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利用策略

2018-01-07 04:24毛计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正方辩论知识点

毛计平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高中政治課程改革自然也遵循这一教育规律。高中政治课程改革主要是强调其理论方面的改革要与高中生的实际相结合,教师要积极学习和研究有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们更加有活力和兴趣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探究,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生成性课堂做了研究,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高中政治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使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必须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深入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刻的探究与理解。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个优秀的老师能把备课做到详尽无比,所有的过程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对整个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倒背如流,整节课都是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是,这种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生成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更重要的是,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极容易把课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离,忽视了学生们的成长过程,也忽视了学生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课堂的生成。在政治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诉求。学生们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自然就千差万别。如果教师在上课时仅围绕教科书以及参考资料进行讲解,那么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生成性课堂形成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有多个方案,要因学生们的表现而改变教学方案,使得课堂更加高效。

二、高中政治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

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是老师能够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要注重采取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满堂灌的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重视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注重提问的实效性。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了课堂上的每一个提问,创造了一种学生很积极、很主动参与课堂的假象,但是这样的方式却剥夺了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堂氛围进行突发提问的时机,这样的课堂很难有生成。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预先设计好科学的问题,还要随时提问一些生成问题,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更深刻。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互动,使学生们通过讨论产生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循环能让课堂更加深入。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生成性问题对课堂的推动作用,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政治课堂上生成性资源利用策略

1.营造氛围,积极互动。

在任何课堂,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教学都有重要的影响,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教学更加高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其教学主导以及引领作用,与学生平等相处,积极互动,打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课堂中存在的弹性,为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的形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成不变的教学是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教师一定要注意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不要在课前把所有的教学步骤都定下框架,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突发提问,根据课堂节奏的变化而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进行探究学习。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有时可能会出现与老师截然不同的观点。思想政治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科目,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将知识点展开学习,自然就会形成许多生成性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敏锐地对这些生成性资源进行捕捉,积极地解决这些意料之外的问题,解答方式要收缩有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够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高效。

2.巧妙教学,化难为简。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许多哲学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困难,特别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这一内容哲学性较强,比较抽象难理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仅围绕文本内容或参考资料进行宣讲的话,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以及热情。学生理解不了这种内涵问题,也得不到老师指导的话,就更加不会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就违背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时,要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要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和了解更加深入。

教师在备课时要延伸想法,不要害怕在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反而应该期待有意料之外的问题出现。面对生成,教师不可以逃避,而是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探讨,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例如,我在教授“人性自私论”这一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不是用单纯的宣讲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用了可以调动课堂气氛的教学方式。我在备课时选择了一段真实的素材创设情境。我选择了一则热门新闻“所罗门事件”,然后提出问题:面对岛上那些几乎没有生还可能性的国人,我们应不应该去施救?我将学生分成了正反两派设置了一场辩论,正方是要救,反方则是不救。在两方激烈的辩论之后,反方的辩论力度明显大于正方,正方曾一度处于沉默,反方一再地强调既然生还的可能性很小,那就不应该做无谓的牺牲。这让正方无力反驳。我在看到正方冷场之后,便问了正方同学几个问题,他们还是没有人回答。此时我便采取激将法,便说:“既然正方没有人能够反驳,那么此次辩论的获胜方就是反方。”话刚一出口,正方中的一名同学猛地起身进行反驳:“我认为一定要去救,生还概率的大小与生命无关,这是一种人性的体现,难道你们连最基本的人性都丧失了吗?”我这时候就把话锋转到人性上,又向同学抛出了另一个问题:人性是否自私?同学们又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辩论。最后我带领学生们在辩论的过程中对“人性自私论”达成了共识。

3.迁移教学,深化知识。

高中政治的许多知识点逻辑性较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发出错误质疑时,要用知识的正迁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发展轨道。

例如,我在教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时,讲到其中一个重要知识点“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从高一的50公斤到现在的55公斤,是不是一种发展呢?大部分的声音都在说“不是”,但是,就在这时候一位比较“调皮”的学生说了一句“这是发育”,所有的学生都笑了。这时候我没有对这位学生发脾气,而是顺着他的这个回答又问了一个问题:体重的变化是一种发育,那为什么不是发展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更加了解了发展的实质,深化了学生们对发展相关知识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对突发的动态生成资源进行仓促处理,应该把它更好地利用到课堂教学中。

4.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每一位学生的观点与看法,要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因势利导。

例如,我在教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框题时,在教授其中一个知识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时,有一位学生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枪为什么会把人打死?很显然,起决定作用的是外因,并不是内因啊?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与思考,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同学们积极地讨论和发言,持不同观念的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这期间,我引领学生们把问题越辩越明。最后,学生们了解了并非是枪本身打死人,而是通过人为的作用产生这一结果的。

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因时而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而转变教学方式,要注重课堂的动态教学,要利用好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使政治课堂更加有魅力和活力。

注:本文系徐州市中小学研究课题KT10058“高中政治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利用的教师‘回应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正方辩论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Goos–H¨anchen-like shift related to spin and valley polarization in ferromagnetic silicene∗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寻找缺失的一角
辩论会的启发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