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真正的对手是固步自封

2018-01-07 03:29张近东尹洁
环球人物 2018年24期
关键词:近东苏宁空调

张近东 尹洁

张近东 1963年生于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学士。1990年创办苏宁电器,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2018年10月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1980年,张近东通过高考成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思潮涌动;

1990年,以10万元自有资金,张近东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不足200平方米的门面房,专营空调,苏宁就此诞生;

2000年,张近东开始推进全国连锁经营模式,并出资500万元设立“苏宁教育基金”;

2010年,苏宁易购上线,张近东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

现在,又一个十年之期将走完,张近东对《环球人物》记者总结了创业感悟,也展望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我感谢自己受到的大学教育,给了我更多知识储备、更宽阔的视野,打开了思维局限,‘知识改变命运在我们这一代很多人身上得以实现。事实证明,你能看多远,才能走多远。”

从“四不”标准到互联网转型

1984年,我大学毕业,进入南京市鼓楼区工业总公司工作,每月工资55.7元。就在那一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这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

我当时年轻,对未来有很多憧憬。受改革开放风气的影响,我在工作之余还承揽空调安装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大商场只负责卖空调,不管安装,用户买到的空调实际上只是“半成品”,回去怎么安装是个大麻烦。我感觉这是一个商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上对空调市场的了解,我逐渐坚定了做这一行的决心。

1990年12月,我辞掉工作,在南京市宁海路租下了一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门面,正式做起了空调生意。与当时的大商场不同,我的业务不只是把空调卖出去,还提供安装等服务。

从第二年起,我们便成立了一支上百人的售后服务队伍,不仅管送货、安装,还负责维修、保养,很多用户就是冲着这些服务,才专门来我们店里买空调的。当时,我们还制定了一个“四不”标准:不吃用户一口饭,不喝用户一口水,不抽用户一根烟,不收用户一分钱。

1990年12月26日,苏宁第一家门店在南京宁海路开业。

“梦想大篷车—苏宁号”走遍全国,带给孩子们欢声笑语。

这样干了两年多,苏宁在南京有了300多人的自营服务队伍,在当时的中国家电行业是第一家。1993年4月,夏季还没到,我们的销售额就突破了9000万元,占据了南京空调市场70%的份额。

之后几年,苏宁经历了空调市场的白热化竞争,确立了全国直营连锁店的商业模式,从只卖空调转为销售综合家用电器,直到在南京新街口开了第一家苏宁大卖场。

2002年,苏宁进军北京,开始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那年“十一”黄金周,公司给卖场的每位清洁工发了3000元奖金,要求24小时保持卫生,结果清洁工每天擦7遍地,地板干净得可以当镜子照。那年我们在北京的营收达到5亿元。6年后,集团销售收入突破了580亿元。

在连锁实体店的黄金时代里,苏宁曾经以平均每两天开一家新店的速度扩张,但到了2009年,移动互联网兴起,电商对实体店构成了强势挑战,我们又开始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转型之路。

当时,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几乎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前者对后者的“颠覆”和“取代”。但我认为互联网只是工具,它会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渗透进社会中,最终成为“标配”,因此互联网与实体并不冲突,关键是怎么去运用和驾驭。

实体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我们用了六七年时间才完成了整个过程:一方面将原有的线下资源和能力拓展到线上,开展数字化运营;另一方面让融合后的互联网技术反哺线下,推动实体业务流程和零售资源的升级。得益于转型布局,苏宁易购今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61.27亿元,同比增长了812.11%。

回顾苏宁28年的发展,重大转型有两次:第一次是从专业零售到综合连锁零售,第二次是从综合连锁零售到今天的智慧零售。如果说前20年的转型创新只是在实体经济范围内,那么最近几年的转型创新就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由实体到虚拟,再到虚实融合。

只满足于赚钱的企业不可能持久

家电行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早些年,国内消费者对外国品牌认可度比较高,但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进步,中外产品质量越来越接近。

苏宁的国际化布局是从2009年开始的,两年前成立了国际总部。今年11月上海进博会期间,我们的海外采购订单达到150亿欧元,计划将5000个海外品牌引入中国市场。

虽然商业版图不断扩大,但苏宁的底色一直没变,就是服务,这也是零售业的本质。我常说,服务是苏宁唯一的产品。时代在发展,消费模式也不断变化,高竞争、高技术、低毛利已经成为零售业的常态。但我认为零售商永远不会被取代,因为销售商品已经不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为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满足其更高的生活需求才是零售商的根本使命。互联网或实体店也不是区分优劣的标准,未来的零售企业一定是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O2O模式。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不能只关注眼前,一定要放眼长远。我常跟新进公司的大学生讲,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拼搏,不能太“佛系”,所谓“诗和远方”只有靠拼搏才能实现。

只满足于赚钱的企业,终会“钱聚人散”,不可能持久。伟大的企业必须建立在超越利益诉求的理念之上,要致力于人类社会的持续改善,并将这种理念写进公司文化里。企业小的时候是个人的,大了是员工的、社会的。服务于消费者、服务于员工、服务于社会是苏宁永恒的追求。

我们不会和别人抢掉在地上的煤,而要去深挖掩埋于地下的金矿,发掘别人看不到的机遇。从这个角度上说,苏宁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

这些年的事实证明,抢占风口、制造概念不可能一劳永逸,靠资本输血的企业更不可能持久。社会最终关注的还是那些脚踏实地,坚持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建设的企业,认可的是那些有内功、有底蕴、有盈利模式的企业。中国民营经济只有苦练内功、创造价值,才能找到最好的发展机遇。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我想这指的就是企业家这个群体所特有的精神。总结多年来的创业经验,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任何一位在不斷变化的时代里、经历过大浪淘沙的企业家,都具有这样的精神和品格。

走出舒适区不是要另起炉灶、拼命折腾,而是要打破藩篱。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当前的时代在快速变化,企业总是处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我们真正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固步自封的传统思维。企业要实现基业常青,必须立足行业与时俱进,把握趋势迎接挑战。

40年来,我们这一代企业家亲眼见证了中国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崛起的过程。今天的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都是奋斗者,企业家不仅要成为企业创富的主体,更要成为造福于社会的主体,沿着国家的大政方针,积极推动经济转型、结构升级,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义不容辞地参与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来。

猜你喜欢
近东苏宁空调
卖空调
我给空调发奖状
农业起源的考古学探索
苏宁618你准备好了吗?
空调病是怎么回事
our children
张近东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鼓励跨境电商O2O模式
“青年”苏宁的烦恼
张近东:棋逢N个强对手
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