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水稻比较普遍的病虫害有20余种,对水稻危害较大、发生较普遍的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白叶枯病、稻曲病、等四大类。这些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占水稻损失总量的80%以上。因此,做好对这四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夺取水稻丰收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稻瘟病防治技术
稻瘟病主要是叶瘟和穗颈瘟,叶瘟初期为针头大小褐色斑点,很快扩大,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病斑有四种类型(急性型、慢性型、褐色型、白点型);穗颈瘟初期出现小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水渍状腿绿,以后病部向上,向下扩展,长的达2—3厘米,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白穗。防治措施如下:
1.选育抗病品种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在稻瘟病的防治上,应以选育抗病品种为基础,大力推广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水肥管理
结合稀植,控制氮肥施用稳磷增钾,合理增施锌肥、硅肥。避免后期使用过多氮肥和长期灌水,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3.处理病谷、病草
在水稻收获后应及时将发病的稻草集中烧毁或用做沤肥。水稻播种前应采取药剂浸种,方法是用2%福尔马林浸种或浸种灵浸种。
4.药剂防治
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药剂保护,在控制叶瘟的基础上,预防穗颈瘟。喷药适期为发病始期。在水稻的抽穗初期和齐穗期各打一遍药。可选用40%富士一号、20%三环唑、75%三环唑(稻艳)、2%春雷霉素(加收米)或1000亿芽孢/克可湿性粉剂的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兑水喷雾。
二、纹枯病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叶鞘、叶片的病斑椭圆形或连合呈云纹状大斑,潮湿时病斑呈墨绿色、湿润状;干燥时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部草黄色至灰白色,终致叶鞘及叶片枯死。前期患部表面可见灰白色蛛丝状菌丝体,后期可见由菌丝体纠结而成似萝卜籽粒状的菌核,有时还可见一薄层白色粉状物。防治措施如下:
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
在插秧前,水整地时打捞漂浮在水面的菌核,捞出的菌核不要放在田埂上,应用簸箕当工具打捞被风吹散到田角、田边的“浪渣”,并带出田外烧毁或者深埋。
2.加强田间水肥管理
在水肥管理上,避免长期深灌或者晒日过度,在用肥上合理施肥,防止过早封行。应施足基肥,及早追肥,注意配方施肥,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
3.药剂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早施药,控制病害扩展。一般在6月末到7月初用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或23%满穗悬浮剂兑水泼浇或喷雾,注意喷雾的水量一定要足,要使药液喷到发病部位。
三、白叶枯病防治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着风、过火风、白叶瘟等。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暴风雨,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行。防治措施如下:
1.选用抗病品种
由于不同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存在差异,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2.做好种子消毒
采用强氯精药剂浸种,即10g强氯精兑水5-6kg,浸种5-6kg,时间是12小时,浸后清洗后再播种。
3.培育无病壮秧
水稻播种前应采取浸种灵等药剂浸种,并注意抓好秧田病害防治,可有效推迟大田发病并减轻发病程度。
4.合理用水用肥
用水防止串灌、漫灌或深水淹苗。用肥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促使水稻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5.药剂防治
苗期喷药预防,在2-3叶期或插秧前2-3天噴药均可,可用强氯精500倍液喷雾。对将要发病的秧田以及初见发病中心的大田应及时喷药预防或封锁发病中心,可选用25%叶青双可湿性粉剂或20%龙克菌悬浮剂喷雾。暴风雨及洪涝之后也应立即喷药,每公顷用10%叶枯灵可湿粉1500g,兑水750Kg喷施。
四、稻曲病防治技术
水稻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
1.选用抗病品种
京稻选1号,沈农514,丰锦,辽粳10号等发病轻。
2.种子处理
选用无病种子,用2%福尔马林或0.5%硫酸铜浸种3-5小时,然后闷种12小时,用清水冲洗催芽后在播种。
3.适当调整播期
适当调整水稻播期,使水稻扬花期与每年阴雨天气相错,减少发病。
4.改进施肥技术
采用配方施肥。早施追肥,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基肥要足,慎用穗肥,控制水稻生育后期氮肥量,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
5.药剂防治
抽穗前用18%多菌酮粉剂150-200g或于水稻孕穗末期每667m2用14%络氨铜水剂250g稻丰灵200g或5%井冈霉素水剂100g,对水50L喷洒。施药时可加入三环唑或多菌灵兼防穗瘟。施用络氨铜时用药时间提前至抽穗前10天,进入破口期因稻穗部分暴露,易致颖壳变褐,孕穗末期用药则防效下降。
作者简介:王芳(1973-12-19),女,通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农艺教育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