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圣明
自从德国2013年提出工业4.0概念之后,世界各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制造业发展大潮。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提出了自己的工业4.0发展规划,即“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此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机遇。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预计到2020年,占比将提高到25%。产值上,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22年有望超过23万亿元。
其中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方向之一:根据国家《“十二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智能制造装备业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产业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超过60%。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中国企业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智能装备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替代人工。可以说,“只要能用机器人,就不用人”已经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制造业企业的共识,这也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然而,中国制造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
2018中國义乌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上的自动机器人手臂设备。图/中新
在业界看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目前已摆脱了“粗糙技术”瓶颈,发展到了主要依赖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来实现民族装备制造业复兴的阶段。但纵观全球,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等在该领域仍处于全面领先地位,而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型国家则在奋力追赶之中。
作为高端装备的细分领域之一,智能制造是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或者说,制造业智能转型是大势所趋。三年多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开展试点示范、标准体系建设、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工作,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制造2025”从首次提出到最后总规划出台,历时一年多,得到了政府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智能制造领域已形成德、美、中三足鼎立之势。全球工业平台有影响力的企业包括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GE、中国的海尔等等。
但是,作为一个正在培育和成长的新兴产业,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仍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规模小,产业组织结构小、散、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档和特种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市场份额不到5%。
从智能制造整个行业来看,有数据显示,2017年智能制造板块营收过亿的企业有34家,占比约为31.19%,而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仅有6家。这说明目前中国智能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仍然有待加强,没有真正具备实力的龙头企业,同时也说明未来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但工业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有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科技转化率不足15%,远低于发达国家40%-50%的水平,技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有业界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环境,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时也加大核心企业装备研发的投入。
业界人士认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机会主要有三类。首先,未来中国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目前中国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数量仅为27台,低于全球55台的平均水平,远低于韩国、日本300台以上的水平。
并且未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有研究机构预计到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近80亿美元。
其次,“中国制造2025”将高端数控机床行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先后完成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而中国数控机床,尤其是高档数控机床国产产品不足10%,未来国产替代化空间巨大。
其三,3D打印是本轮制造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由于3D打印具有天然的个性化优势,将会大大影响传统制造业模式。传统制造业模式以规模化和流水线式的生产为主,而智能制造主要强调个性化定制和多元化生产,这些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很难实现。眼下,全球3D打印行业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一些机构比较看好上游打印材料和个人3D打印设备的制造企业。
从全球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可谓风险和机遇并存。
首先是政策风险。民生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属于中国重点扶持的行业,行业发展对政策有较高依赖性,政策的连贯性以及政策出台后能否有效落实将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其次是技术风险。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产品附加值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小。民生银行研究院报告认为,由于国外对中国行业发展警惕性提高,技术封锁愈发严重,中国自主研发困难加大。此外,核心技术研发周期相对较长,研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产品在量产前存在被更先进产品取代的风险。核心技术研发成果不达预期或者超出计划时间,都将影响后期投产和回报,导致企业面临技术风险。
其三是对外贸易风险。近年来,中国高端制造业逐步成为贸易摩擦针对的焦点:中美贸易摩擦直指“中国制造2025”相关行业;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工业发展,瞄准高端制造领域,采取如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政策,鼓励投资商、制造商回归本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对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品设定了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据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数字经济首席科学家乔治·韦斯特曼介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智能制造条件下形成的工业生产网络、企业内部网络等平台信息和数据互通互联,存在被攻击和盗取的威胁,而且数据关联程度越高安全风险越大。另一方面,智能机器代替人完成生产任务,给从业人员带来失业风险。
此外,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同时,需要建构一个相当的控制系统以规避其他潜在威胁。
毋庸讳言的是,对于风险防范,中国装备制造企业不够重视并准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