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戈
吃 过大年三十的午饭,母亲照例叫秦二去 睡会儿,说乡亲们都到齐了再叫他。
秦二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总睡不着。公司的烂摊子,扶又扶不起,扔又扔不掉,直压得秦二抬不起头,直不起腰。
母亲进来好几次,说:“大伙儿到齐了,都等着你哩!”
秦二有些不耐烦,不高兴地说:“我又不欠他们的。”
母亲耐着性子好言相劝:“你是不欠他们的,可你发红包都发了好几年啦,他们的心里都念着你哩!”
母親说得没错,秦二自打自己开了公司后,就开始在过年时给邻里乡亲们派发红包。每到大年三十的下午,他家的院子里就会聚集不少人,热闹非凡。
第一次给乡亲们派发红包那年,秦二的运势不错,公司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睡过午觉起来,见自家的小院里挤挤挨挨坐了很多人,赶忙掏了烟,赔着笑脸,挨次递到那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前。
会抽烟的人并不多,接烟的人却不少,只一会儿工夫,秦二手里的烟盒便空了。秦二把空烟盒往地上一掼,对没拿到烟的人说:“对不起,对不起,你们稍等,我马上就拿出来。”秦二跨进屋,小声问母亲:“外边咋恁多人?”
母亲抬头斜了斜门外,压低了嗓子故作神秘地说:“你看那姓王的屋头,还有人去不?”母亲嘴里的姓王的是秦二的邻居,秦二一直叫她王婶。王婶的儿子曾经风光过几年,后来却遭遇了滑铁卢。
秦二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
母亲又说:“要不,你也给大伙儿发个红包吧?”秦二听母亲说过,王婶的儿子风光时,每年过年回家都要给乡亲们发红包。
秦二说:“我哪有那么阔!”
母亲瞪了秦二一眼,说:“这大过年的,他们哪里都不去,却偏偏跑到我们家来,那是人家看得起我们。”
秦二闷着头不吭声。
接下来母亲便有些不高兴,慢声细语地说:“马路口的杨嫂、三岔河的五婶,还有坟林包的邬妹子……她们经常跑来陪我扯草、扒地、拉家常,不兴你这样不懂礼数的。”
秦二总算松了口,低声说:“可我没买那么多红包呢。”
“红包啊,娘早就准备好了!”母亲像个孩子一样,乐颠颠地跑去拿出一叠红包来。秦二每封一个红包,母亲总要拿过来打开看看,数数,才满心欢喜地点着头,把红包重新封好,一个一个挨次攥在手心。
母亲在前面带路,眉开眼笑地一一介绍说:“这是杨嫂,这是五婶,这是邬妹子……”秦二亦步亦趋地跟在母亲身后,每给出一个红包,就深深地弯下腰去,说:“谢谢你们对我娘的照顾,谢谢你们对我娘的照顾……”
大伙儿收了红包,偷偷用指尖掂了掂厚薄,脸上挂满了笑,纷纷起身还礼,说:“阔气人说话就是客气。”
热闹了一阵,母亲的手便空了。同辈的几个妇女起哄说:“秦总,秦老板,我们还没见你给大婶儿发红包哩!”
给母亲的红包是秦二早就准备好的。两个红包,一个五千,两个便是一万,猛然压在母亲青筋毕现的手里,母亲有种难以自持的骄傲和不安。“恁多钱,我哪花得完哟?”母亲红了脸,讪讪地说,“我活了大半辈子都没花过恁多钱呢!”
母亲的话也许是真的,也许有些夸大,可是在座的却没有一个人觉得母亲的话不够得体。有钱,就是好哇!
可如今,秦二的公司困难重重,资金链断裂,生意做不下去了,工人的工资都发不上,又哪来的钱发红包呢?三番五次地催促,都不见秦二起床,屋外响起了絮絮叨叨的抱怨声和板凳倒地的“哐当”声。母亲似乎看穿了儿子的窘境,默默转出屋去,很久,才怏怏地返回来,说:“起来吧,我已经替你把红包发了。”
秦二一骨碌翻身起来,问母亲:“你哪来恁多钱?”
母亲淡淡地笑笑,说:“你给的红包,我都存着哪!”
秦二便有些气恼,质问母亲,公司资金困难的时候,为啥不肯借钱给自己儿子?
母亲摇摇头,哂笑着说:“这钱呀,得花在刀刃儿上。”
秦二还想说什么,忽听得外面传来一阵响亮的叫声:“大嫂,明儿早点哦。”“大婶,明儿我第一个给你化妆噢。”“大婶,明儿的腰鼓队,你领头哟。”……于是,秦二便住了口,扯过被子蒙着头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