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雯
(江苏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常熟 21552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开展教育研究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理论研究不是雷区,而是驰骋万里的领地。笔者面对中职教师成长发展的特点,致力探究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帮助教师突破认识障碍,设计《中职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调查问卷》,对本地区中职校开展全覆盖调查,通过数据信息收集,进行梳理、排序、分析,形成本报告。
科研能力制约中职学校教师发展,特别是占据相当比例年轻教师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大都来自非师范高校,对教育学、心理学学习不足,对科研方法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尤其是实训教师,科研意识与教育研究能力更加薄弱。
本次调查本着“立足一线,覆盖全面,数据可靠”准则,将调研内容设计为24个问题,分“思想与认识、动机与操作、效果和评价”三个模块,从中职教师对科研认识程度着手,了解科研动机、技术水平、方法路径,掌握中职教师对教育研究的思想认识程度、操作技术精度、研究效果深度。
调研中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访谈侧重于方法掌握、兴趣爱好、个人困惑。问卷调查更为全面,更具系统性与针对性。为了全面了解现状,调查问卷下发到本地区每所职业学校,共计577份,回收549份,回收率95.15%。为了展示调研工作的真实性、系统性、可控性,调查对象面向整个学校,并涵盖公共基础、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课课程任课教师。职称与教师研究动机有一定关联,需要学校正确引导。
笔者从了解教师科研意识入手,从而了解研究的动机和意图。本模块围绕中职教师对教育研究的认识程度、研究意识,设有八个提问,如下表1所示。
表1 认识与思想
提问结果表明,中职校教师对教育教学研究有正确认识,但存在个体差异。总体而言,中职校教师科研目标明确,研究意愿强烈,期盼研究成效,但不排除某些老师有一定的功利性。
(1)85%的教师有较强的研究欲望与内在需求,认为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必经之路,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通道,希望能参与相关研究。这是一块等待播种的“良田”,只待“肥料养分”。建议职业学校将此作为教师培养的“入口处”,帮助教师找到自我发展通道。
(2)学校是否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直接影响教师参与程度,其中50%以上的教师非常愿意,75%以上的教师愿意,不愿意参加者极少。学校应充分挖掘教师内驱力,让研究成为常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完美对接。
(3)65%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对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高度重视。近50%的教师认为,思想认识程度、激励机制、工作氛围是影响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直接因素,营造良好氛围十分重要,“泡菜理论”用在教师培养同样合适。
(4)针对课题研究,设计提问6与7。从调查数据看,50%的教师认为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25%的教师研究动力在于过职称关,只图眼前实惠,缺少长远追求,有合情之处但又失之偏颇。建议构建科研长效机制,只要制度到位,管理有方,教师就能从“要我”到“我要”,为教师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笔者将教育科研的动因、是否掌握研究方法、是否具备科研能力作为调研重点,提炼成九个问题,形成“动机与操作”模块,如表2所示。
表2 动机与操作模块
我们深刻感到教师对待科研既有愿望期待,又存在困惑,表现在:
(1)100%的教师都认为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最有效手段;一致认为职业学校能想方设法、多元化推动教师参与科研的主观能动性,催化教师研究的实效性。
(2)教学改革是中职教师研究的最热门话题。86%的教师认为,只有不断改革才能提高教育质量;50%以上的教师期待科研专家直接指导,渴望搭建同伴互相交流平台;绝大部分中层希望在行政工作中能结合教育科研,为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能服务。
(3)46%的教师认为研究水平尚属一般。鉴于一线教师日常工作琐碎繁忙,开展研究实不容易,如何引导教师“繁忙”中研究,尤其是班主任和专业骨干,值得重点关注。
(4)100%的教师认为课题研究对教学能力提高有着特殊功效,同时对课题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等了解不透、掌握不深。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成为课题研究的最大瓶颈,建议学校加强对教师论文撰写的方法指导,不是停留在口头或形式。尤其是学校科研部门,要重视校本培训的针对性,个别指导的广泛性。
(5)74%的教师将网络作为科研路径。网络在课题综述、资料查阅、视野拓宽方面确实有指导作用,但仅依靠网络不提高学术素养,提高研究水平就成为空话。笔者希望教师养成读书学习习惯,多读适合自身发展的书籍,积累学识,丰富思维,从源头上提高科研能力。
围绕科研效度与评价,设有七个提问,如表3。
表3 效果与评价模块
教师对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热情有加,尤其是中层和骨干教师、班主任,他们对科研的追求、热爱程度比一般教师高得多,在本模块中得以体现,主要有以下结论:
(1)中职教师学术水平有待提高,特别体现在成果凝练上,大多数教师难以逾越。很多教师迫切期盼,一是获得专家个别指导,赐予研究的钥匙,看到新的空间;二是接受系统培训,有效提高研究能力,让科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2)60%的教师认为,中职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现实意义与价值。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推进教学改革,个人走向成功。教师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成为教师共识。
(3)超过50%的教师认为仅能参与一般课题研究,希望能提高科研能力。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是碎片化的学习,很难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很难促进教师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这是中职师资整体水平较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
根据调查结果,透过数据寻症结,梳理思路获启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广泛主动开展科研培训项目,参培人员不仅仅是教学行政人员或骨干教师,应普及全校。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搭建人人参与的科研平台,做到台阶低、坡度小、易上手、出成效。教学就是研究,研究就是教学,两驾马车齐头并进。
(2)中职学校必须建章立制,确保科研工作掷地有声,接地气,有人气,形成气候。可以教研组、专业室或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层层推进步步落实。鉴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宜采取“请进来”方法,让每位教师聆听到“窗外的声音”,教师理论素养方可稳步滋长。
(3)学校应构建和谐的科研氛围,促进教师自我学习。笔者认为,当前互联网对教师自我学习冲击很大,校园读书氛围“丢失”,“低头族”一片,很少有教师能在图书馆静心学习。教师作为特殊职业,应具有终身读书的习惯。建议学校在促进教师能读书、读好书上下功夫,从氛围到制度,从规定到奖励,以信息化手段构建科研管理网络。
(4)科研是教师职称晋升的门槛,尽管看似“功利”但切合实际。学校不妨借此作为推动全体教师参与研究的动力,让每一位教师在实践研究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研究的最佳境界,我们希望能看到每一位教师的进步与成长。
(5)中职专业教师大都非师范毕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比普通中小学校更薄弱,分层次开展校本培训更有必要。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必须保证方法恰当,给予技术路径,学会正确使用文献。
中职学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时,必须关注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只有找到职业学校教育研究能力提升通道,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内涵建设,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客观需求!
[1]陈大伟.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24-26,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