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胜
近日,广昌县委第一巡察组碰上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在进驻县党史办和县房管局巡察动员会上,县党史办党支部书记钟某和县房管局党组书记刘某的表态发言听上去几乎一模一样。巡察人员顿觉事情蹊跷,当场叫停了发言。经查,两人的表态发言都是从网络上照抄而来,没想到竟然在同一个会场“撞车”。
真应了当下“共享经济”的称谓,就连某些官员的表态性发言,也可以“共享”网络上的现成材料。来自两个不同单位的领导,竟然能在同一会场念出同一内容的发言材料,这幕尴尬场景的确让人忍俊不止。但人们笑过之后又不免陷入沉思:“照搬照抄”的作风痼疾缘何这般冥顽,就连严肃认真的巡察表态也照抄不误?
“巡察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从网络上照搬照抄发言稿,暴露出一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漂浮以及对巡察工作的极度不重视,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当地纪委负责人一番话,道出了“照搬照抄”这一作风之弊的恶劣属性和极坏影响。当下正值纪检监察系统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举国行动,“照搬照抄”作为“做表面文章”的现实表现,理当纳入被围剿范畴。
值得關注的是,“照搬照抄”现象并非官场个例,也不只发生于对巡察工作的敷衍。此前由媒体曝光内江市东兴区18名干部照抄照搬上年度述责述廉报告事件,其内容相似度也高达95%;去年初环保部也曾通报两个单位在编制环保应急预案中的照抄网络情况。围观发言材料“撞车”,人们也不由追问:假如这两份“完美相似”的发言不是出现于同一会场,结果又该怎样?在其他巡察会场还有没有同样内容相似的表态发言?
剖析“照搬照抄”成因,“懒”字作怪显而易见。但戒除惰性却不能只寄望于干部自律,外部监督把关和制度追责惩戒不可或缺。也许,一个不经意间的话语细节可以暴露出照搬照抄者的心理诱因。东兴区一名被处理官员事后坦言:“年终总结(即“述责述廉报告”)年年交,以为‘上面的看都不会看。没想到,上级会如此认真。”被约谈的资溪县一名科级干部也持同样说辞:“以为表态发言材料只是在会上念一下罢了。”异曲同工的表述道出了问题根源:在某些人眼里,总结或发言不过是图形式、走过场的“例行公事”;“照搬照抄”的违规成本太低。
诚然,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共享网络材料似乎难以避免。但表态发言毕竟是有别于“单车”之类的思想产品,理当呈现千人千面的多样格局,不能不假思索地奉行“拿来主义”。对思想产品“共享”,只能是用以抛砖引玉的借鉴、参考、启迪,更需结合自身实际的由衷思考和善于与时俱进地创新创造。
发言材料“撞车”撞出作风病。整肃“照搬照抄”劣习,不能止于对当事人的究责约谈,更需着力于干部队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认真态度的素质提升。尤其要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监督效力和示范效应,让违规必罚、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制度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