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怎么抒情才能得高分

2018-01-07 17:45赵仕祥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大脚辛勤劳作

赵仕祥

【文题展示】

在生活中,一件小事、一个故事、一则见闻、一种观点、一项理解……往往会触动你的心灵深处,让你收获了很多……请你把内心最想要表达的那一刹那“触动”,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题材新颖,立意积极阳光,能够传递正能量;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得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2014年四川省遂宁市和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等省区市的中考语文都以“触动心灵的 ”为题考过这篇作文。写好这篇文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要正确理解“触动”内涵,二要恰当选择文体,三要避免常出现的几种失误。

“触动”,原指物体之间的碰动,在这里是指由外界某种因素而激发的思想或情感等。确切地说,这种思想或感情是由一件小事、一则见闻、一种观点、一项理解等得来。因此,本文写作的重点应该是这件小事、这则见闻、这种观点或这项理解等,这样可以采用以记叙为主、抒情议论为辅的写作方法。换句话说,本文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详细记叙你的“触动点”。

如何写好记叙文?

首先,要把人物形象塑造好。这就要求注重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細节描写是对能充分表现主题思想的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的具体、细致的描写。

其次,要选取好典型事例。在作文时,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换言之,要选取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典型事件来写。在记事过程中,特别要做到详略得当。

不过,写这篇文章容易出现三点失误:

一、选材太常态化。可能选取一个普通的人或一件普通的事来写。比如,在一个下雨或下雪天,同学陆续被家长接走,只剩下自己坐在教室里等待雨或雪停下回家,可是雨或雪没有停下的征兆,于是自己灰心了,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家,正在这时,妈妈或爸爸带着雨具来接自己,很感动,触动了自己的心灵。这样写,也符合要求,但太平常化,没有新意。

二、结构太一般化。文章结构安排太“八股文”形式。开头总写,中间分写,最后表决心。比如,如果以上面的这些材料来写的话,可能这样安排结构。开头:有一件事情至今让我难以忘怀。那是一个下雨天,我忘了带雨具,同学们陆续回了家,妈妈这时来接我,很让我感动。中间:记叙这时的心情和接自己的情形。最后表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妈妈的期望。这样的安排结构,不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行文太直白化。写作这篇文章时,不是通过某一特征或某一细节来表现或刻画,而是表达太“直白化”。比如,我看见妈妈披着雨衣,拿着伞,急急忙忙走进校门。那一瞬间我感动了,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激动。

但就是不能把那一“瞬间”写出来,在那一“瞬间”里哪些地方感动你的,你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写不出来,如同“茶壶里的水饺倒不出”,给读者一种“堵得慌”的感觉。

不妨这样写:当我气哼哼地背起书包走出教室门口,一抬头,妈妈熟悉的身影闪现在我眼前,只见妈妈披着雨衣,右手还拿着一把伞。虽然披着雨衣,但是,妈妈的身体已被雨水打湿了大部分,雨水还“滴滴答答”地往脚下流着,并且裤子上沾满了泥巴,也不知道在泥水里摔过几次跤。就连走路的姿态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一瘸一拐的。这时,我立刻明白了妈妈来迟的原因,于是不顾一切地冲进雨中,扑在妈妈湿漉漉的怀中……

这样,抓住一些细节,如裤子上的“泥巴”,以及妈妈“走路的姿势”等,克服了空发议论的“直白化”缺点,使文章显得充实丰满了许多。

【原文展示】

丑陋的大脚

□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中学 袁壳壳

柳叶绿,是母亲在春天寄予我的希望;荷花红,是母亲在夏天爱抚我的清泉;梨子黄,是母亲在秋天收获我的成熟;雪花白,是母亲守护我的温暖。四季轮回,不变的唯有母亲深沉的爱。

——题记

总是鄙视那双大脚:丑且大。(为什么总是“鄙视”那双大脚?那是因为不仅“大”,而且“丑陋”,但具体“大”到什么程度,“丑”到什么程度,甚至怎样“鄙视”的,下文没能写出来。这样,使内容空洞无物,不能对那双“大脚”有感性认识,不能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更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

农忙的时候,总见那双脚在麦地里来回穿梭。(总写农忙时的“大脚”,给人以总体印象,也引起下文详细描写。)

