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谱
(胜利石油管理局滨海医院,山东东营 257000)
急诊院前溶栓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研究
杨新谱
(胜利石油管理局滨海医院,山东东营 257000)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抢救成功率,减轻脑损伤,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急诊;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患者专业、科学的救治是急诊科医师面临的一项基本考验。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神经功能缺失疾病。当患者发病时,其局部脑组织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严重后果,把握住急救黄金期,对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目前,临床上多用静脉溶栓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通过在患者发病早期给药,尽量还原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液循环,把握急救黄金期[2]。本研究通过对急诊院前ACI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并分析其治疗疗效,结果如下。
回顾性分析参与此次研究的98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4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6±6.95)岁;试验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4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9±7.5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选取标准:全部患者经NIHSS评分及脑部CT等有效检查均符合ACI疾病诊断标准;病发距紧急治疗均在4.5 h以内。排除标准:将存在胃肠、泌尿系统出血或活动性、外伤出血者,严重体虚、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糖尿病及服用抗凝药物者,以及血小板计数及血压不在正常值范围内者。
对症给予两组患者依达拉奉,以清除自由基,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通过运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给予血栓通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继续生成等。
(1)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706代血浆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
(2)给予试验组常规治疗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紧急治疗的最早1 min内为患者静脉推注0.09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剩余的0.81 mg经静脉滴注,控制其滴注速度,保证在1 h内完成最佳。给药后,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检查用药期间患者皮肤、口鼻、大便、尿液等有无出血迹象,做好紧急处理。
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其中疗效评判分为四个等级,基本痊愈(病症治愈,生活可自理),显效(病症改善,肌力增加2级),有效(病症有所改善,肌力增加1级),无效(病症未改变甚至恶化);运用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客观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例(%)]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脑卒中量表评分(x±s)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x±s)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并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情况,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见表 3。
2.4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49例患者中,3例脑出血,2例泌尿系统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49例患者中,4例脑出血,1例牙龈出血,2例鼻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CI早期的发病症状并不明显,主要以长期头晕、乏力、肢体不协调为主要症状。该疾病病发后,部分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而救治该疾病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在早期修复坏死组织周边的缺血半暗带区血液循环[3]。目前,临床上运用较多的静脉溶栓方式便是利用溶栓药物刺激神经细胞,溶解血栓,从而恢复半暗带区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rt-PA是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之一,备受医疗界及脑梗死患者青睐。相关资料显示,在ACI患者病发早期即起病后3~4.5 h内,给予患者rt-PA静脉溶栓,能够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经有效对比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诊院前ACI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增加急救成功的概率,降低疾病对脑部功能的损害,有效保证其治疗效果,进而促使患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其临床疗效显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1] 张海学.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1(16):19-21.
[2] 刘玲玉,陈斌,吕志华,等.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4):250-253.
[3] 王冰,翟秀文,孙鹏,等.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66-67.
Clinical Effect of Prehospital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Yang xinpu
(Binhai Hospital of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Bureau,Dongying,Shandong 2570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otally 9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includ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treatment,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Treat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index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rt-PA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reduce brain damage,and has very high application value.
emergency;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杨新谱,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院前院内急诊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