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自己笔下的人

2018-01-08 08:50朱晓军
江南 2018年6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绍兴写作者

朱晓军

听朋友说,绍兴有一对兄弟很值得一写。

我的档期已经排满,按理来说是挤不出时间写绍兴两兄弟的。但作家都有一颗好奇的心,同时也是贪婪的,谁会放弃一个难逢的题材?我想过去看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来到索密克,拜访了沈幼生和沈百庆先生。沈氏兄弟的创业创新故事深深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于是决定推延留守知青的创作,创作这部作品。

2015年底,我接到台湾东华大学的邀请,赴台做驻校作家。次年6月,我从台湾回来,立即投入本书的采访与创作。

采访不大顺,我是北方人,不懂绍兴话,年纪大的采访对象说不好普通话,哪怕对方想尽办法让我听懂,我也只能听懂60%。我听不懂,把录音转给文字录入员,她也听不懂。报告文学是非虚构文学文体,不要说40%没听懂,哪怕0.4%听不懂都不行。听不懂就会失实,对报告文学而言,还有什么比失实更可怕?我被那40%折磨得寝食不安,不得不请索密克帮忙找位当地的年轻员工一句一句地把录音翻译成普通话。

这一年多,我除教学之外什么也没干,几乎天天跟采访录音较劲。我是一个笨人,相信笨法往往是最有效的。采访录音整理成文字后,我要校对一遍,有时为寻找感觉还要把录音听一遍又一遍,哪怕是细微的语调变化都不放过。报告文学创作是最艰苦的创作,中国有句俗话——知人知面不知心。知心是很难的,也许只有上帝才能做到。报告文学写作者偏偏要做上帝做的事情。要写好一部报告文学,写作者必须读懂自己笔下的人,读懂人物的背景,读懂人物行动轨迹——情节,还要读懂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读懂人物的情感与内心冲突。

谢天谢地,这部作品总算完成了,发给几位作家和编辑朋友,请他们看了一下。他们说此稿好读,尤其是联营谈判、合资谈判,以及合资后磨合、自主研发等都很好读。我不由长舒口气,近两年的心血没有白费。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工匠》也许能成为这一历史的一个小小注释。

2018年9月于浙江理工大學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绍兴写作者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白马
清白泉
绍兴大闯关
我的家乡绍兴
论写作(创作谈)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写作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