脚上套着一双辨不清颜色的球鞋。当她从你身边走过,只听得麦扎“噼啪”作响,留下一洼踩折的麦秆。垄沟上,那双脚与镢头共进退,脚后留下翻匀的土地、地上的脚印,依稀还有滴落的汗水。那双脚在麦场里裸露着,踏着热浪,宽厚的脚掌撑起的腰身穿梭于麦垛麦堆之间。没有留下脚印,却掀起一阵尘土,飞扬着。(详细描写“丑陋的大脚”辛勤劳作在田地间的触动心灵的美丽情景。但给读者的感觉不是“鄙视”,而是赞美。“先抑后扬”的写法逐渐显露出来。)逢着雨天,那双脚急趋着,飞奔着。(“飞奔”一词非常形象,也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狂风卷起了秸草,雨点先是稀疏,紧接着如倾如注。刚被大脚踏住的盖具,却又随风肆虐起来。那双大脚更加凌乱地忙碌着,鞋掌溅起朵朵水花进到盖具上,风息,稳了盖具。脱下湿漉漉的鞋子,那双脚缓缓走到檐下。泥水从脚脖滑下,留下了一道黄痕,身后一串打湿的脚印。(具体描写母亲雨中的“大脚”,实际上并非“丑陋”。但行文到此结束,给读者语意未尽的感觉,好像是只有农忙时才忙碌。那么,其他时节,这双“大脚”又能干什么?没能写出来,然而,下文却说“寒来暑往,那双脚吃了多少苦头,踏过了多少荆棘,淌过多少血汗”,没有说服力,应该再详细描写其他时候的“那双大脚”。)

那是妈妈的一双脚,一双又大又丑的脚,没有人会喜欢,也没有人会怜悯。然而正是那一双大脚,支撑着妈妈的躯体,穿行于麦垄稻行,穿梭于锅碗瓢盆。寒来暑往,那双脚吃了多少苦头,踏过了多少荆棘,淌过多少血汗……妈妈的那双脚啊,虽然大,却大得稳实;虽然丑,但丑得美丽。试问,世人的脚有千万般模样,有哪一双脚能代替妈妈的脚呢?endprint

我要向母亲那样,长大后也要辛勤劳动在田间。(这句结束語,纯属赘语,画蛇添足。)

谨以此作,于母亲节献给妈妈。

——后记

诊断报告

这篇文章能抓住母亲的脚的“大”而“丑陋”的特征进行描写,但存在着一些失误,主要表现在:

一是行文上的失误表现在描写不够全面。文中对母亲的“丑陋的大脚”的具体描写不够。题目既然是“丑陋的大脚”,就得要把“丑陋”和“大”的特点突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妈妈的辛勤劳作对自己的深深触动,达到赞美母亲之目的,起到先抑后扬的艺术效果。对母亲劳作的场面描写显得势单力薄,不能很好地表达出心灵触动。

二是结构上的失误表现在结尾画蛇添足。结尾一段“我要向母亲那样,长大后也要辛勤劳动在田间”,有“八股文”之嫌,没必要在这里下决心。

升格意见

为更好地通过母亲的一双“丑陋的大脚”来描绘母亲辛勤劳作一生。建议:一、对母亲“丑陋的大脚”的特征要具体细致地描写,特别是要把“大且丑”的特点细致地写出来,以达到“先抑后扬”的效果;二、把母亲在田间劳动的细节再进一步充实,因为只写农忙季节,好像并不能代表母亲的一生;三、结尾一段与中心关系不大,直接删除。

【升格佳作】

丑陋的大脚

□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中学 袁壳壳

柳叶绿,是母亲在春天寄予我的希望;荷花红,是母亲在夏天爱抚我的清泉;梨子黄,是母亲在秋天收获我的成熟;雪花白,是母亲守护我的温暖。四季轮回,不变的唯有母亲深沉的爱。

——题记

总是鄙视那双大脚:丑且大。

五个脚趾排列得参差不齐,二脚趾佝偻地向前凸着,如同折不断的枯藤,隐匿于皮皱之间。趾甲暗淡无光,像是镀上了泥色的锈气。整个脚背皱皱的、宽宽的,青筋的脉络条条暴起,如同大树下起伏的树根,纵横交错着,一直延至脚踝。(详细描写母亲的脚的“丑且大”。先描写脚趾:“参差不齐”“佝偻地向前凸着”“趾甲暗淡无光”,并且分别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生动而形象,让读者观后生情。接着描写脚背:“皱皱的、宽宽的,青筋的脉络条条暴起”等,这样描写真是“令人生厌”。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双大脚却辛勤地劳作着,真的能让人“生厌”吗?不会。这是运用了反衬的写法。)

