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红
【摘要】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建立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切实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我国中小学教育进入“绿色GDP”时代.从此,学生成长评价的规范化、科学化实施成为评价“新常态”.一些专家学者著书立说,建立起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理论框架基础,许多先行学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教育评价机制与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想真正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必须对评价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综合素质;有益尝试
一、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困惑有哪些
纵观历史,任何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对于综合素质评价来说,遇到的阻力有学校层面的,有教师层面的,有家长层面的,等等.据其激烈程度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一)坚决抵抗,态度鲜明,立场坚定
学校的忧虑为:担心家长不接受,形成群体性事件,影响学校声誉,因为当前的中招和高考的录取依据主要还是文化课的成绩;另外,当前阶段小学生的父母都是以往高考的受益者,他们上学时的评价方式是“唯分数论”,他们认为,与文化课无关的评价是不切实际的评价、无用的评价,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一个好的初中,为将来考大学奠基.
(二)表里不一,腾挪闪移
持这种态度的人主要是教师,他们认同综合评价的理念,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感觉无据可依,无从下手,需要改进后才能执行;再者,综合评价没有硬指标,对于习惯按分数评价的教师来说很难把握,把握不了干脆不执行;还有些教师口头上接受,工作中我行我素,待到检查时,集中突击式消极应对,印一些表格,画一些符号,搞一些活动,拍一些图片,填一些分数,写几句评语,上级有什么样的要求,就有什么样的表现,不注重过程性的落实,只追求结果符合上级的检查要求.我曾经问过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综合评价.他的回答令我惊诧,“我感觉那都是‘花里胡哨,白白增加老师工作量,我只听不做不犟嘴.”还有家长的“助纣为虐”,部分家长为了孩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对于一些要求孩子动手做的作业,家长越俎代庖,亲自动手,尽可能地增加孩子的光环,希望教师能给孩子尽可能多的好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进行.
学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主体,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最大受益者.在综合评价开展得好的班级,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热情,为了个人和班级的荣誉,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纠正着自己的行为习惯,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合作意识,而是有效地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但是,综合素质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为什么还会一波三折地遇到那么多困惑呢?
二、综合素质评价困惑的原因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面对的群体有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利益需求,但究其产生的原因则有共同之处.
(一)固有的思维模式难以改变
首先,以往的高考成就了一批人,惠及了一批人,虽然教育的评价改革一直在进行,但高校的应试选拔制度基本没变,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会下意识地跟着应试教育的要求去做,这就是综合素质评价遇到的主要阻力;其次,经过考试走上讲台的教师对于书面考试的运用得心应手,定期用试卷测试学生的学业水平,用精确的数字作为主要依据评价学生,其操作性强、可比性强、可视性强,是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乐于接受的,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在人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牢不可摧.
(二)对综合素质评价概念理解不清,定位不明
部分教师对评价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测试的结果就是评价,还有的认为凡是评价就得考试,将测试与评价混为一谈;另一方面,传统的以选拔为主要目的的评价体系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实践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冲突.如,在调研中教师提出:“标准中提出的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的过程在考试的卷面中很难体现.”“过程性评价不好操作.”“评价方式多样化与实际不相符,评价方式只有终结性评价,其他形式只能流于形式.”再者,综合评价实施后,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一方面,需要用成绩评价学生;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生的点滴成长,指导学生进行成长记录,利用成长记录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写个性化的评语,制订个性化的考核方案,这无疑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熟悉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流程,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自然遭到教师的无言抵抗.
(三)评价制度在操作中的偏差,也是阻挠其实施的因素之一
综合素质评价为政策术语,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解读方法,但其制度的设计还在不断完善中.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目标的制订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不是十分顺畅.大多采用的是星级评价、争章评价、评语评价、等级评价等方式呈现,评语千人一面.其次,综合评价弱化了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毕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在学校群体中的表现,教师关注得最多,过多地夸大家长和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颇有不利.而综合评价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推进,空降下来的,教师、家长等只是政策的接受者,而不是变革者,没有话语权,没有自主权的活动自然不会有积极性.另外,专业培训的缺失导致无法落实.如何写评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缺少方法上的专业引领和详细指导,目前的综合评价貌似只说好,评价结果的差異体现在好的程度不一样而已.在对教师的活动调查中,部分教师写道:只有奖励没有对应的惩罚措施;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对学生的及时评价不能及时跟上;评价制度再细一点,针对性再强一点;部分学生对评价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等等.
