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 佳,田雅丽
(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六西格玛管理法在预防ICU的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方面的应用效果研究
佘 佳,田雅丽⋆
(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研究六西格玛管理法在预防ICU的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723例老年患者与在该科室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将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该院ICU收治的357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该院ICU收治的366例老年患者设为观察组。在2016年1月之前,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对ICU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自2016年1月起,在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对ICU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预防ICU的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预防ICU的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显著,且能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六西格玛管理法;ICU;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
六西格玛管理法是20世纪80年代被世界知名企业认可并广泛应用的一种高效的企业管理方法。近年来,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医院各科室的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显现出良好的效果。压力性损伤是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导致病人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出现的局限性损伤。压力性损伤常发生在患者的骨隆突处。临床研究表明,ICU收治的老年患者由于存在卧床的时间长、身体机能衰退、皮肤的弹性差、肌肉萎缩、血管硬化及营养不良等因素,易发生压力性损伤[1]。ICU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压力性损伤,就会加重其病情,延长其入住ICU的时间,增加其治疗的费用,严重时甚至可危及其生命[2]。因此,临床上应最大程度地降低ICU的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预防ICU的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方面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723例老年患者与在该科室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在这20名护理人员中,男性护理人员有2名,女性护理人员有18名;其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40岁,平均年龄为(30.1±1.2)岁;其中,有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13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7名。将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该院ICU收治的357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该院ICU收治的366例老年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00例,女性患者有157例;其最小年龄为60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67.54±1.24)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03例,女性患者有163例;其最小年龄为61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68.54±1.59)岁。在两组患者中,排除病历资料缺失、中途转院和纳入本研究前已患有皮肤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在2016年1月之前,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对ICU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方法是:制定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遵循及时、连续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护理。抢救用品要有专人负责,并将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使用后要物归原处或及时补充。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对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观察、记录、储存、分析和综合判断。严格执行遵医嘱制度、用药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积极防止护理差错、护理事故的发生。自2016年1月起,在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对ICU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预防ICU的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具体的方法是:1)明确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与职责,强调预防压力性损伤是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的关键。由护士长建立皮肤管理微信群,将全科的护理人员均加入到微信群中,定期在群中发布预防压力性损伤方面的知识。2)利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导致ICU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1)患者的因素:ICU收治的老年患者其病情普遍较重,且存在大小便失禁、高热出汗、无自主活动能力、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因此其易发生压力性损伤。(2)护理人员的因素:护理人员使用皮肤评估工具量表的方法不科学或不重视该量表的使用,无法尽早掌握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无法尽早对发生压力性损伤风险高的患者进行筛查,从而导致各项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措施不能尽早落实。护理人员排班不合理,存在“忙不过来”或疲劳工作等情况。(3)护理管理者的因素:在预防压力性损伤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形成有效的检查与监督制度。皮肤评估工具量表的标准不够具体,针对发生压力性损伤风险高的患者进行早期筛查与预防的能力低下[3]。3)分析问题并制定出具体的整改措施。(1)在患者方面:尽早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动态评估其各项营养指标,积极改善其营养不良的状态。导致压力性损伤发生的三大力学因素包括剪切力、摩擦力及垂直压力。因此,在患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其受到较大的剪切力、摩擦力和垂直压力[4]。(2)在护理人员方面:注重培养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告知其在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皮肤问题要及时向护士长报告。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压力性损伤预防用具和各类减压保护敷料(如为接受无创通气的患者使用赛肤润和泡沫敷料保护其面部,可有效地降低其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其无创通气的效果)[5]。建立为患者翻身的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为患者翻身的方法和摆放体位的方法[6]。(3)在管理者方面:制定完善的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监管制度,制定“首诊负责制”(即“发现-负责-跟踪”制)和皮肤管理方案(如压力性损伤若由本班次管床的护理人员发现,则应由该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进行护理)。 定期在皮肤管理微信群中分享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经验并讨论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护士长针对上述预防和护理措施给出正确的意见或建议。科室实行弹性排班制度[7],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其出现疲劳工作的情况。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护理人员纠正。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量表的满分为100分,患者的得分≥90分表示其对护理满意,得分为60~89分表示其对护理比较满意,得分<60分表示其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3.0%,对照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7.8%。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6.3%(其中,对护理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分别有142例、166例和49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6.7%(其中,对护理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分别有263例、91例和12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U收治的老年患者其病情普遍较重,身体机能较差,且卧床的时间较长,因此其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几率较高。ICU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压力性损伤,就会加重其病情,延长其入住ICU的时间,不利于其康复。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一种高效的企业管理方法。此管理法主要具有以下三层含义:1)是一种质量尺度和追求的目标。2)是一套科学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3)是一种经营管理的策略。近年来,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医院各科室的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预防ICU的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显著。将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到预防ICU的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中,能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优化护理流程,弥补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可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预防ICU的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显著,且能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1]蒋琪霞,管晓萍,苏纯音,等.综合性医院压疮现患率多中心联合调研[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6-30.
[2]娄雪萍,郑贞苍,杨爱祥,等.运用六西格玛管理对降低ICU导管相关感染率的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13(4):599-600.
[3]李运智,刘爱玲,张继芝,等.PDCA循环管理在住院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87-88.
[4]任之珺,夏欣华,程安琪,等.力学因素致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新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10):1167-1170.
[5]耿安妹,乔宇,王征.我院综合ICU在使用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3(8):1464-1465.
[6]陈明慧,陈秋莲,宋丹丹,等.集束化护理在降低难免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10):43-44.
[7]张萍.“六西格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5,19(3A):379.
R473
]B
]2095-7629-(2017)21-0249-03
佘佳,护士,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通讯作者:田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