想想古代文人笔下的小巧玲珑的“三寸金莲”,那是多么娇嫩而美丽的小脚;再看看眼前的这双大脚,真是一双丑陋的、令人生厌的大脚。(既是对上面描写的总结,也是一个过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农忙的时候,总见那双脚在麦地里来回穿梭。

脚上套着一双辨不清颜色的球鞋。当她从你身边走过,只听得麦扎“噼啪”作响,留下一洼踩折的麦秆。垄沟上,那双脚与镢头共进退,脚后留下翻匀的土地、地上的脚印,依稀还有滴落的汗水。那双脚在麦场里裸露着,踏着热浪,宽厚的脚掌撑起的腰身穿梭于麦垛麦堆之间。没有留下脚印,却掀起一阵尘土,飞扬着。逢着雨天,那双脚急趋着,飞奔着。狂风卷起了秸草,雨点先是稀疏,紧接着如倾如注。刚被大脚踏住的盖具,却又随风肆虐起来。那双大脚更加凌乱地忙碌着,鞋掌溅起朵朵水花进到盖具上,风息,稳了盖具。脱下湿漉漉的鞋子,那双脚缓缓走到檐下。泥水从脚脖滑下,留下了一道黄痕,身后一串打湿的脚印。

秋逝冬临,那双脚裹上了棉鞋,鼓鼓囊囊的,如粽子般,全然逝去了夏日的松快清爽,然而却想再瞧一瞧它的样子。暮临,褪去袜子的那双脚,在灯光下,脚跟的裂缝渗着血丝,白色的茧痕肆意地文在趾节与踝骨上,脚背青色的脉络和着皮肉的暗黄,那该是疲惫的颜色吧!脚乏了,脚确实乏了。深夜听到她痛苦的呻吟:“唉,疼呀,唉——”惊声而醒的人,复在梦里泪流。(描写冬季劳作后的母亲的“丑陋的大脚”:“裹上了棉鞋,鼓鼓囊囊的”“逝去了夏日的松快清爽”;灯光下细看母亲的脚:“脚跟的裂缝渗着血丝,白色的茧痕肆意地文在趾节与踝骨上,脚背青色的脉络和着皮肉的暗黄”。一个“渗”、一个“文”、一个“和”三个动词的运用,鲜明地表现出母亲的辛劳。这样的场景能不让我们感动吗?能不深深触动作者的心灵吗?因此作者“复在梦里流泪”。这里的直接描写,能很好地表现中心,突出母亲的辛勤。)

那是妈妈的一双脚,一双又大又丑的脚,没有人会喜欢,也没有人会怜悯。然而正是那一双大脚,支撑着妈妈的躯体,穿行于麦垄稻行,穿梭于锅碗瓢盆。寒来暑往,那双脚吃了多少苦头,踏过了多少荆棘,淌过多少血汗……妈妈的那双脚啊,虽然大,却大得稳实;虽然丑,但丑得美丽。试问,世人的脚有千万般模样,有哪一双脚能代替妈妈的脚呢?

谨以此作,于母亲节献给妈妈。

——后记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更为充实,作者借母亲的“丑陋的大脚”这一切入点,感情真挚地赞美母亲,赞美母亲的辛勤劳作,赞美全天下千千万万像母亲一样辛苦劳作的人们。选材新颖,结构安排得当,描写细致入微。其突出特点表现在反衬法和先抑后扬的运用。母亲的脚越丑越大,越能衬托母亲的辛勤。开始写母亲的“丑陋的大脚”令人生厌,这是“抑”,后面描写母亲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的感人场面,这是“扬”。最后一段对母亲大脚的抒情议论,使感情得到了升华。另外,“题记”和“后记”的结构安排也颇具匠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脚辛勤劳作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大脚
大脚鸭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
关心下一代工作
阅读理解Ⅲ
“有多大脚、穿多大鞋”是理性选择