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君
他是春晚小品第一人,他是上海滑稽剧团的“台柱子”,他曾凭影片《阿Q正传》一举夺得了国内外的多个奖项,也成了出征戛纳的第一人,他还是中国唯一荣获“卓别林金拐杖奖”的演员,但在10月16日,这位喜剧艺术家严顺开永远地走了,享年80岁。严顺开出演喜剧不单纯追求滑稽,而是把更多丰富的表演手段和内涵注入其中,悲中含喜,喜中带泪,因此被赞为“真正的喜剧大师”。1983年,严顺开带着作品《阿Q的独白》首次登上央视春晚,将滑稽戏表演与大段的独白结合。在他的表演中,别说台词无差,就连他的眉毛都在表演。
人物小传
1937年,严顺开出生于上海,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模仿身边人的一举一动。演戏是他年少时的志向,初中时,每天放学他就去家附近的业余话剧团排练,偶尔会客串一些小角色,高中时,他当上了学校文艺部部长,对表演更加痴迷。严顺开身材瘦小,长着一双眯缝眼。一笑起来,眼睛就没了,嘴边、眼角全是褶子。从小到大,因为长相,严顺开吃了不少亏。高中毕业后,严顺开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他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初试和复试,到了最后一轮面试时,他被刷了下来,理由是长得不好看。
后来,严顺开又报了无数话剧团和艺术院校。不管他怎么卖力表演,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淘汰!严顺开刚开始想不通:演戏,真的只有脸长得好看才能干吗?后来,他想通了:很多老艺术家长得也不帅,但他们却可以靠精湛的演技俘获观众的心。他们能够做到的,我也一样可以做到!
1959年,因为一首诙谐幽默的《真是乐死人》,严顺开顺利拿到了中戏的录取通知书。1963年,严顺开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下属的滑稽剧团。在滑稽剧团,严顺开把在中戏学到的东西充实到喜剧表演中。很快,他就声名鹊起,成了滑稽剧团的“台柱子”,开启了喜剧表演生涯。
人物传奇
1.演活阿Q,被赞“喜剧之王”
1930年,就有人想把《阿Q正传》改编成电影,写信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鲁迅回信说:“《阿Q正传》实无改编为剧本和电影的要素,因为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但鲁迅认为的“无法表现”的阿Q,51年后,却被严顺开演活了。
1981年的“阿Q”,是严顺开饰演的第一个银幕形象。当严顺开要出演阿Q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就和他当初报考上戏被刷时一样:他丑,不上镜!严顺开坦言,在“蛮伤自尊”地被要求一遍又一遍地演小品、试拍后,他也想放弃算了,但导演岑范很坚持:“严顺开不演,我就不导了!”等试拍的第三、四批样片得到上影厂认可时,严顺开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
当年44岁的他憋足了一口气,发誓要拍出个模样来:“拍砸了,我对不起鲁迅!”当时有人好心劝严顺开,只要用三分之一的工夫花在主要镜头上就行了,因为有些远景其实根本看不到人。但他偏不!600多个镜头,无论近景远景,全都亲力亲为做到最好。
电影上映后,很多人说他把阿Q演活了,甚至有人说:“严顺开才是中国电影真正的‘喜剧之王!”
适用话题:用心;付出与回报;挫折
2.卓别林家人邀请的客人
1982年,大洋彼岸的瑞士正在举行第二届国际喜剧电影艺术节。在颁奖环节,主持人宣布中国的严顺开凭借《阿Q正传》获得了“金拐杖”奖(这个奖是为纪念喜剧大师卓别林而创办的,地位相当于科学界的诺贝尔奖,所以严顺开又被称为“中国的卓别林”)。但名字被念出后,整个剧组没有一个人在场。在那个年代,中国的电影能够在国际上获得奖项,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主持人又问了一遍:“剧组没有人吗?那就请中国大使馆代领吧。”但中国大使馆也没有人在。举办方急了:“现场就没有中国人吗?”有一位《光明日报》的记者听到这句话,赶忙向身边人借了一条领带,“哼哧哼哧”地跑到台上领奖了。
在地球另一边的中国,严顺开也不相信自己获得了国际大奖。当时他正乘出租到片場拍戏。车上,出租车司机转过头对他说:“严老师,您在国际上得奖了!”严顺开摇摇头表示不信。出租车司机又说了一遍:“严老师,您真的得奖了。”严顺开摆摆手,回复道:“我在国际得奖我都不知道,你咋知道?”因为错过了领奖,卓别林夫人和女儿还特意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拍照留念。
1983年,《阿Q正传》又成为中国第一部入围戛纳主竞赛的电影。
适用话题:努力与幸运;沟通;肯定
3.小品第一人
