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丽彤
蒙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临沂 276200
小儿手足口病作为临床儿科发病率、传染率均较高的一种疾病,肠道病毒是该病发作的一个危险因素,该病最大的特点是传染迅速、发病持续时间较短、传染渠道多、传播范围广等,发病人群集中于刚出生至3岁的小儿[1]。临床表现为患儿口腔、手、足等部位有突发性的湿疹,同时伴发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若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救治,则会加重其病情甚至死亡[2]。为此,该次研究对象选于4 650例小儿手足口病、4 000名健康小儿,对机体超敏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展开临床检验,现报道如下。
该次研究对象选小儿手足口病4 650例 (研究组),男/女:2 648 例/2 002 例;1 个月~6.3 岁,年龄均值(2.60±0.54)岁;病程 1~7 d,病程均值(2.5±0.5)d;同时选同期4 000名健康小儿作参照组,男/女:2 600名/1400名;2.5 个月~6.5 岁,年龄均值(2.65±0.47)岁;病程 1.5~7.5 d,病程均值(3.0±0.46)d。 对照 2 组患儿上述临床信息,发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均对入选的小儿手足口病、健康小儿检测机体超敏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A/G/M型)水平:入院第2日,临床抽取2组小儿2 mL静脉血,行乙二胺四乙酸抗凝,选透射比浊法检验2组免疫球蛋白,选免疫层法检验超敏C反应蛋白,而后选全自动分化仪检测机体各生理指标[3]。
医务人员仔细观察并记录下2组检验期间,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A/G/M型)含量。
选SPSS 21.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统计分析,针对文中所检验的超敏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的统计结果,以(±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检验结果发现,研究组发病初期免疫球蛋白A型、G型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M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免疫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验结果(±s)
表1 2组患儿免疫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验结果(±s)
组别 免疫球蛋白A 型(g/L)免疫球蛋白G 型(g/L)免疫球蛋白M 型(g/L)超敏C反应蛋白(μg/mL)研究组(n=4 650)参照组(n=4 000)0.56±0.13 1.13±0.62 8.71±2.05 13.41±3.16 2.09±0.47 1.22±0.18 10.09±3.64 1.98±0.52
小儿手足口病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自愈型疾病,患儿发病初期病情并不是严重,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部分患儿可能会损伤其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可能会伴发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而对于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较快,则会使临床死亡率升高[4]。该次研究对手足口病患儿行临床检验机体免疫蛋白球、超敏C反应蛋白,以明确患儿病情发展,这是因为免疫蛋白球作为参与机体体液免疫应答的核心组成成分,浆细胞所产生的大量免疫蛋白球,能够较好地抵抗外界所携带的具有侵略性的活性蛋白质,对患儿机体起到中和作用。
在该次分析中重点检验手足口病患儿、健康小儿机体中的免疫球蛋白A型/G型M型、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免疫球蛋白A型可以较好地抵御机体呼吸道所遭受的感染,与粘膜的局部免疫联系密切,能够直接参与到整个免疫蛋白内,以免疫球蛋白A型具体表现形式,将其分成分泌性、血清型等两种类型,在血清内存于较多,可和机体内的细菌、病毒特异性互相结合,主要目的是把细胞表面粘附和病原体间的操作阻断,最终保护机体黏膜[5]。
小儿在日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因身体各项功能发育并不成熟,使得机体感染各种疾病的几率也较大。临床认为,患儿患上感染病很有可能和机体类型疾病与免疫球蛋白A型有直接联系,婴幼儿能够由母亲初乳当中直接获取所需免疫球蛋白A型,属于临床非常重要的一种自然免疫[6]。免疫球蛋白G机体的血清的胞外液当中免疫蛋白的含量非常多,一般含量可高达免疫球蛋白总含量的75.0%左右,主要包括4个亚类,于患儿机体免疫应答中作用较明显[7]。同时也能中和患儿体外的毒素,对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抗感染等方面作用较显著。但是免疫球蛋白M型于血清内的含量每升仅有1 mL左右,属于机体合成、分泌较快的免疫球蛋白之一,免疫球蛋白M表达能够准确评估患儿机体B细胞是否成熟,临床初期感染诊断中免疫球蛋白M型应用较广[8]。
超敏C反应蛋白属于C反应蛋白中的一种,主要存于机体血浆内,机体内的含量非常少(<10 μg/mL),超敏C反应蛋白与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联系紧密,一般不会受自设因素、免疫抑制药物、抗炎症药物等影响,但超敏C反应蛋白是造成心肌损伤、炎症的一个危险因素[9]。因此,临床对小儿手足口病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通常会将其运用于检验急性炎症或组织损伤等项目中,如若患儿细菌感染较严重,则超敏C反应蛋白的指标也会持续增长,因此,临床可将这一指标用于评估患儿有无伴发感染的一个重要依据。
该次选小儿手足口病4 650例、健康小儿4 000名作研究对象,检测其机体超敏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发现,研究组发病初期免疫球蛋白A型(0.56±0.13)g/L、G 型(8.71±2.05)g/L,均比参照组(1.13±0.62)、(13.41±3.16)g/L 低,(P<0.05);免疫球蛋白 M 型(2.09±0.47)g/mL、超敏 C 反应蛋白(10.09±3.64)μg/mL水平,均比参照组(1.22±0.18)g/L、(1.98±0.52)μg/mL高。
综上所述,临床对小儿手足口病行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检验效果确切,可为之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提供重要参依据。
[1]代春雨.小儿手足口病超敏C反应蛋白和肠道病毒71型IgM的检验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7):119-121.
[2]王双利,孙燕,杨萱,等.不同病情小儿手足口病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1(7):44-46.
[3]王崇林.57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0):395-396.
[4]栾清欣,张斌国.小儿手足口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检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7):26-27.
[5]范娟.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87.
[6]黎智彪,陈健锋,张炽伦,等.手足口患儿心肌损害相关指标检测和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6(6):862-863.
[7]杨燕,邵耀明,朱旭明,等.两种肠道病毒与四种临床检验指标在小儿手足口病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3):441-444.
[8]刘翠.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手足口病诊断的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6):841-842.
[9]杜文燕,沈仲裕.C-反应蛋白评估手足口病患儿及预后的作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