象与中性化,使韦伯的理论一般化了”[3]。
参考文献:
[1]-[3]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译,译林出版社,200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