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军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自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来,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第一次发生变化。十九大修改社会主要矛盾是基于我国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党要科学判断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从而决定和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根本问题。
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一方面应当看到,当前我国许多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有的产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生产装备的日益完善,我国将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显然,生产力落后已经不符合现实。但是一些产品的质量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突出。例如,对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结构和色香味,对衣着更加讲究款式、品牌和个性,对住房更加强调宽敞舒适。此外,旅游、休闲活动日益普遍和经常化,人们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着很多不平衡。主要是居民收入不平衡,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赶不上时代的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同样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城市的生产力发达收入较高,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收入比较低,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務也应当发生相应的变化。生产的发展不能只满足于数量的增长,要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的结合起来。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滞后于需求结构变化,一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而人民的美好需要又得不到满足,这是社会生产落后的一种表现。同时,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这是社会生产落后的又一种表现。因此,要改变这种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内涵,需要我们继续进行供给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的,要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地区间要协调共同发展,还要继续实施精准扶贫的政策和方针。
总之,党在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上的率先突破,促使社会各方面路线政策的改变是顺理成章的事,正如,古代哲学家韩非所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