三、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有益尝试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过程的考查,它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和改进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学习评价,恰当运用评价的内容和结果,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准确得体,随机应变
卢梭认为教育就是人的天赋本能的一种自然生长过程,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适应儿童的天性发展.以教师课堂评价为例,准确得体的评价能让一节课散发异彩.案例一:在徐长青老师执教的“数与形”一课中,有一个问题,学生一直没有回答准确,直到一名学生回答正确,徐老师点评道:“当我们还在做着重复的思考的时候,有一个孩子神奇地转换了角度,他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掌声送给他!你的发现因为稀有变得更有价值.”徐老师不仅肯定了该生的发现的价值,更是肯定了该生的思维方式,不仅评价了结果,同时也是评价了过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动脑的收获,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该学生不断出彩,可见准确得体的评价对一名学生的改变有多大.
课堂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生成的问题层出不穷,随机应变的评价也要应运而生.案例二:同样在徐长青老师执教的“数与形”中,又是几名学生都没有答到点上,当一名学生发现规律时,徐老师并没有简单地评价“太棒了,你回答得真对”,而是巧妙地说:“你是编教材的!当别人还在等待的时候,他的心里已经开始在思考、在猜,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徐老师的評价即是对该生思维过程的肯定,而且点出了学习的方法,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
综合评价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校正与完善,无论如何,综合素质评价是当前教育评价生态的可行路径,当前所能做和应该做的是积极面对,努力寻求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有效途径.
(二)适度否定,融入学科魅力
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真诚赞美的同时,善意的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对学生学习进行否定评价时,该如何有效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呢?1.善用幽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幽默诙谐能够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能消除学生内心的紧张和拘束,易于接受批评,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2.提供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反省、自我纠正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修正错误、树立信心,从而使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一:课堂上有时出现学生回答错问题而引起哄堂大笑的情况.这样往往让说错的学生觉得不好意思甚至无地自容.我是这样处理的:待全班安静后,我对这名学生说:“虽然你回答得不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你若能换一种说法,相信你一定能正确地表达出来,愿意再试试吗?”本来他还满脸通红的,低头不语,听了我的话,他又站了起来,把正确答案说了一遍.我立即给予表扬:“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显然,在给予学生否定性评价之后,我给了其再次尝试的机会,因而,不但有效地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二:在徐长青老师执教的“数与形”中,教师提问:“你能告诉我右边的结果都有什么特点吗?”此时学生举手的不多,徐老师点评道:“举手的同学不多,但星星之火可以燃起燎原之势,赶紧把你的想法跟你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徐老师的这句点评语不仅巧妙地化解了课堂“沉寂”的尴尬局面,同时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过渡评价语蕴含这语言美,而又不落俗套.
(三)定期总结,及时奖励
以积分评价为例.定期总结和奖励是积分制的重要一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刺激学生保持良好行为的积极性,最终使良好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必须是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同时具备.积分成果应该及时得到兑换,让学生体验到有付出就有回报,积分高的学生要“有糖吃”.可以每两周或每月对积分进行一总结,选出“优秀小组”和个人积分前五名进行奖励,给予证书、奖品或特权卡(如免做作业卡、免请家长卡等).另外,可再设进步最大奖、纪律、作业专项奖等,鼓励那些无法获得高分的学困生,让他们有“奔头”.操作上要本着奖励兼顾两头,带中间,让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感,都能获得激励.每次奖励过后,积分要清零,开始新的周期,让每名学生回到同一起跑线上,充满希望地重新出发.
总的来说,班级管理积分制是一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积分制度的实行,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为了个人和小组的荣誉,学生们自觉不自觉地纠正着自己的行为习惯.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合作意识,而且有效提升了小组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有大大的收获.
总之,加大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让其有更坚实的实践基础,从政策术语变成深入人心的教育话语.直面困难迎难而上,让综合评价成为以后教育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蔡庚辛.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