1983年,严顺开带着作品《阿Q的独白》首次登上央视春晚,将滑稽戏表演与大段的独白结合。而当年中央电视台给了他充分的信任,让他完全自主发挥,促成了这一经典作品,他也通过春晚开创了“小品”这个类型的节目。从1983年开始,他连续上了七届春晚,出演了《张三其人》《爱父如爱子》《讲故事》等小品。严顺开的小品语言新、笑料新、人物新,他的小品总在表演底层的小人物,或者就是他自己的本色演出,他对小人物充满了同情和爱,每个角色都引人深思。
严顺开把地方滑稽戏与学院派表演相结合,这无疑是成功的探索,是他留给文艺界最宝贵的财富,他所坚持的深入生活、严格训练、严肃创作的表演态度,和不计报酬、不趋名利的艺术境界,足以让如今一些艺人无地自容。
演员张凯丽曾回忆:“1999年,他们合作的春晚小品《爱父如爱子》,严老师真的像一个父亲一样爱着我们,爱着大家。剧情中,他是一个老顽童,生活中也充满了机智、幽默。”在严顺开晚年,央视也曾多次邀请他登上春晚表演小品,可都被拒绝了,没有好作品,他坚决不演。2008年央视春晚剧组三顾茅庐请严顺开出山表演小品,而那时他的妻子正生病,他说:“我爱人没人照顾不行。”再次放弃。endprint
适用话题:德艺双馨;创新;为人着想
4.从不抢戏,不念错词
严顺开的挚友江平回忆说,严顺开做事极其认真,除了拍电影,他还有更重要的工作——排舞台剧,他特别认真,从来不说错词、不给人添麻烦。就算对戏烂熟于心,他也从来不抢别人的戏,他说:“抢戏是极为不道德的。”严顺开最讨厌的就是不认真演戏的人,对于那些不背台词、带着七八个助理、什么都用替身的人嗤之以鼻。
那个时候,严顺开拍《阿Q正传》已经成名,江平还是个小演员,还在跑龙套,严顺开就告诉他:“跑龙套没问题,我就是跑龙套出身的,只要认真,跑一辈子都没事,最终要跑得开心。”严顺开的鼓励让江平无比感动。后来严顺开在上海工作的時候,有一些公益活动老是找他帮忙,但没有报酬,他反而乐此不疲:“没钱就好,有钱我还不一定去,就怕别人认为我是为了钱才来。”说完,他还笑着开玩笑说有大闸蟹吃就成。事实上,真的给弄了大闸蟹,他却摇摇手不吃,吃大闸蟹只是他开的一个玩笑。
适用话题:职业道德;热情;善良;仗义
5.用生命在敬业
在严顺开72岁的时候,他出演了生命中的最后一部电视剧《我的丑爹》。剧本写好时,导演单联全找到严顺开,翻看剧本后,他说:“这是继《阿Q正传》后,最感动我的剧本了!这么好的剧本,拍!一定要拍!”
2009年《我的丑爹》在大连开拍,剧本要求这个角色“下海捡垃圾,在海水中跌跌撞撞,绝望时还要往冰冷的大海中央走去”。严老当时已经年过古稀,10月,大连的海水甚是冰凉,但他还是亲自下水了。他曾对媒体表示:“我不记得我下了多少次海,平时我连河里都不敢去,连游泳池都不敢去!导演也很害怕,每次我下水,他都会亲自下水试水温,还把水里的石头弄干净,不让我摔着。这让我很感动,人家都那么做了,我咬牙都要干下去。没想到拍这部戏这么难,早上8点不到就开拍,拍到晚上12点。拍的过程中,我又哭又笑,又蹦又跳,拍完我就受不了了,手都发麻了。”
他坚持下来了,可回到上海后没多久就病倒了。候诊时又突然中风,自此就在医院安了家。
严夫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苦死了,他自己不能动,就这样躺着。”
适用话题:敬业精神;热爱;艺术家风范
6.徒弟周立波写长信追悼
严顺开更是一位好老师。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最想感谢的人就是严顺开,周立波当年报考上海滑稽剧团时,很多老师根本不看好他,认为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但严顺开慧眼识珠,看出周立波的潜力,破格录取了他。周立波曾讲到,2006年自己第一次表演海派清口,所有来宾开怀大笑,只有严顺开老泪纵横。得知恩师去世的消息,周立波在微博上发布长信追悼。
一封寄往天堂的信
——致恩师严顺开
那年的我
遇见传说中的您,
您如传说
昨天的您
明白传说中的我
我非传说
孑然一身
您让中国有了喜剧大师
千里单骑
我让上海有了海派清口
您用执意
挽留了我的昨天
成就了今天的我
我用执着
证明了您的预言
天下无双
您在说,我在听
您累了,我来说
您从不夸我
却总会为我伤心落泪
您从不赞我
却总会为我喜极而泣
您倒下的那天
我带来了一台轮椅
有它
鞍前马后,如我所在
有它
天涯海角,如我随行
天,不遂人愿
缘,尽在此时
几多悲欢留人间
万千喜乐赴天堂
有您
天堂定能多一份快乐
有我
人间不会少一点是非
天堂人间,来世今生
我们终有重逢的那一天
等我……
学生周立波
链接文化知识:滑稽戏
滑稽戏是上海一带的地方戏剧剧种之一,起源于苏州,主要是用上海话和滑稽方式演出的舞台剧,流行于苏沪浙一带,擅长表达生活细节,是海派文化的重要部分。它貌似西方中世纪的世俗剧、文艺复兴后的闹剧,但实则是一种高超的表演艺术,更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逗笑方式——多滑稽,无幽默,少恶搞。 2011年5月23日,滑稽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